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苏民生 《台声》2004,(1):57-59
1941年,父母亲带着两岁的我,从故乡台湾来到日本人侵占下的北平,1946年初撤离北平。我们的三口之家,父亲苏子蘅,母亲甘端钗,还有我——小民生。在北平生活了将近五年。那时民生太小不懂事,这里所写的,很多是从长辈的谈论和文章中了解到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北平五年(上)1941年,父母亲带着两岁的我,从故乡台湾来到日本人侵占下的北平,1946年初撤离北平。我们的三口之家,父亲苏子蘅,母亲甘端钗,还有我——小民生,在北平生活了将近五年。那时民生太小不懂事,这里所写的,很多是从长辈的谈论和文章中了解到的事情。为什么要到祖国大陆很多朋友问:你们家为什么离开台湾到大陆?对于这个问题,父亲的回答是很沉重的。︶?父亲说,1937年春天,从日本仙台东北帝国大学应用化学系毕业后回到台湾,正是卢沟桥事变前夕。日本侵占我东三省之后,大举“南进”之势已经很明显,在台湾加紧压榨,横征暴敛,令人更加感到压…  相似文献   

3.
苏子蘅先生是我父亲杨兆安1945年回国后遇到的第一位台湾同乡。父亲在张家口苏先生主持的实验室 ,开始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因为是台湾人 ,又都曾在日本留学 ,苏老自然成为我父亲无所不谈的师长和朋友。以后因工作关系 ,苏老去大连大学科学研究所任职 ,几年后又进京在中国科学院工作。而我父亲则先去了唐山 ,数年后又调到上海华东工业部。那时父亲每次去北京开会 ,一定会去中关村拜访苏老 ;苏老到南方考察 ,途经上海 ,也一定会到家中 ,与父亲叙旧。直到文革 ,我父亲被下放 ,同苏老还保持着书信往来。在那个年代 ,我父亲还可以从苏老那里…  相似文献   

4.
吕凤显 《台声》2013,(6):74-74
2012年12月18日清晨7时18分,父亲吕宝贤衰竭的心跳停止了,安祥的闭上了眼睛,依偎在我臂中的身体缓缓滑下,父亲就这样永远的走了。  相似文献   

5.
怀念父亲     
刘正权 《中国保安》2010,(10):74-74
我一直以为,时间会冲淡一切,包括思念;我一直以为,岁月会侵蚀一切,包括回忆;我一直以为,忙碌会抚平一切,包括伤痛。然而,当我面对父亲时,我才深深地知道,一切都不可能,包括怀念……父亲离开我已整整20年了。在这20年里,我写了无数怀念父亲的文章,却总是写到一半因为伤感的泪水和深深的遗憾而没有结尾。至今,我的文章一篇又一篇地发表,而对于父亲的离  相似文献   

6.
齐海鸥 《黄埔》2013,(1):63-63
父亲齐树声于1912年11月出生在山东省淄博市,因病于2001年4月去逝,享年89岁。他自幼勤奋好学,因家境贫寒,断断续续读完了小学、初中,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1937年高中毕业。抗战爆发,为报效祖国,他考入了黄埔军校第十五期,1938年毕业。1944年随国民党部队进疆,1949年10月随陶峙岳将军在南疆光荣起义。  相似文献   

7.
苏大平 《台声》2010,(1):40-42
<正> 父亲是一个平凡的老人,平凡得就像路边散步的老者。平时父亲对子女要求严格但从不呵斥,用行动教育我们应该将工作放在第一位,个人的事永远要服从工作需要。父亲淡泊名利,推先揽责,尽管一生换了许多岗位,每次从一个驾轻就熟的岗位换到一个需要从零开始的新岗位时,他从来不畏惧困难,总是愉快地在新的岗位上开辟新的天地。在他逝世后我们整理他的遗物时,几乎没有什么优秀先进的证书,但是他用一生的平凡书写了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  相似文献   

8.
左景鉴是左宗棠的第四代孙子,曾担任农工党重庆市委会副主委,是我国著名的外科专家。他一生爱国敬业,医坛建功绩;言传身教,为国育英人。本期刊发左焕琛的回忆文章《怀念父亲左景鉴》,介绍左景鉴鲜为人知的事迹。  相似文献   

9.
何渝 《台声》2013,(4):78-79
1988年3月20日,父亲在北京因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与世长辞,享年70岁,骨灰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父亲带着无限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他的亲人和战友。自1947年8月离开了生他养他的可爱故乡台湾后,父亲一生的夙愿就是能在有生之年重返故乡,踏上故乡的土地,吃上故乡的饭,喝上故乡的水,祭祀祖先圣灵,拜见乡亲故旧……然而所有的这些,都已永远无法实现了。  相似文献   

