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现在我国人口近13亿,未来20年内将达到15亿左右,目前全国的劳动力资源总量约9亿人,到2020年左右,我国劳动力资源总量将超过10亿人。我国的有效就业资源究竟有多大?去年我国实际就业人员为7.4亿人,扣除其中的2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和2000多万城镇职工冗员,真正有效的就业岗位也只  相似文献   

2.
方元龙 《小康》2004,(10):10-10
进入21世纪,就业不足已成为中国 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之一。在解决就业问 题上,我国将长期面对超级庞大就业需要 的巨大压力。 一是劳动力总资源的庞大。我国总 人口近13亿,未来20年内将达到15亿左 右,目前全国的劳动力资源总量约9亿人 (2000年为8.88亿人),接近世界全部高收 入国家的总人口(2000年世界高收入国家 为9.03亿人,见《国际统计年鉴,2002》)。 到2020年左右,我国劳动力资源总量将超 过10亿人,超过世界全部发达国家的总 人口。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处于十分复杂和严峻的状态.从劳动力供给看,"十五"期间,新生劳动力较"九五"每年多200万人左右,达到1400万人,城镇登记注册的下岗失业人员目前已经达到1250万人,德尔菲(Delphi)法调查的城镇失业率已经达到7%,处于失业警戒线上(参见莫荣"我国城镇失业率已达7%,需要采取相应措施",<研究论坛>2001年7月5日第20期),农村富余劳动力为1.5亿左右.在劳动力需求方面,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经济增长创造的就业机会有限并在相对减少,就业弹性在90年代下降到0.1左右,不到80年代的1/3,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改革深化必然产生下岗失业人员.因此,尽管经济增长保持了相当高的水平,但全国每年实际增加的就业岗位只有500-600万个左右.  相似文献   

4.
劳动部有关专家最近指出,由于我回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而物质资源与资金相对短缺,因而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矛盾在长时期内不会有根本改变。据了解,从现在起到2000年,全国城镇需要安排就业的劳动力约为6800万,国有企业富余职工达1000万,而农村则有近2亿多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同时,随着市场的发育,流动性就业和结构性失业将日趋增多。在这种情况下,今后几年我国就业形势将有几个特点:一、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尖锐。一方面,城乡劳动力资源数量仍然较大,总体素质较低。另一方面,社会生产的增长则不能满足劳动力…  相似文献   

5.
我国面临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一是“九五”期间将新增适龄劳动力约4400万,年均新增近900万劳动人口。二是目前城市隐性失业(岗位待业)超过2000万,估计今后每年(除消化一部分外)从企业中需分离出300多万富余劳动力。三是农村约有1.4亿的剩余劳动力在寻找出路,其中约590  相似文献   

6.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今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上不能有丝毫松懈。”温家宝总理在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测算,今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总数将超过2400万人,其中普通高校毕业生630多万人,并且农村还有1.2亿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7.
一、当前海南的就业形势及面临的就业压力(一)市场对劳动力需求减少自海南建省以来,全省的就业曲线趋于正态分布。1988~1994年,劳动力需求因海南经济建设大发展而呈上升趋势,年均增幅为26%。1994年就业人员达35556万人,成为海南历史上就业的高峰年,比1987年增加了54万多人就业。此后,由于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的回落等因素影响,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呈减少之势。到1997年未就业人员为313.85万,比1994年减少了21.71万人,比1996年减少了19.45万人,年均减…  相似文献   

8.
《就业与保障》2008,(1):89-89
福清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闽江口经济发展圈南翼,是改革开放后崛起的一座新兴侨乡工业城市,这里经济活跃.人才供求旺盛。立足于劳动就业服务的福清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从1981年起,为了一方社会经济繁荣.二十多年来促进了20多万的城镇劳动者实现就业,为稳定福清市的就业形势、合理调节劳动力资源做出——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人口流动呈快速上升之势,流动人口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不足200万,发展到2008年的超过2亿人。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数量也急剧增多。随父母流动的儿童达到2700多万,父母外出打工后,留守在农村由亲戚照顾或无人照顾的留守儿童达到5500万。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青年劳动就业的描述安国启青年就业是青年参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式,也是青年自身发展的需要和获得经济独立的基本保障。青年劳动就业现状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在12亿人口中,劳动力资源数为8.2亿,其中15~34岁的青年在业人口为三亿七千万人(37062...  相似文献   

