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她是一个让人感动的人,因为她很真诚;她是一个让人钦佩的人,因为她很成功;她是一个让人愿意与之合作的人,因为她很诚信;她是一个让人愿意追随的人,因为她极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2.
禾源  凌影 《福建乡土》2009,(6):11-12
不知道哪个时代,那块原野的风那么大,一夜间能把小草吹洒到原野的各个角落;不知道哪个夜晚,哪一场雨,居然浇透了这块土地,让所有的小草发芽生根,绿了华夏大地十分之一的面积。卑微柔弱的小草,在这片土地上,根丝相牵相连,居然织成密不可漏的毡毯——草原。它,晒着日月,裹着土地,托着地上的人、牛羊、骏马、野鹿、狼群,……任凭历史的长河沉沉浮浮,跌跌宕宕,毡毯中的一切,总是豪情与雄鹰齐飞,真诚与白云相映,传唱着那天荒地老的歌谣。  相似文献   

3.
阳春四月,我们在北京饭店访问了旅美台湾作家陈若曦。陈女士身著绿底白色碎花的连衣裙,脚穿一双平跟褐色的皮鞋,乌黑的短发,清秀素雅,爽朗大方;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充满着活力。她热情地给我们倒茶,坦率真诚地跟我们交谈起来。「我怀念的还是中国人」这是陈若曦女士一九七三年出国以后第二次回来参观访友。她高兴地对我们谈到这次回国的感受,连连说:「变化太大了,太大了!」她感到,最大的变化是人们思想的开放。一九八二年她回来时,就已感到比「文革」时有很大变化,但人们仍心有余悸,不少跟她谈过话的人都特意嘱咐她:「陈女士,我们谈的,你可别写进文章里去啊!」这次回来就不同了,在交谈中人们敢于批评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以至自己的上级。陈女士说:「这次没有人跟我打招呼,有的还在我面前讲某某领导人如何如何。我还跟他们说,你们目无尊长啊!」说着,她爽朗地大笑起来。  相似文献   

4.
渴望美丽一段时间以来,某直辖市某区国税局职工陈女士一直怏怏不快,原来,以前在美容店纹过眉,效果不很理想。一天,陈女士逛街,无意中看到大华诊所发布的整容美容广告宣传,这一发现使她兴奋不已,在某市,大华诊所是一家老字号的个体诊所,因治愈过不少疑难杂症而使其拥有不小的知名度,特别是最近又聘请了一位法国医师主诊。陈女士决定  相似文献   

5.
<正> “永远为祖国歌唱,为人民歌唱”,这是著名歌唱家金永玲自登上歌坛以来始终执著追求的“主旋律”。特别是1999年,对她来讲更是不寻常的一年。元旦刚过,她就吐露心曲:“欣喜,憧憬……1999——在人们的期待中降临,我们已站在下一个一千年的入口处——跨世纪的临界点上,我和大家一样面临着一个新的选择,为祖国,为人类,也为自己想象着和设计着21世纪的文化人该以怎样的姿态  相似文献   

6.
玫瑰睡着了     
韦露 《当代广西》2005,(3):62-62
玫瑰睡着了。你看,她恬静的面容;你听,她匀和的呼吸……嘘——我们不要打扰她了好吗?她已经好久好久没有这样睡过,没有睡得这样香甜了,让我们尊重她的睡眠好吗?她是一个美丽、善良而心软的人,不懂得像我们睡眠时会关起房门,拉上窗帘,还要挂一块“请勿打扰”的牌子……正应如此,我们更应该疼惜她啊。  相似文献   

7.
美国女士莱恩·罗默是一个长相很丑的人:鼻子很长,还带着鹰钩;嘴唇很薄,很苍白;她的右眼上方还有一片紫色的胎记;她的其他地方也长得不太对劲儿。所以,说她丑,一点也不假。她小时候,孩子们经常取笑她,向她怪叫,以为她就像一个女巫。 现在莱恩·罗默说:“我是很丑,但我也很美,因为我有一个美丽的灵魂。”如今这位36岁的女士发起了一场反对“漂亮主义”的运动。 在美国,有许多会遭到人们反对的主义:如种族主义、性别歧视主义、老年主义(讨厌老年人)……现在罗默又给这个不短的名单加上了一个新的,这就是“漂亮主义”,即…  相似文献   

