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湾海峡两岸实现“三通”,即通邮、通商、通航,是我们党和政府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1979年1月1日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布的旨在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主张。对年来,尽管受到台湾当局的竭力阻挠,但在党和政府的积极推动下,经过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三通”经过漫长的波折起伏,现已取得重大进展,并展现出令人欣慰的前景。通邮——两岸间的邮电往来频繁为了打破两岸间的邮电隔绝,我邮电部门于1979年2月率先向台湾开办了对台电报业务,3月和5月又相继开办了对台湾的长途电话业务和全面受理寄往台湾的平信…  相似文献   

2.
全国人大常委会1979年元旦发表《告台湾同胞书》,距今已有20年时间。20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告台湾同胞书》所提出的结束两岸军事对峙状态,实行通邮、通商、通航的“三通”主张,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两岸民众的广泛支持。在祖国大陆和台湾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两岸“三通”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每年靠泊大陆港口运送两岸贸易货物的台湾商船已超过400艘次,运送货物超过1000万吨,两岸间海上航运市场已初步形成。在祖国大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指引下,两岸局势逐步缓和,经贸关系不断加强,祖…  相似文献   

3.
《22条》、《保护法》:台资的“保护神”、“催化剂”国家一贯主张并积极推动海峡两岸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鼓励和保护台湾同胞在祖国大陆投资。1979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人民书》提出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的“三通”主张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推动两岸人  相似文献   

4.
在祖国大陆和台湾各界人士的努力推动下,两岸通邮通电业务不断取得进展。 1979年2月,祖国大陆率先单方面开办了对台电报业务,3月开放了对台湾长途电话业务,5月全面开放受理寄往台湾的平信业务。目前两岸已经相互封发航空和水陆路函件总包,开办了平常信函、挂号信函、明信片、航空邮简、印刷品及盲人读物等邮政业务。1989年两岸互寄信函约为1500多万封,到1997年,两岸互寄信函量上升到5000万件,  相似文献   

5.
《时事资料手册》2009,(1):89-90
全国人大常委会1979年元旦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所首倡的两岸“三通”(通邮、通航、通商),终于在2008年12月15日迈出历史性步伐,随着两岸空运、海运直航和直接通邮的同步实施,两岸同胞期盼已久的梦想终于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6.
编辑部吹风     
去年,尽管台湾局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台湾社会不稳、人心浮动、台湾当局对两岸交流种种限制和阻挠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海峡两岸的经贸和各方面的交流还是出现了新的高潮。两岸贸易首次超过了300亿美元,人员往来突破300万人次。可以想见,如果台湾当局解除了“戒急用忍”的政策,开放两岸直接“三通”,两岸交流一定会出现新的局面。 早在1979年,我们就提出了实现两岸通邮、通航、通商的主张。20年来,在我们的积极推动下,两岸的经贸和各方面交流不断扩大,两岸  相似文献   

7.
钟视 《两岸关系》2003,(9):21-25
尽早实现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为了系统展示1979年以来祖国大陆积极推动两岸“三通”的善意和努力,全面体现两岸同胞期盼“两岸三通”早日实现的心声,经国务院台办新闻局、经济局的指导,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组织摄制了六集电视系列片《两岸“三通”》。现改编该片部分解说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的“三通”问题,最近再次成为世人注目的焦点之一。5月20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在受权声明中郑重表示:“我们继续大力发展两岸经济合作、人员往来和各项交流,以‘一个中国、两岸谈判’的方式推动早日实现两岸直接‘三通’”。明确传达了这样的信息:祖国大陆方面将在一个中国原则下致力于实现两岸直接“三通”,同时,愿意与台湾方面举行两岸“三通”问题的对话与商谈。  相似文献   

9.
<正>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两岸应尽快实现通航、通邮及发展贸易、互通有无的主张,即所谓的“三通”。1987年11月2日,台湾“行政院”基于两岸同胞的强烈要求,同意早期随国民政府到台湾去的大陆籍人士可以返乡探亲。这一政策的实施,开启了两岸民间交流的新篇章。伴随着探亲的脚步及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带来的商机,台湾人民陆续前往大陆地区从事投资,两岸之间的经贸活动  相似文献   

10.
开展“三通”、“四流”是现阶段改善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必要步骤。因此,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中提出:“我们主张不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要继续加强两岸同胞的相互往来和交流,增进了解和互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是两岸经济发展和各方面交往的客观需要,也是两岸同胞利益之所在,完全应当采取实际步骤加速实现直接‘三通’。”1996年,大陆有关部门积极贯彻这一主张,继续推动两岸各方面人员的往来,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促进两岸直接“三通”的早日实现。两岸的…  相似文献   

