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3年的春天将永远铭刻在我们每个人心里。这个春季,北京没有沙尘暴,却迎来了令人心悸的SARS。肆虐的“非典”打乱了我们正常的生活与工作,破坏了我们在这个春天的兴致,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沉重的思考:关于生命、健康、亲情、奉献……凡事都应两面看,被渲染得有些可怕的SARS其实给了我们一个警示:人类以往对环境和资源索取得太多,迟早会收到大自然出示的黄牌;同时它也是对人类多年来积累下的生活陋习的一种惩罚;但,它更给了我们这样基本健康的年轻人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把自己推到生命的边缘来考虑自己的一切。有人说,非典时期,人与人之间…  相似文献   

2.
近日某下属单位一名干部到上级机关送报表 ,不幸遭到空前的冷遇 ,上司让他将报表扔进废纸篓就“向后转” ,这位干部只得窝着满腹的委屈而返。原因是那位上司怕因接触而感染“非典” ,可这位干部本身并没有任何“非典”症状 ,他所在的地区目前也并未发现一例“非典”。人们不禁为那位上司对“非典”的过于敏感而感到吃惊和不解。“非典”固然可怕 ,但是我们大可不必为之过敏和慌恐。据有关资料介绍 :“非典”这种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SARS的疫病 ,是由一种新病原体引起的 ,它虽然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疫病 ,但它可防、可控、可治 ,并非不治之症…  相似文献   

3.
战士们的精神风貌 在抗击“非典”的战争中,有这样一群特殊的战士,虽然他们和白衣天使一样战斗在抗击“非典”的最前线,一样舍身忘我、无私奉献,但是,他们的事迹还鲜为人知,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有时还要承受社会上一些人的误解与偏见,他们就是奋战在一线的殡葬干部职工。  相似文献   

4.
在抗击“SARS”病魔中,有令人敬佩的白衣战士,有服务前线的各行各业职工。然而,还有这样一批战斗在一线最危险岗位的无名勇士,他们运送“非典”亡人遗体、清运“非典”医用废弃物,在生与死的抉择中,他们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 北京市顺义区殡仪馆优秀共产党员张金贵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张金贵今年35岁,分管顺义区殡仪馆北大办事处等5家  相似文献   

5.
中 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人终于被问责了。7月1日上午 ,卫生部通报了2004年北京、安徽非典疫情发生原因和责任追究情况。因非典病毒管理不善引发的这次非典疫情 ,被确认为重大责任事故 ,中国疾控中心共5人受处理 ,主任李立明引咎辞职。 (据新华社北京7月1日电 )在去年非典肆虐的日子 ,中国疾控中心首席研究员、著名病毒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洪涛博士 ,因为主张SARS的病原体为“衣原体”而大大的臭名昭著了一把。那时节 ,疾控中心李立明主任在接受央视《面对面》栏目主持人王志访谈时侃侃而谈的情形 ,至今我记忆犹新。当王志问他内心感…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迅速普及,网络日记开始走进了年轻人的生活。网络日记本身没有价值旨归,它只是一种新型的网络传播和出版形式。但低龄化网民浏览和书写网络日记现象令人担忧,有必要对此加以研究和引导。 人们或许永远不会忘记,2003年春天那场肆虐首都的灾难——“非典”,它如洪水猛兽严重搅乱了首都人的生活,尤其是惨遭“隔离”的人更是如此,他们被“封闭”在狭小的空间之内,无法与外界进行正常的交流,网络成了绝大多数年轻人与外界交流、发泄情感的主要工具,“网络日记”也随之快速走进了年轻人的生活。“非典”被战胜一年多了,“非典”的影响逐渐淡化,但是“网络日记”却并没有褪去,而是获得了更多的年轻人的注意。尽管并不是每个上网的年轻人都会写网络日记,但是很少有不知道、没有看过别人写的网络日记的。  相似文献   

7.
“非典”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是对我们整个民族一次严峻的考验。在这场考验面前,整个民族所表现出来的凝聚力、责任感和昂扬的精神状态,是我们感到欣慰和引以为自豪的。“非典”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许多问题做出思考。为此,我们在呼和浩特和保定两地对部分大学生进行了专题访谈,从中我们理解了他们心中的种种想法。一场灾难见证了大学生的成长,也使得他们在心志上更加成熟和自信起来。  相似文献   

8.
关于“非典”的命题如果把SARS当成一次突如其来的考试,尽管每一位走进大学校门的学子无一不是身经百战,但他们的答卷未必都会得高分。作为一个社会群体,青年大学生在SARS疫情时的表现关系到相关的社会伦理,以至于后来成了公众讨论的焦点。六月份以来,我们收到了大量的稿件,许多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公众,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为此本刊也将“非典”与青年的关系作为一个命题,特意组织了一个专题,选取了一些代表性观点供大家参考,当然不全是批评,也有鼓励和分析。本期《非常讨论:“非典”与青年》专题主要有三个部分。一是调查部分,…  相似文献   

9.
又逢“七一”,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第82个生日,人们的心情如阳光般灿烂。 早在6月24日,当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解除北京的旅行警告时,有点劫后余生感觉的人们如释重负。他们走进阳光里,融入人流中,尽情地释放压抑了很久的心情。 今年春天,一种看不见、摸不着、难制伏的“杀手”——非典突然降临,使恐慌和无助在人们心中迅速蔓延。危难面前,党中央、国务院执政为民,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运筹帷幄,果敢决策,号召全国各族人民打响了一场抗击非典的人民战争。举国上下积极响应,把抗击非典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  相似文献   