11.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介绍,2011年,我国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国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221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80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5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低于4.6%的控制目标。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向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快速增长,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12.
2009年,劳动力供大于求仍然是吉林省就业工作的基本态势,预计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将达到70万人左右,比上年末减少8万人,其中:2008年结转3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28万人,新成长劳动力8万人);2009年城镇新增劳动力34万人左右,其中:新成长劳动力25万人(高校毕业生约14万人,未升入上级学校的初、高中毕业生、  相似文献   

13.
“九五”期间是我市新生劳动力资源的高峰期,平均每年增加自然供给劳动力4.54万人;发展型派生供给每年6万人。而社会吸纳能力每年仅3.3万人。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就业形势十分严竣。解决这一问题不能走计划经济时的老路强调由政府安置,应从深化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入手,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努力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尤其是大力发展非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进行着一场世界上最大的就业战争。据国家发改委2006年一季度的就业形势分析,一季度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同时今年是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量的峰值年,预计全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总量达到2500多万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5.
合理的社会流动是现代社会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是促进劳动力和劳动资料有效结合的基本手段。经济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客观上要求实现劳动力流动和人才流动,实现劳动力的合理配置。但是,目前我国的社会流动机制与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存在的问题1.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形势短期内难以改变,社会流动状况不容乐观。我国拥有12亿多人口,其中劳动力有7亿多,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均占有自然资源相对较少,致使劳动力过剩。在农村,目前就有将近40%的剩余劳动力,总数达1.5亿人之多,其中10%能够就地消化,…  相似文献   

16.
福清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闽江口经济发展圈南翼,是改革开放后崛起的一座新兴侨乡工业城市,这里经济活跃,人才供求旺盛。立足于劳动就业服务的福清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从1981年起,为了一方社会经济繁荣,二十多年来促进了20多万的城镇劳动者实现就业,为稳定福清市的就业形势、合理调节劳动力资源做出——  相似文献   

17.
王萍 《中国人大》2010,(1):13-15
“2009年我国就业形势基本稳定,情况好于预期。2009年1至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13万人,月均92万人,已超额完成全年900万人的目标任务,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三大群体就业基本稳定。在全球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我国能够保持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极为不易,鼓舞人心。”  相似文献   

18.
十六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必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这一论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在12.7亿大陆人口中,有7.1亿劳动力,占总人口的56%。未来五至十年,我国面临着沉重的就业压力。首先是劳动力供给增长过快,需求相对不足,总量矛盾将日趋尖锐。“十五”期间,我国劳动力净供给量将达到2亿,而这一时期的劳动需求量,如果按经济增长7…  相似文献   

19.
数字天下     
《时事报告》2012,(12):7
大量农业劳动力转出是重要发展成就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农业劳动力就业比重是78%,比当时最穷国家72%的农业劳动力就业比重还要高。当前我国农业劳动力就业比重是37%稍微多一点,比起改革开放初期下降了41%。中国劳动力总量是7亿多人,41%的就业比重就是2.8亿人。因此,  相似文献   

20.
数据     
▲我国首次发表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新华网2004年4月26日报道,国务院新闻办报告,中国首次发表关于《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的白皮书。白皮书共13000多字,分前言、就业基本状况、积极的就业政策、提高劳动者素质、农村劳动力就业、妇女、青年和残疾人就业以及21世纪前期就业展望7个部分。白皮书说,中国有近13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解决就业问题任务繁重、艰巨、紧迫。2003年,中国城乡从业人员达到74432万人,其中城镇25639万人,占34.4%,乡村48793万人,占65.6%。1990至2003年,全国共增加从业人员9683万人,平均每年新增745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