11.
20年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之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大政方针逐步建立起来。《告台湾同胞书》第一次提出了“三通”的倡议,明确指出:“台湾和祖国大陆在经济上本来是一个整体”,“我们相互之间完全应当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交流。这是相互的需要,对任何一方都有利而无害”。同时表示希望两岸能尽快通航、通邮。《告台湾同胞书》突破了两岸关系的坚冰,是两岸经贸交流的先声。20年来,经过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经贸交流冲破了各种阻力,从暗到明,从小到大…  相似文献   

12.
海峡两岸影视互动3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了两岸实现通航、通邮、进行经贸交流的政策主张(后来被概括为“三通”),率先打破了冰封多年的海峡隔绝,为两岸的交流与合作发出了善意的呼吁。同年8月,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成立,为两岸电影的合拍、合作方式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大陆相继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为两岸的影视互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因为台湾方面还没有开放与大陆的交流,两岸在影视方面实质性的合作未能及时展开。  相似文献   

13.
《创造》2008,(12):22-23
12月15日,海峡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全面启动,两岸直接“三通”基本实现。图为直航货轮“盛达号”正准备从厦门港启航驶往台湾。  相似文献   

14.
越东 《台声》2002,(10):10-11
实现两岸直接“三通”是祖国大陆方面的一贯主张。早在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就提出希望两岸尽早实现通航通邮,进行经贸交流。1995年,江泽民主席在关于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中指出,“两岸直接通航、通邮、通商是两岸经济发展和各方面交往的客观需要,也是两岸同胞的利益之所在,完全应当采取实际步骤,加速实现直接‘三通’。”这些政策主张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代表了两岸民众的共同愿望,得到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广泛拥护。祖国大陆提出,两岸“三通”应遵循“一个中国、直…  相似文献   

15.
2003年1月26日8时52分,一架来自台湾“中华航空公司”的波音747客机,冲破严冬的阴霾,经停香港之后终于平安降落在上海浦东机场。这架自1949年以来首航祖国大陆的台湾民航客机,仿佛一只报春的燕子,向世人宣告:阻碍两岸“三通”的坚冰已经开始融化了。“春节包机”构想的实施,在两岸民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要求开启两岸直航、尽快“三通”的呼声犹如春潮激荡。直接通邮、通航和通  相似文献   

16.
《今日上海》2009,(1):11-11
2008年12月15日这个日子被载入史册:大陆与台湾通邮、通商、通航的直接“三通”基本实现,两岸开启的新时代将对两岸经济和人民之间的互动产生深远影响。当日北京、天津、上海、福州、深圳、台北、高雄、基隆等两岸多个城市举行了庆祝仪式。  相似文献   

17.
早在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表达了和平统一祖国的真诚愿望,同时发出了两岸实现“三通”的倡议。文告中提出:“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互通讯息,探亲访友,旅游参观,进行学术文化体育工艺观摩”,“相互之间完全应当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并指出“这是相互的需要,对任何一方都有利而无害”。 十多年来,由于祖国大陆方面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岛内民众的大力推动,迫使台湾当局从自身利益考虑,不得不逐步采取了某些松动措施,使两岸从“不通”到间接“三通”。在通邮方面,现在两岸间每月约有5万封信件通过第三地交寄,每天有近20万通电讯(含电传)往返。虽然两岸通话  相似文献   

18.
<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1949年,数百万军政及各界人士随国民党当局退踞台湾。比后长达半个多世纪,海峡的隔阻使两岸许多家庭承受了骨肉分离的痛苦。1979年1月,大陆邮电部门响应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的号召,提出为两岸民众信息与实物交流提供一切便利的主张,并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两岸通邮的措施。两岸通邮先后经历了从单向通邮到双向非正式通邮、间接通邮、双向通邮的历程。经过近30年的努  相似文献   

19.
周天柱 《台声》2003,(1):40-42
长期以来,两岸同胞热切企盼两岸早日实现直接、双向的通邮、通商、通航,但时至今日,“三通”仍是萦绕人们心头的一个梦。辞旧迎新之际,笔者走访了几位长期在上海居住、工作的台湾企业家,他们的话题不约而同地聚焦在当前两岸的热点———“三通”,而直航更成了台商关切的重点。舍近求远劳民伤财当现代的科技将地球村变得越来越小时,往来沪台两地却仍要舍近求远,对于这点,成立于1992年的上海中达斯米克电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王其鑫实在是百思不得其解,一脸无奈。他打开随身携带的电脑对笔者侃侃而谈。作为台湾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20.
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1949年,数百万军政及各界人士随国民党当局退踞台湾。此后长达半个多世纪,海峡的隔阻使两岸许多家庭承受了骨肉分离的痛苦。1979年1月,大陆邮电部门响应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的号召,提出为两岸民众信息与实物交流提供一切便利的主张,并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两岸通邮的措施。两岸通邮先后经历了从单向通邮到双向非正式通邮、间接通邮、双向通邮的历程。经过近30年的努力,2008年12月15日,海峡两岸直接通邮仪式在北京航空邮件交换站举行。海峡两岸全面、直接、双向通邮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