8.
依姐     
<正>依姐长着一张圆圆的脸,笑容可掬、笑意盎然、笑声爽朗,在我眼里,她永远热情洋溢,永远精力旺盛。她特别容易让人一见如故,且顿生"他乡遇知己"的亲近感;她还特别善于沟通交流,只消一个眼神,就能读懂你的心思,交办事情毫无障碍,这应当与她多年从事工会工作相关吧——"阅"人无数、济人也无数。依姐的名字叫路平。我与她在省人大常委会和省总工会都有工作交集,可谓缘分叠加的战友。在长期的交往中,依姐让我印象最  相似文献   

9.
火车上巧遇老乡,巧舌如簧套近乎,四同伙分饰“角色”,三幕场景环环相扣,目的只有一个——骗钱。陈女士坐火车从南京返回成都,还有几个小时就要到站时,车上突然冒出一名戴眼镜的斯文男子与她攀谈起来。经简单介绍后,陈女士发现他竟与自己是同乡,双方你来我往聊得很是投机。下车后,主动帮陈女士提包的男子告诉她,自己也要回龙泉区的老家,路上还可继续做伴。有这么殷勤的“老乡”同路,陈欣然答应。出了火车站,“老乡”打了几通电话后,又告诉陈一个“好消息”,自己在成都做生意的“表哥”今天也要回龙泉老家,他可以开车送陈一段。觉得彼此已经很…  相似文献   

10.
“啊,亲爱的土地,我的情人……”她背向大门立在家院的小菜园里,如瀑的长发挂在身后,一动不动,说得是那样的深情真挚,像在朗诵诗。未听说她有赋文吟诗的雅趣。坏事,难道是神经出毛病了? 或者是她没有处理好生活,或者是生活亏待了她,她得到过爱情和家庭,又失掉了家庭和爱情,多年来一直独身。感情这玩意儿古怪诡秘得很,外人说不明白。我们虽然是要好姊妹,却也断不透。她表面上和和乐乐嬉嬉哈哈,让人看不出丝毫忧伤,内心的滋味儿到底是酸是甜是苦是辣只有她自己清楚。反正我觉得在女人的世界里没有男人,滋味儿甜不了。我常劝  相似文献   

11.
“爱情不是虚荣,不是风花雪月,它是一种责任,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可惜的是,当女主人公翻然醒悟的时候,身边却早已物是人非。作为高科技的产物,互联网在带给我们快捷、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增添了不少麻烦,因为我们要时常在网上分辨别人的好与坏,而这又是很难的。稍不留神,我们就可能成为骗子的“盘中餐”。尽管女主人公和所有上网聊天的人一样,知道网络爱情是虚幻、是触摸不到的,她仍愿意以身试“网”,去追求那段新奇、刺激的恋情,为什么呢?只因现实中她“很受伤”,正如她所说——当一个人在现实中受到伤害时总想找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舔…  相似文献   

12.
上帝说:当我创造女人时,我让她很特别。她的肩膀必须能挑起整个世界的重担,并且又柔情似水;我让她的内心很坚强,能够承受分娩的痛苦和忍受自己孩子多次的拒绝;我赋予她耐心使她在别人放弃的时候继续坚持,并且无怨无悔地照顾自己的家人度过疾病和疲劳……所以我让她可以流泪,只要她愿意。但你不要因此以为,女人是脆弱的。  相似文献   

13.
“一人小店     
张越:在长春市一条冷清的街道上,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杂货店,店主是个中年女人,她叫赵继红。 赵继红出生于高干家庭,插队返城后,与同厂一个工人结婚,遭全家反对。为改变家庭地位,她让丈夫下海经商,但有了些钱后,婚姻却解体了。于是她独闯深圳,企图寻求新天地,一天,一念之差下她拿走了企业大笔资金…… 我们每个人做过什么?错过什么?这一切既有时代的烙印,同时也和时代互动着。下面是赵继红的述说。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15,(7)
<正>生物钟自然神奇,它的正常运转支撑着人们对于健康长寿欢愉的全部追求。拨正错点的生物钟,其实就是顺应我们祖先留下的最初智慧——天亮起床,天黑睡觉"我们总认为能够完全控制自己的身体,实际上,它也无时无刻不在反制着我们。"于晓慧刚刚从一场与睡眠的"斗争"中解脱出来,过去的半年里她不堪其扰,身心俱疲。紧张的节奏,被打乱的作息,不期而至的失眠……才让她真正意识到原来身体里藏着一个"隐形时钟",一旦这个神秘的时间掌管者发起"神经",整个人就真心不好了。  相似文献   

