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故乡的小吃     
故乡的小吃徐晓燕我的祖籍是台湾云林,从小父亲就常常给我提起海峡那边的各种小吃以及与之有关的人文特色、风俗掌故。他是借着这些话题寄托自己对故乡的思念,而我每每听及,总会生出强烈的渴望,渴望有朝一日能回到故乡,亲口品尝一番。所以,尽管这次赴台采访的日程安...  相似文献   

2.
陈清玲 《台声》2006,(12):60-61
童年时期我常怀着对故乡的憧憬。记得每当盛夏的夜晚,一家人在楼房的平台上纳凉时,我们姐妹总是嚷着要父亲讲述故乡的人和事。那时在我童稚的心里,无法懂得一湾浅浅的海峡,何以隔断两岸骨肉亲情的真实原因。每当我怀着好奇心问父亲:为何不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回故乡去见自己的爷爷奶奶时,父亲总是一脸思乡的惆怅,回答的也只是一个孩子不能明白的原由。那时的我,只知道父亲是1946年作为台湾当时第一批公费生渡海来大陆浙江大学求学的,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在我依稀的记忆中,父亲那时很少有欢声笑语,只知道任劳任怨埋头工作。尤其到了中秋佳节…  相似文献   

3.
刘晓华 《台声》2013,(3):81-83
台中雾峰乡,是我如诗如画的“外婆家”。我母亲李慧英在此出生、成长,并与受委派去到台湾工作的父亲相识相恋,1948年初随父亲回大陆。对我而言,从小“外婆家”只是个梦,直至1988年,我姨妈一家来常州看望我们,我母亲也随之实现了重返故乡的夙愿。后来,我多次因公因私到台湾,台湾的山山水水早已不陌生,与台湾的亲朋好友更是彼此牵挂。  相似文献   

4.
<正>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于右任《望大陆》于右任的这首《望大陆》,表达了于老先生渴望叶落归根,回到大陆故乡,渴望祖国统一,却又无能为力的矛盾而深厚的情感。而这何尝不是我的父亲陈景山——  相似文献   

5.
作为出生成长在大陆泉州的二代台胞,故乡台湾新竹常常浮现在我脑海里,简直是魂牵梦萦。自1994年我随父亲第一次回台探亲至2008年,又过了15个春秋。  相似文献   

6.
《台声》2020,(2)
正"琼海是我的第二个故乡。父亲在这边耕耘了21年,早已与当地人融为一家,我现在也把这里看作是自己的家。大顺农场是父亲的骄傲,也是我的骄傲。"关于他林瑞斌,1988年出生,台湾高雄人,海南琼海大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2019年5月被共青团海南省委授予海南五四青年奖章。  相似文献   

7.
最后的父亲     
父亲去逝有些年头了,而他告别人世那天的情景我却终生难忘,以至于我常常仰头,渴望天空的昭示。 那些日子,父亲在医院里已经住了些时候,医院也几次下过病危通知,我们不忍告诉父亲,却又无力为父亲做些什么,大哥和我,还有母亲只有轮流守候在他身边,虽然我们知道父亲在世的日子不多了,但还是渴望奇迹的出现,只是父亲不知道,任何药对他来说都已经无济于事了,根本不能留住他的生命。 父亲就这样躺在病床上,接受窗外那束淡淡阳光的照耀。据说有一家医院可以医治父亲的病,我们便抱着一搏的心情劝父亲去治,但他说什么也不肯转院。 …  相似文献   

8.
远方的思念     
正割不断的乡愁半个世纪前,我的叔叔婶婶一起随国民党军队去了台湾。叔叔是名中校,退伍后当了一名日语老师。多年来,叔叔在台湾无时无刻不在怀念故乡和亲人。家中长辈我父亲行六、台湾叔叔行七、北京叔叔行八。据叔叔多年老部下陈祖尧先生讲述,叔叔在台湾一直管他叫八弟。看不到自己的亲弟弟,只得认了个干弟弟,可见他多么思念北京的亲人!叔叔在书写家书时,还清楚记得曾经在  相似文献   

9.
重回故乡     
在46岁以前,席慕蓉从未见过故乡,深远而辽阔的内蒙草原永远只在诗人心中魂牵梦绕。令人欣慰的是,经过半生的等待之后,她终于在1989年的夏天,“第一次踏上蒙古高原,见到了父亲和母亲的故乡。”提到那时的情景,她忽然泪流满面。“见到了父亲的草原和母亲的河,捧着那水,眼泪就忍不住了。土地与人之间有很多神奇的感应,我无法确切地说出。但在那一刻,我第一次感到踏实,好像尘埃落定。我变成了一个完整的人。一直以来的不安定和惶恐消失了。我的自信找到了,身份确定了……”  相似文献   

10.
北平五年(上)1941年,父母亲带着两岁的我,从故乡台湾来到日本人侵占下的北平,1946年初撤离北平。我们的三口之家,父亲苏子蘅,母亲甘端钗,还有我——小民生,在北平生活了将近五年。那时民生太小不懂事,这里所写的,很多是从长辈的谈论和文章中了解到的事情。为什么要到祖国大陆很多朋友问:你们家为什么离开台湾到大陆?对于这个问题,父亲的回答是很沉重的。︶?父亲说,1937年春天,从日本仙台东北帝国大学应用化学系毕业后回到台湾,正是卢沟桥事变前夕。日本侵占我东三省之后,大举“南进”之势已经很明显,在台湾加紧压榨,横征暴敛,令人更加感到压…  相似文献   