10.
祝福夏天     
非典的数字终于降下来了。北京市有关方面已经预言,本市确诊临床病例将不会超过3300人。防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目前还没有获得有效治疗方法和杀死SARS病毒药物、没有发现非典疫苗的情况下,90%以上的非典病人被治愈,非典疫病被有效控制,我们靠的是什么?仿佛冥冥之中,是天意给了我们神助。当然不是。但目前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与病人自身的抵抗力(包括生理的、心理的)的神秘结合,的确创造了奇迹。也许,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与“有效”只隔着一层纸。于是我看到了一个伟大的过程,人类的每一次成功,都是朝着真理的方向努力的结果。当然…  相似文献   

11.
蒋彦永是全中国600万与SARS顽强斗争的医务工作者中的一员,但这位老外科医生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将自己与中国的抗击SARS历程维系在一起。在2003年中国抗“非典”历史中,人们将永远记住这个名字。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对党负责,作为一个分公司的经理,我要对市总公司和燕山公安分局党委负责,要对燕山800余名保安员和他们的家人负责。在燕山保安队伍中,决不能出现一例非典感染者……”在抗击非典专题工作会议上,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燕山分公司经理关卫东同志斩钉截铁地说。4月,春暖花开、阳光明媚,困守了一冬的人们正在放飞春天的希望,“SARS”——一个传染性极强的恶魔,向人们伸出了罪恶的黑爪。4月17日,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燕山公安分局连续召开会议,传达市公安局紧急会议精神,发出了关于积极行动起来预防非典型肺炎的通知。…  相似文献   

13.
非典备忘录     
《时事资料手册》2003,(3):35-53
非典,作为一种新型的病毒,它带来的是“21世纪的第一场全球性的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布伦特兰夫人语)。而中国的许多地方被列为疫区,广东、香港、北京、山西……非典考验着中国,考验着正在走向现代化的中国人的意志。面对危机,中国人没有倒下。2003年,一个非常的年份,让我们记住这一切,记住非典,记住与非典抗争的人们。  相似文献   

14.
《半月谈》2003,(10):18-19
目前,不少人为了预防“非典”,盲目服用一些据称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或预防“非典”的药物,并且因此发生了药品温滥后的不良反应。如何正确服用中药?干扰素能否预防“非典”?什么样的人适合使用?本刊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中国中医研究院教授周超凡和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中国药理学会理事长赵志彬。他们特别提已人们注意:预防“非典”须谨慎用药。  相似文献   

15.
阳春三月,万物葱茏,鲜花绽放,当人们沉浸在这美好春光中享受大自然的灿烂阳光和新鲜空气时,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病毒疫情,把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传染科护士长张玉芝推到了这场没有硝烟战争的最前沿。面对生与死的考验,她毫无惧色,用爱心托起了患者的生命之舟。受命出征含笑走进特殊战场非典肆虐,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中央军委一声令下,全军1200多名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地开赴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4月26日,当紧急抽调医疗队支援北京抗击非典的消息传到医院时,群情激昂。张玉芝第一个递交了请战书:“我是一名党员,…  相似文献   

16.
当SARS病毒尚未被医学揭开神秘面纱时,人们感到恐慌是一种正常 的心理反应。然而,过度恐慌、轻信流言、毫无理智地疯狂抢购药品、食品,种种非理性行为不仅于事无补,甚至火上浇油,影响防治“非典”的大局。 当“非典”病毒离我们渐远的时候,扪心自问,我们应该怎样面对灾  相似文献   

17.
今年4月,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灾害袭扰了整个北京城。面对灾害,北京市政研会按照市委要求,积极投入到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中,启动了“与您心连心、与您同关爱”系列活动,为抗击SARS一线医护人员排忧解难办实事。 “与您心连心、与您同关爱”系列活动,包括三个子活动:  相似文献   

18.
非典型肺炎的汹汹来势,着实让人们大惊失色。然而,见多识广的北京人的镇定、理智、乐观和幽默的心态,或多或少地感染着与北京人共渡难关、经受考验的一批台湾莘莘学子。4月初的那段日子里,北京城里虽然已经开始传播着SARS的消息,但那似乎离每个人很远,远到“那病毒还在广州”、并且“听说已飘过海峡登陆台湾”。到了4月中下旬,外地人、外国人纷纷离京、离境,部分学校停课,部分学生离校,我们与各高校台湾学生联系,很多学生的手机也已处于关机状态。但我们还是联络到了20多个同学,从他们那里我们得知:一些人已经于早些时候离开北京回去了;一…  相似文献   

19.
“双解除”后北京还需做出艰苦的努力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抗击非典的斗争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解除了对广东、北京的旅游限制,并从疫区名单中删除,但是,北京是重灾区,不能麻痹大意,还要继续努力,防止疫情反弹。非典爆发时要防止恐慌情绪,因为恐慌是一种心理传染病,会影响战胜非典的信心,降低人的免疫力;在疫情缓和之后,也不能麻痹大意,因为我们对非典的流行规律仍没有完全掌握,无法判断疫情是否会产生反复。  相似文献   

20.
SARS袭来,当城市的防线日益筑牢的时候,当我们说防治非典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时候,心中的忧虑挥之不去——脆弱的农村和朴实的农民,成为SARS危机中人们共同的关注。 “三农”问题乃重中之重,狙击SARS的战争,更暴露出农村医疗保健体系的薄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