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论自觉实质上就是人的自觉,是人自觉性的特殊形态,它是关于人如何认识理论、如何实践理论以及如何发展理论等方法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在与实践的相互作用中不断与时俱进的过程。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要实现理论自觉,就是要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觉认识、自觉实践以及自觉发展。  相似文献   

2.
培养高度的理论自觉自信、政治自觉自信、文化自觉自信和实践自觉自信,是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觉自信的主要着力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以高度的自觉自信,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是自觉的发展,而不是自发的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必然表现为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道路自觉在于它在民主发展道路上兼顾了民主的效率与公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自觉体现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自觉就是自觉设计、选择和运用符合基本国情的民主制度,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道路探索的实践成果是当下文化自觉的重要基础,"文化身份"的确认和为社会进步"立心铸魂"则是文化自觉的现实使命。而文化自觉现实使命的完成,需要关注和解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世界多元文化之间的关系,由此才能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背景下真正培育起成熟的"文化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辟的一条崭新道路。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刻而全面的阐述,对于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道路自信,自觉走中国自己的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的一场伟大的价值实践活动。价值自觉是价值自信的基础和前提,价值自信是价值自觉的结果和归宿,只有对事实的高度的价值自觉才能铸就对事实的充分的价值自信。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觉才能铸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想深入人心、扎根广大人民群众,就必须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觉,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信必将铸就中华民族的社会主义价值认同,必将奠定全体人民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理想和价值目标而共同奋斗的重要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我们党既坚持实践与理论统一又坚持把握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的高度自觉。  相似文献   

8.
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逐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拓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理论前提。同时,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是中国共产党必须时刻关注的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实践会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觉,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中国化和大众化是夯实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自觉。人的现代自觉是现代人应有的存在和发展状态,是现代人在客观规律基础上的自我确认、自我强化、自我践行和自我超越的过程和结果,是现代思想观念自觉、现代素质能力自觉、现代行为方式自觉和现代社会交往自觉的统一。人的现代自觉生成的机理,是实践基础上的思想观念现代自觉、素质能力现代自觉、行为方式现代自觉和社会交往现代自觉的内在互动。  相似文献   

10.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六个必须坚持”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方法论自觉,其中“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诠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价值自觉,“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思想自觉,“必须坚持自信自立”高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11.
自觉能动性与主观能动性是种属关系。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必要条件是 :正确认识并运用客观规律 ,积极利用和改造客观条件 ,付诸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毛泽东晚年在社会主义建设一些问题上不能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原因及教训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是政治文化自觉的引领者和推动者.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着高度的政治文化自觉理念,领导人民在民族复兴伟业、党的自身建设、文化知识学习、人民利益的追求和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与创新发展中,体现了自觉的责任担当与使命追求,显示了高度的政治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3.
文化的发展繁荣首先需要实现文化自觉,实现文化自觉,贵在运用好相关方法。把握文化自觉内在实践规律,厘清文化自觉内在两个层面的方法及其相互关系,是研究文化自觉方法的前提。科学运用文化自觉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自觉创新文化,需要掌握相关要义。  相似文献   

14.
"文化自觉"不仅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全人类生存发展的问题,同时是各种文化优势互补,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问题。文化自觉首先是知识分子的自觉,同时也是大学、党和政府以及整个社会的自觉。进行文化自觉,不是一个从概念出发的过程,而是一个从物质实践出发的问题。实现文化自觉,贵在落实文化实践:要始终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的原则;要把握时代脉搏,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辐射力;要做到文化融合科技,创新驱动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宪法学研究需要理论和实践方面方法论的支撑,我国宪法学者已经开始重视宪法学研究方法论的自觉运用,但是结合宪法学的研究背景,方法论的自觉运用还面临现实困境。域外经验研习、开放方法论研究体系和实践化取向是可能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觉是历史的、具体的和实践导向的,是理论自信的基础,具有丰富的思想理论内涵和历史依据。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鲜明特色的问题意识是理论自觉的根本条件,理论自觉则是破解难题的总钥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觉关键在于形成自己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7.
文化自觉是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概念。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推进凸显了文化自觉的重要性。培养文化自觉,应唤起文化主体的文化觉醒、正确处理好各种文化之间的关系、提高文化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适应以经济新常态为核心的社会系统新变化,是当代中国文化自觉面临的重大课题。当前,文化自觉要从党内做起,以建设党内先进文化起步;要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以制度伦理为基石建立国家治理新秩序;要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新变化,以思想新解放适应社会新常态;要把凝魂聚气实现中国梦作为目标,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新风尚。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战略,表明党和国家对文化是党之魂、国之魂、民族之魂的认识越来越清醒与深刻,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道路正在不断的探索构筑。文化强国战略的探索历程经历了文化构筑信仰支撑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逐步摸索磨合、"文化是工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四个时期后,终于走向了自信、自觉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体系由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民族文化之魂;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打追有创造活力的文化主体;继续坚持双轨并行的发展道路三部分组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把握正确路径,要走一条科学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从文化角度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化世界.从过程上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积极推进文化自觉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的必然结果.90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通过文化自觉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文化自觉对于我们当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