11.
詹高越 《台声》2002,(2):21-22
我对美丽富饶的家乡台湾,始终怀有一种深深的眷恋。尽管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对家乡已经有了很多了解,尽管台湾多年前开放探亲,台湾的亲戚大多来过,但我还是盼望着,能够亲身感受故乡山水的灵秀气息,能够在家乡与亲友团聚。2001年10月16日至23日,应台湾工笔画学会理事长张克齐先生的邀请,我随天津轻院艺术设计访问团访问了台湾,第一次踏上故乡的土地。一彰化县永靖乡新庄村是父亲出生、成长的地方。现在大伯家的堂兄一家仍在这里从事着养花业。养花业是个附加值较高的农业项目,有广阔的市场。堂兄一家以种花为业,据说一…  相似文献   

12.
林华 《两岸关系》2008,(3):54-55
2008年2月4日,是我父亲的祭日,一大早,母亲就在父亲的遗像前摆放上米酒、元宵和水果,点燃蜡烛,时到中午或晚上,我们全家便聚在一起吃上一顿简单的团圆饭。20年来,年年如此。而最难忘的莫过于2007年的春节,我和姐姐在台湾过年的情景。  相似文献   

13.
何渝 《台声》2013,(4):78-79
1988年3月20日,父亲在北京因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与世长辞,享年70岁,骨灰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父亲带着无限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他的亲人和战友。自1947年8月离开了生他养他的可爱故乡台湾后,父亲一生的夙愿就是能在有生之年重返故乡,踏上故乡的土地,吃上故乡的饭,喝上故乡的水,祭祀祖先圣灵,拜见乡亲故旧……然而所有的这些,都已永远无法实现了。  相似文献   

14.
家书     
展开父亲写来的家书,如烟的往事像珠子一样洒落在眼前。我勤劳的父亲,在寄托希望和梦想的庄稼地上,一茬一茬地耕耘着。他就是靠着这块贫瘠的土地,抚养我们成长,哺育我们的生命,用最原始的理想渴望上苍的恩泽……当我满含热泪恋恋不舍地告别家乡,远离了父亲无言的叮嘱,带着一腔热血来到南方,心却无时无刻不聆听着故乡的音讯、亲人的牵挂。在南方的天空下,我的身体获得了充足的滋润,但我的情感世界却日渐萎缩。多少日子,我拚命地把青春的汗水兑换成一张张汇票,寄给远方的父亲,以期盼劳累的父亲能感受到游子的一片孝心。父亲却总…  相似文献   

15.
父亲常对人说:"我的父母来自台湾,我生长在福建厦门,海峡两岸都是我的故乡。"一百多年来,"留种园"延续着我们卢家绵绵不断的两岸情怀。"留种园",这不是一片田园、一座公园或花园的名字,它是我家祖上在台湾创立的家塾,并成为我们家族的"灯号"。一百多年来,它延续着我们卢家绵绵不断的两岸情怀。1895年,甲午战败的清政  相似文献   

16.
糍粑(散文)     
新谷飘香喜农家,中秋户户打糍粑,象征团圆意义大,两岸同心望月华。2000年中秋节,父亲去台湾看望生病的伯伯时,我写了这首打油诗请父亲转交给伯伯。伯伯在台湾已经生活了五十余年。澳门回归祖国时,他看了半夜电视实况转播,万分激动,尽兴喝酒,结果血压升高,引发脑溢血。幸亏抢救及时,方脱离危险,只是有半边手脚不及原先灵便了。得知父亲决定中秋节赴台探望他,伯伯回电话说,什么都不要带,拿几个家乡的糍粑就行了。父亲从台湾回家时,带回了伯伯写给我的一首和诗:漂泊游子苦恋家,难忘故乡品糍粑,待到金瓯完整日,普天欢庆大中…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7月28日至8月2日,台湾湖州同乡会青年台胞一行30人回到故乡湖州参访。他们怀着对家乡的憧憬和期待,在为期6天的故乡之旅中,亲密接触了湖州风土人情,领略了湖州城市风貌,感受了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对湖州"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有了更为直观的认知。此次活动让青年台胞与  相似文献   

18.
苏民生 《台声》2004,(1):57-59
1941年,父母亲带着两岁的我,从故乡台湾来到日本人侵占下的北平,1946年初撤离北平。我们的三口之家,父亲苏子蘅,母亲甘端钗,还有我——小民生。在北平生活了将近五年。那时民生太小不懂事,这里所写的,很多是从长辈的谈论和文章中了解到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徐兆麟 《台声》2009,(6):24-25
屈指数来,离开生育我的故乡台湾已60载有余,这次参加以林丽韫为首的北京部分台胞返乡谒祖文化巡礼参访活动,是一次了却我人生夙愿的返台之行。我是1946年12月,15岁时随国民党的七十师前往山东打内战,被迫离开台湾的.至今已过了62个春秋.正如唐代诗人贺之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句所表达的境况。虽然1994年因父亲过世,我曾回台奔过丧,  相似文献   

20.
黄幸 《台声》2002,(4):11-11
台湾“二·二八”反对国民党暴政的爱国民主运动,爆发到现在已有55年了。对我们这些曾参加过“二·二八”斗争的人来说,故乡的问题一直未解决,犹有壮志未酬之感。我常用“不忘初衷,与时俱进”这两句话来鞭策自己,期望在人生残年的宝贵时光里,还能为故乡做一点事。“二·二八”发生时,我是台大机械系学生。台湾光复,我们怀着一种“弃儿渴望母爱”的心情欢迎了“来自祖国的亲人”,但我们彻底失望了。台湾人民对国民党一年多来腐败统治的不满,全面爆发。其矛头指向国民党的贪官污吏、只顾填满私囊的接收官员、抢劫闹事的军警等,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