10.
我的父亲1895年出生在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的一户清贫人家。1913年还不满18岁的父亲投身冯玉祥将军麾下,开始了戎马生涯,并由士兵升至军长、省主席。1926年五原誓师,邓小平、刘伯坚等一批共产党人进入冯玉祥的部队做政治工作,这成为我父亲接触共产党的契机。他主动接受党对他的帮助,努力学习马列主义理论,从此坚定跟着共产党走,对党的信念矢志不移,深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振兴中华。1930年中原大战,阎冯败北,蒋介石收编了冯玉祥的部队,为笼络我父亲为他围剿工农红军打冲锋,我父亲被委以双路总指挥兼三十军军长。由于父亲已…  相似文献   

11.
我的父亲汪金祥,是公安部原副部长,1983年1月因病逝世。虽然父亲已辞世20年了,但他老人家的言传身教、音容笑貌,常浮现我的眼前、萦绕耳际。每当忆起父亲,常常心潮澎湃,激动之情难以自抑。现谨记一二,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我国著名教育家、气象学家,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诞生110周年,特发此文,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13.
<正>母训:在家不会待客人,出门就不会当主人。或许儿时体弱多病的缘故,幼时的我懦弱、胆小、懒惰、邋遢、自闭、自恋、口吃、愚钝……不一而足。记得有一回,家里来了一位远方客人,我竟然吓得大半天躲在内屋没敢出来。母亲发现后,拉着我的小手,鼓励我主动和客人打招呼,我的表现尽管不如人意,但母亲的脸上却绽开了幸福的笑容。有一次,舅家的小老表来我家小住了几天,我对人家很冷淡,母亲很严厉地批评了我:"你这样做不但没教养,连娘的脸都叫你丢尽了。""哼,不就是一个小屁孩吗?"我觉得受了很大的委屈。"孩子,只要进了咱家门,大小是个人,都要尊敬。在家不会待客人,出门就不会当主人。"  相似文献   

14.
我的父亲司马文森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影响、有代表性的作家。《中国现代小说史》对父亲及其小说创作概括为:司马文森——传奇生涯,开阔艺术。同时父亲又是新中国的外交家、卓越的统战工作者。父亲的祖籍是福建泉州,童年时曾飘洋过海到菲律宾做工, “九·一八”事变后回到家乡,投入祖国的革命洪流,几乎同时开始文学创作生涯。  相似文献   

15.
苏小川 《台声》2010,(12):41-42
<正> 父亲辞世11年了,可他的音容笑貌还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父亲身材消瘦,精神矍铄,时常穿一身蓝色旧中山装,慈祥而和蔼,威严而庄重。每每忆起,思念之情油然而生。今年是父亲离世11周年,我代表兄妹几人,拾笔追忆父亲的一生,以寄托子女们对他无限的哀思。父亲别名苏晓云,号子明。1913  相似文献   

16.
常嘉煌 《台声》2006,(4):86-88
2005年是父亲诞辰100周年,也是母亲诞辰80周年,现在两位老人都已离开我们.但他们的音容笑貌和教诲如同在昨日。  相似文献   

17.
实践这一概念.反映的是人类作为系统存在的主要运动形式——生产方式的发展。回顾人类历史,如果能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它就是实践,实践作为不可思议的“系统工程”.使得个人相对淡化;后者犹如一瞬而逝的流星,除了极少数代表,大多无从留下丝毫符号化的信息,儿代人之后更是如此。既或每个人  相似文献   

18.
朱炳  朱钧  朱瑞芳 《春秋》2012,(5):24-24
今年11月8日是我们亲爱的父亲朱萁阶牺牲70周年的纪念日.父亲为抗日战争及打击日本鬼子所做出的牺牲,仍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9.
祖父黄炎培的客厅里摆着一张父亲的遗像,旁边写道:“我们每一回走过北京天安门,望见高高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想起千千万万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生命者中间有一个是你。”父亲离开我们整整50年了。记得在我孩提时,父亲是那么慈祥。大概是中年得子的缘故,他从不对孩子发脾气。有时我们顽皮受到母亲责打时,父亲总是出来袒护我们。上海解放前不久的一个晚上,父亲没有回家。特务们闯进家搜查,母亲很紧张,说父亲被捕了。从此家里就得不到安宁,白天是特务的恫吓和调查,晚上听到的是上海周围的隆隆炮声。上海解放了!可是父亲却没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