15.
母亲的账本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这个字眼显得很陌生。因为在我还不足两岁的时候,父亲就因病魔离开了我们,只剩下母亲孤单的身影。母亲的身影在我的生活中不停地晃动:上班、下班、洗衣、做饭、接我们上学放学、一个人换煤气、电灯坏了自己修……所有父亲的角色都被母亲一个人承揽了下来。慢慢地,我们长大了,看着母亲的白发一点点变多,皱纹过早地刻进她沧桑的面容。为了我们,这么多年来她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没有时间也没有钱走出家乡的小镇……她省吃俭用,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兄妹三人一个个地送进了大学的校门。母亲笑了,笑得很欣慰。毕业后,哥哥姐姐都离开了…  相似文献   

16.
罗影 《台声》2004,(3):74-76
真 相电视台是台湾第一家有线电视台,是全 球华人社区第一家有线电视新闻网;还是 惟一拥有每月一次国台办记者会转播权的 台湾媒体……如此多的“惟一”、“第一”,不禁让人 感到好奇:只有区区十年历史的真相电视台和它的创 办人周荃女士,是如何做到的呢? 带着这个疑问,笔者在工体边一个安静的咖啡 厅约见了周荃女士。下午的阳光透过咖啡厅的玻璃墙 静静地洒在我们的桌上,听着周荃女士娓娓道来,她 的优雅、她的敏锐、她的率直,以及她在谈到梦想时 的热情,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还“真相”于民 Q:为什么会想到“真相”这个名字?…  相似文献   

17.
何佩珠老人是我同学兼同事的母亲,退休后去了美国,与在那里定居的儿女住在一起了。2001年秋天,她与女儿回国小住,我们聊起中美文化的差别,她说,10年前第一次踏上美国土地,首先遇到的麻烦事竟是她的姓。 办护照时对于姓名的拼写有严格规定,不能乱改。她姓“何”,汉语拼音为“he”,美国人很奇怪,“he”,是这位夫人吗?有一次她让孙女去医院挂号,医生对需要看病的grandmother是“he“也很疑惑,对“he”的性别难以理解,孙女解释不清楚.只好肯定地告诉医生:我的grandmother,就是“he”。  相似文献   

18.
易靖茗  孙学宇 《台声》2013,(11):92-95
“如果我不从奥克兰去看他,他就不会帮我转学:如果他去澳大利亚我没有跟着去,我们也不会有后来的事;如果我回北京他回台湾了,我们也不会在一起……”原乃彭一直说,如果当初两个人对感情的意志薄弱一点,或许就不会有现在的结果—— 与原乃彭聊天,总有一种错觉和穿越感。她看起来太年轻了,她是大陆新娘,也是一个性格爽朗的东北女孩。在她身上,找不到岁月的痕迹,交谈中,她扑闪着的大眼睛仿佛也在跟你说着话。真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已经结婚12年,有了两个孩子的妈妈。  相似文献   

19.
在旅馆里扫地、当服务员、练服装摊,最后当了汽车修理厂的老板娘。嫁了人,生了儿子,在北京买了车,买了房子,过起了北京人也得承认的小康生活。他丽的北京话已经说得很地道了。即使回到农村老家,她也坚持用“小护士”洗面级洗脸;她的儿子更是一口京腔,让李丽送去“能学英语”的幼儿园。 虽然在北京买了自己的房子,但李丽从来没有认为自己的是个城里人,她觉得总有一天要回到家乡的土地上。  相似文献   

20.
当我来到武汉市公安局汉阳分局晴川派出所,坐在她面前,不禁又想起了在我心中盘桓已久的问题:什么样的警察才是好警察?面对明晃晃的菜刀,她勇敢地冲了上去1995年初的一个寒冷的早晨,汉阳晴川街福来居委会走进了一位女民警。她微笑着:“我是从翠微派出所刚调来的管段民警,叫李桂娥……“她的话音说完,居委会主任的脸上露出几分惊讶,她略歪着头,扬着眉毛说:“你?管我们这一块?不是我们瞧不起你,我们这一带可特别复杂啊!原来的两个男户籍都是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