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性认识包括两方面:在理论层面,它包括科学的理论体系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在实践层面,它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基本的是要坚持并继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并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并继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具有丰富的内涵,它的精神实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赋予鲜明的中国特色;它的实践体现——开辟宽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它的理论形态——形成较为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对于坚定不移地走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主张和平、实行和平、发展和平的社会主义,和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具有的这种和平属性有着诸多源流,它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承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和平属性所决定的,与此同时,它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现实国情,以及“和平、发展、合作”时代主题影响和制约下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必须适应新时代的变化,从我国实际出发,不断推动理论创新。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它是从根本上回答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的问题;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它是从根本上回答发展什么、如何发展的问题;揭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运行规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目的,它是从根本上探究为什么的问题,以构建系统化的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其独特的内涵、外延及其体系,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互依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客观要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尊重世界多样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全面深刻地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历史地位,我们不仅要深刻理解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进程中所作出的重大理论贡献,而且要深刻理解它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斗争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所具有的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伟大的创造,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它的根本性质和标志,后发现代化和适应性渐进转型是它的历史任务,和平发展是它的基本方式,东方大国发展是它的总体类型.这几个基本点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体现在从改革开放启动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整个过程,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总特征,也是科学认识和完善它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的途径,也是一种发展中国的道路,因而它的存在具有合理性。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在实践的层次上延续它的合理性,是需要时间给予解答和验证的。  相似文献   

9.
张光成 《探索》2008,3(2):135-138
从中国革命产生的特点,到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社会结构,都可以发现它与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与原苏联东欧社会主义主流形态的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按照哪一种主义来构造的,它不是效法既有的社会形式,而是实事求是的结果,是中国现代化内在规律的反映.而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走出来的社会样态.是与既往的一切社会形态--包括原苏东社会主义形态都不相同的社会主义新形态,从社会形态上予以定位.它即是一个既不同于马克思的经典社会主义也不同于原苏东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总属之下的一个亚形态.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第一个阶段性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起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部分,它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科学方法。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这一崭新论断,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它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它们之间相互贯通、不可分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深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需要  相似文献   

12.
在十九大报告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的论述紧跟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后出现,可见其重要性。作为新时代我国建设的方法论的基本方略,首先要弄清楚它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系,其次要弄清楚它的发展来源,与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及基本要求之间的关系。只有弄清楚以上两点,才能清晰的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才能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更好的指导我国的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在"6·25"讲话中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中国的具体表现。它既是我们党的行动纲领,也是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信念。只有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动摇,才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开放性的理论体系。从其形成发展来看,它是一个"开放性"的探索过程;从其理论内涵来看,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实践的深入不断丰富;从其理论来源看,它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批判和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形成发展的;从理论的延续性来看,它将随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延伸而不断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30年的最大成果——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改革开放30年的最大成果.党的十七大突出强调了要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为了更好地高举旗帜,必须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握它的基本规定性.这种基本规定性应当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社会主义一般共性和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三个层面.要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了解它的基本特征和一般共性,是很不够的,还必须充分认识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等六条本质要求,这对全面认识和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社会是一个新现象。它的合法性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对于党的建设是一个挑战更是机遇,对于政治体制改革,对于社会和谐发展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的研究,很有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视阈,与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理论对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继续性利前进具有久远性、普遍性的指导意义:它是适应时代要求的充满无限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在现时代的深刻体现和典型展示;它是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学说,是对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基本规律的系统揭示;它是中国社会主义胜利前进的伟大旗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厚的历史内涵,凝聚着科学社会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高尚全提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党的领导下根据中国的国情实行的社会主义,它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又不同于资本主义,它应具有以民为本、市场经济、共同富裕、中华文化、民主政治5个基本特征。 以民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民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位,既不同于“以官为本”,又不同于“以人为本”,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它引领我们走向中华民族新的伟大复兴。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要全面做到"四个坚定不移",坚持并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