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冰心与萧乾,他们跨越半个多世纪感人至深的“姐弟”情谊,为世人津津乐道。 在萧乾先生的眼中,冰心是一位坚强而敏锐的女性,他说:“冰心老人之了不起,首先就在于她,虽有时浸于回忆中,然而她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正凛然地盯着现实。什么尖锐的问题她都敢碰,什么不平她都要呜……她拥有一腔火热的正义感和一颗大无畏的心灵。”  相似文献   

2.
郭晓勇 《党员文摘》2023,(15):35-37
在中国,提到纪伯伦,自然会想到冰心。因为文学,因为诗歌,因为翻译,纪伯伦和冰心两个人的名字永远联系在了一起。冰心是纪伯伦的《先知》中文首译者,人们熟悉的纪伯伦的许多经典名句,都是经过她的翻译传递给中国读者的。纪伯伦被称为“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  相似文献   

3.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生于福州市,20世纪散文大家,她的“冰心体”文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可以说,她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慈母。 冰心在她的作品中,告诉我们世界是和谐光明的,生命是庄严美好的,人们是相互友爱的。我们爱的本能,不仅需要通过憎恨恶来间接表现,也需要通过歌唱真善美来正面舒展。我们的心灵渴望阳光,渴望大海,渴望花朵。那么,这就是作家冰心  相似文献   

4.
赵海 《党建文汇》2002,(12):37-37
你见过那样的海吗?她碧绿清澈,即使在夜间,也能清晰地看到自由自在游水的鱼儿;你见.过那样的沙滩吗?他白得耀眼,即使在黄昏,也能准确地数出在细密的沙滩上优哉游哉爬行钻洞的螃蟹;你见过那样的阳光吗?透明而温暖,即使在天气不太好的日子里。你也完全忽略不了它的存在。它从不暴烈,但绝对光芒四射……  相似文献   

5.
侯萱 《世纪桥》2007,(5):74-75
冰心散文之所以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来源于她散文中的意境美。“诗情、画意、哲理”是构成她散文意境美的三要素,她巧妙地将三者融合在一起,并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展现其散文作品中的意境,给读者以韵味无穷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6.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学史上,巨匠辈出,灿若繁星,但有成就的女作家却凤毛麟角。在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德与女才的对立扼杀了无数女性的文学天才。五四新文化运动使一批有才华的女作家脱颖而出。 “提到新文坛的女作家,资格最老的,谁也承认是冰心和庐隐。冰心为人为文,是温雅细致,庐隐则是豪爽痛快”(刘大杰悼庐隐祭文)。巧的是,被称为五四文坛之孪生姐妹的冰心和庐隐同是福建福州人。在历经了一个世纪的风  相似文献   

7.
20世纪的同龄人、文坛祖母冰心。于1999年2月28日晚与世长辞作为冰心儿童文学作品的忠实读者和崇拜者,我冉次测览了她的儿童文学作品和《冰心研究资料》,情不自禁地提起笔来,以表达我的敬慕之情_冰心自1919年12月发表《庄鸿的姐姐》这一儿童短篇小说以米,倾尽心力为孩子写作了7O余年的时间,给孩子们留下了33O万字的著(译)作,字字珠风,句句情真,充满了对孩子们的无限的爱。爱,是冰心儿童文学创作的原动力,是她儿童文学作品贯穿始终的灵魂,是她儿童文学创作的永不枯竭的甘泉。70多年前,刚刚步入文坛的冰心,面对广大少年儿童…  相似文献   

8.
三月十九日上午,在八宝山公墓第一告别室里,我随着众多热爱冰心先生的人们,向冰心先生三鞠躬,并把一朵盛开着的玫瑰花,敬放在她老人家的遗体上。我望着她老人家安详的面容,泪水不禁夺眶而出。墙上挂着冰心的巨幅照片,她在微笑着。这是我熟悉的形象。她曾经用这般慈祥而生动的表情,多次对我说话。八十年代初,应北京十月文学出版社之约,我开始撰写《冰心传》。此前,我的另外两本女作家传记《萧红传》和《庐隐传》已经出版。虽然如此,我仍觉得写作《冰心传》是一件并不轻松的任务,因为冰心先生不仅是一代才女,还是一位学贯中西的…  相似文献   

9.
周海波 《理论学刊》2005,1(12):111-114
中国现代女性作家,其思想感情和文学写作正处于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矛盾之中,对妇女解放、男女平等问题存在的诸多差异性的理解,构成了双重的文化矛盾, 同时,倾向中国古典式的审美风格还是西方现代性的审美风格,也是不同作家的不同审美追求.由此,形成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文化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0.
陈建平  常猛  石强 《新湘评论》2014,(10):48-48
忧愁和烦恼会使人的心境灰暗,抑郁寡欢,长此以往必然有损健康。冰心,原名谢婉莹,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她在94岁高龄时,曾给《祝您健康》杂志题写了一副对联:"事因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道出了"知足""无求"能够养生的道理,也道出了冰心老人一生乐观豁达的养生之道。冰心之所以成为文坛不老松,在于她有一颗永葆年轻的心,始终热爱生活,喜好运动。她自幼体弱多病,但生性爱动,经常登山涉水,是出名的“野孩子”。成年后,她经常去各地参观采访,到世界各国从事文化交流。她关爱儿童,将毕生的心血倾注于儿童文学创作,为孩子们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赤诚的童心、乐观的性格、勤奋的笔耕,是她健康长寿、精神不老、诗文长青的秘诀。  相似文献   

