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论与当代》2013,(1):60-60
11月12日的《新京报》刊登社论指出: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公平的表述,清晰地指出了未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路径,以及让一个国家更加美好的方向。其实,检视当下的社会现实,不难发现,  相似文献   

2.
在"实现公平和正义"写入十六大报告之后,十八大报告在此基础上提出"三个公平",清晰地指出了未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路径,以及让一个国家更加美好的方向。实现公平正义不只是追求结果的公平,也应该追求起点的公平。起点的公平当然也不是绝对的公平,家庭出身、先天禀赋、文化背景等等因素都是一个公民无法决定的,政府的责任不是去消灭这些差异,而是如何通过公共政策保证——每一个公民不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的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公平正义的实现,十八大报告中"三个公平"的提出,是对公平正义的进一步诠释,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彰显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情怀。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交费、养老不用愁、看病不太贵,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和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不断创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让群众共  相似文献   

4.
祝猛昌 《前线》2013,(4):43-45
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崇高理想,也是社会实践崇尚的行为准则。在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过程中,要按照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把利益分配的公平正义,作为社会公平正义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关键在于协调好利益分配马克思曾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利益分配是马克思主义关心和注重的重大问题,利益分配是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核心内容。建立在这种认识基础上,利益分配是否公平合理是衡量公平正义的主要标准和试金石。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指出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等应该是现代社会公平正义要坚持的几大最主要原则。就权利公平来说,它要求所有公民都要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平等地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不承认凌驾于法律之上或超然于法律之外的任何特权,权利公平既要维护所有公民的合法权利,又要保障所有公民不会受到歧视,法律能够无差别地给予救济与保障。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会,人心所向。最起码,社会和谐,不论富人穷人,对未来都有乐观预期,是双赢。和谐社会的涉及面广,民主政治、道德法治、公平正义、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等,不一而足。不过单从经济看,最要紧的是公平。一个公平长久失衡的社会,是难有和谐可言的。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三个公平”是我党深刻思考和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和问题得出的宝贵经验,内容丰富、相互关联,“三个公平”的建设必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永恒主题,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取向。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社会民主法治意识的增强,人民群众对维护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期待越来越多,对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公平正义是我们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过程中进行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的重要依据,是协调社会各阶层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增强社会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旗帜。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公平正义"出现频率骤增,语境和内涵也多有丰富,除了在"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的内容中随处可见外,我们又看到了诸如这样的表述:"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公平正义"在原有内涵上又附加了新的义项,成为关注民生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和谐社会"概念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的完整提出,使"公平正义"作为保障手段首次与之相提并论。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胡锦涛同志指出:"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要求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促进社会安定和谐。十七大更是"主打民生牌",力图通过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让更多的人搭上通往和谐社会的"民生号快车"。至此,"公平正义"提升为更加深刻的社会理念和执政理念。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这一概念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我们的国家定会迎来一个法治昌明、和谐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8.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我党的一贯追求。在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我党不断深化对社会公平的认识,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社会公平与社会主义制度紧密相连,领导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我国具备了实现社会公平的坚实的制度基础。在…  相似文献   

9.
李晓伏 《新长征》2013,(1):60-61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这"三个公平"展示了社会公平正义的蓝图,而实现这一蓝图的途径之一就是保证人民平等参与。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极大地提高了  相似文献   

10.
正专家认为,这一政策的核心在于"公平"二字,是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保险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重大举措。制度更加公平为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意见提出"六统一"的要求:统一覆盖范围、统一筹资政策、统一保障待遇、统一医保目录、统一定点管理、统一基金管理。"这意味着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  相似文献   

11.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而教育公平正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和起点,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教育公平直接反映和影响着社会公平.因此,促进教育公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国良 《实践》2008,(9):11-12
社会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共同意向.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继承和创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种价值取向,是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最终由人民共享的公平性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3.
汪海霞 《求实》2007,2(9):71-73
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是现代社会进行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的重要依据,是协调社会各个阶层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一个社会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源泉,也必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价值取向。要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首先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一个公平正义的制度体系。只有整个制度真正蕴涵和体现了社会普遍认同的社会公平和正义,才能取得最为广泛的社会认同和支持,才能得到最为有效的遵循、实施,才能真正确保社会个体的权利、机会、过程和结果的平等。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一个公平正义的制度体系,制度公平才是最大的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4.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而执行是这道防线的最后一环。然而,长期以来,"执行难"是人民法院面临的老大难问题,"老赖"们拒不履行法律义务,生效法律文书得不到有效执行,执行积案"案台高筑"。如果不对失信行为加以惩戒,损害的不仅是胜诉当事人的权益,还有司法公信和权威、社会公平和正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相似文献   

15.
"公正"是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之一,也是检察干警在执法办案中的价值追求。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政法领域的具体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政法工作的价值本质。践行"公正"价值观,有利于检察干警守护公平正义,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正能量。一、"公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石。公正就是公平正义。社会主义应当更多的体现公平正义,成为人们努力追求的目标。判断社会公正与否,要以人民获得利益是否公平、人民是否满意、人民是否感受到公正为标  相似文献   

16.
朱立范 《唯实》2007,(5):87-88
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权利、机会、规则、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  相似文献   

17.
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权利、机会、规则、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  相似文献   

18.
文章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大力维护公平正义,因为从社会整体全面和谐的角度、从民族振兴的角度、就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而言,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文章还有针对性指出目前我国社会存在较严重的不公平现象,这对构建和谐社会是很大的挑战。因此,必须从树立公平正义的治国理念,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有效的利益冲突解决机制,关注弱势群体等方面着力维护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9.
李强 《前线》2012,(12):164-165
在改革开放30多年以后的今天,我国的经济总量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怎么让改革发展的巨大成果惠及到全体人民?这正是公平正义建设所要解决的最为突出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相似文献   

20.
社会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制度是与社会的公平正义联系在一起的。制度的生命在于公平和正义,制度的最大效用也在于保障公平和正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加快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