11.
冰心——我魂牵梦萦、由衷钦敬的文学家和爱国老人! 去年10月4日,正值她老人家100周岁诞辰(10月5日)前夕,我在福州鼓屏路玲珑鲜花店,订做了一个用100支红玫瑰编成的花篮,冒着阵雨,驱车30公里,赶到她的故乡长乐市的冰心文学馆,如愿以偿地献给了这位中国文坛的“祖母”。 4日上午9点,我在鲜花店订做红玫瑰花篮时,先在鲜红的绸带上写上挽联:“冰心老人万古长青。”店主林小姐看到挽联,惊喜地说:“花篮是送给冰心奶奶的,真是太好了!我在初中的课本上读过她的《小桔灯》、《再寄小读者》……”我问她:“你怎么看冰心老人?”林小姐说:“冰心奶奶心地善良,就像我的外婆。她爱我们,我们也爱  相似文献   

12.
戴亮 《共产党人》2006,(6):32-34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牺牲的血雨。 ——冰心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小说创作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又回归新写实,但不可否认,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基本创作倾向已经渗透其间,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更新了传统小说的风貌,但也同时制约和影响着当代小说的创作和发展。一新时期一些小说家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刺激读者,寻求作品销路。小说《红蝗》描写大便,“象香蕉一样美丽”、“甚至升华到一种宗教仪式”,就是受了现代主义以丑为美的影响,却又不能象罗丹雕塑的《老妓》那样“丑得如此精美!”这样的作品不能担负起文学唤醒人类走向崇高而美好的境界的责任。别林斯基说:“艺术没有思想,就象一个人没有灵魂…  相似文献   

14.
女性文学在九十年代是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她的最显著特征就是边缘性和与男性话语的对抗性上.本文试图从女性意识、意象组合、玄秘性与书写方式等方面来探讨女性文学在九十年代呈现的女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冰心记忆     
周明 《党建》2012,(10):51-53
今年10月5日,是中国新文学的第一代开拓者冰心先生112周年诞辰。她人生100年,笔耕80载,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文学事业。为纪念这位杰出的文学大师,本刊特邀著名作家周明撰写了这篇深情的回忆文章。  相似文献   

16.
现实中存在着一种误解,即有人认为,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对个人的生活作风已不像过去“看得那样重、那样紧”。于是,一些领导干部在生活作风上就变得不够检点:有的办事情讲奢华,图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一掷千金;有的出则宝马香车,住则花园别墅,吃必美食豪宴,玩必保龄桑拿,沉浸于酒绿灯红之中,流连于软玉温香之间;有的甚至嫖娼狎妓,寻美猎艳,道德败坏,绯闻不断。对于诸如此类的现象,有的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认为在新形势下有魄力,能开拓,就是好干部,至于生活作风嘛,无非吃点喝点玩点,再加一点风流韵事,白璧微瑕,何…  相似文献   

17.
在文登市,有这样一位平凡女性,她爱岗敬业,清扫的路段年年是“示范路”;她感恩社会,用微薄的丁资甚至拾荒资助贫困学生;她自强不息,伺候卧病在床的母亲和丈夫,用赢弱的双肩挑起家庭重担。  相似文献   

18.
每一次,当她夹着教案走向讲台的时候,她并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把这45分钟的课讲完;每一回,当她带着学生走进化学实验室的时候,她并不知道是否能像进来时那样笑着出去。她只知道:只要还能站起来,生命就应该属于崇高的教育事业。她,一个直肠癌晚期患者、福州市优秀共产党员、格致中学青年教师-郑捷。1990年夏天,作为班主任的郑捷正组织初三学生复习迎考,突然一连数日拉肚子,最多时一天拉20多次。郑捷急了,一次临上讲台前,一气吞下了双倍的止泻药。这一“狠”招,果真把拉肚子止住了。后来,又出现高烧拉肚子,她依然以加大服用止泻…  相似文献   

19.
在互助土族自治县,提起水利局副局长李桃花,人们都会作出这样的评价:熟悉全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如同熟悉自己手心里的纹路一样。几年来,互助县的每一个水利工地上都留下了她的脚印,洒下了她的汗水;她象一朵怒放的桃花,映照着土乡的水利事业蓬勃发展。先后被青海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20.
丁玲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最早以明确强烈的女性意识写作的女作家。她开始小说创作已是“五四”落潮时期 ,当第一代女作家的创作已处于沉寂之时 ,丁玲以其卓越的抒情才能在文坛上“抛下一颗炸弹一样” ,① 给女性文学带来了全新的内容。她的早期小说创作 (《在黑暗中》、《自杀日记》、《一个女人》)大多写的是“五四”以后到“五卅”前夕女知识青年的生活 ,在这些作品中 ,作者那种敏锐冷静的观察视点 ,真切深刻的情感体验 ,独特新颖的人物系列和审美特征 ,都是真正的“女性写真” ,浸透着强烈而鲜明的女性意识 ,深印着中国现代女性探索自身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