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贤东  于杰 《人事管理》2000,(10):25-26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在建立干部“能上能下”活力机制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能上不能下”的问题仍然在改革的道路上徘徊作祟,已影响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进程:因此,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构建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是干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干部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造成干部“能上难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乔云 《前进》2003,(2):31-32
实行干部能上能下是干部工作任人唯贤原则的重要体现,也是保持干部队伍活力的重要举措,当前干部工作在能“上”方面已经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尤其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颁布,明确了干部能“上”的标准和程序,对干部能“下”的方面也作了相应的明确。但在实践中领导干部能“下”仍然是困扰干部工作的一个难点问题。具体表现在:实1、“下”的干部思想难接受。“下”的干部往往被人们称为“下台”的干部。“上台”与“下台”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使得“下”的干部要承受来自社会、家庭、同事、亲友等多方面的压力,并会…  相似文献   

3.
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是贯彻《条例》的必然要求,它既是干部工作落实群众公认、走群众路线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选准用好干部、防止用人问题上不正之风的有效措施。但在推进干部工作民主化进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民意“失真”的问题。近年来,忻州市委就如何有效解决民意“失真”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索,着重在民主化与科学化的有机结合上做文章、下功夫,逐步形成了一套“多元推荐、双向测评,注重民意积累、建立干部民意档案”的办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多元推荐”,解决民主推荐环节上民意“失真”的问题一个层面的推荐或小范围的推荐,往…  相似文献   

4.
刘旭涛 《时事报告》2010,(11):35-37
有人说,干部考核是衡量干部德才的“一把尺子”,是督促干部工作的“一条鞭子”,是反映干部政绩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干部考核导向,干部就会向那个方向努力。自十六大以来,中央围绕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了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机制的研究和探索,各地和各部门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5.
三、银川市解决领导干部“下难”问题的实践和经验。银川市委历来重视领导干部“下难”的问题。特别是自2001年以来,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加快干部制度改革步伐,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尤其要在干部能上能下方面取得明显进展”的要求精神,在解决领导干部“下难”问题上,积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取得了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6.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是当前干部制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文试图从领导干部这一角度,通过访谈、座谈、抽样调查等方法,对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难点问题和主要原因进行分析(重点在“能下”),旨在探索建立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体制相适应的,以民主化、规范化、法制化为目标的干部管理体制,使干部人事管理更好地由“人治”走向“法治”。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村级干部管理中存在的“四个不适应”(即职责不适应;为民服务意识不适应;激励机制不适应;监督机制不适应)的问题,乐东县主动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在村干部队伍管理工作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在农村干部中实行任期目标、为民办实事承诺、激励关怀帮扶、监督管理等四项机制,切实加强对村级干部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湖州市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积极推进干部制度改革,特别是在解决干部“下”的问题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1995年以来,全市先后调整不胜任不适应现职领导干部 767名,其中县 (处 )级干部 71名,为解决干部能下问题打开了局面。   解决干部能下问题,思想的解放、观念的转变是前提。为此,市委认真学习中央关于干部制度改革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相继开展了“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建设”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使各级党委和广大干部自觉破除“官贵民贱”、“上荣下辱”和“下必有过”的旧思想,树立从政为民、“尊卑看作为…  相似文献   

9.
建立健全干部能上能下的竞争和更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静波 《前进》2002,(11):19-20
部能上能下是衡量干部制度有没有活力的重要尺度。战争年代,干部能上能下是正常的,但到了和平建设时期,却逐渐出现了干部只能进不能出、只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都曾提出:“一个人为什么只能升个地方的工作而不能调别种下降和调动,不论正确炼革命意志,可以调查研知识”。邓小平指出:“干部、退职、淘汰办法,反正工能出,能上不能下”,“现在民同志强调要:“加快干部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尤其要在干部能上能下,推进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重点工程。《党政领导干部求,在干部的推荐、考察、个环节贯彻扩大民主的基厉行纪律约束作了具…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南昌市青云谱区委拓宽渠道,放手使用,积极做好党外干部的实职安排,实现了“一个突破、三个延伸”。“一个突破”:在区直部门正职安排上实现了突破。在党外干部选拔工作中,坚持同等条件下对党外干部优先使用,勇于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等观念,敢于在重要的岗位上使用党外干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如何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员干部“教育机制、选拔任用机制和‘全方位’监督机制”,实现对权力的有效制约,防止和杜绝干部腐败问题的发生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尚宪芳 《前进》2003,(6):29-30
近一个时期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干部能“上”能“下”的途径和渠道,取得了积极成效,初步建立和形成了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保证。一、实行民主选人用人制度,不断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用民主的办法把好人员“上”的途径我们大力推进干部制度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改革,在干部选拔任用的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和监督等各个环节都尽可能扩大民主,…  相似文献   

13.
济南电务段立足本段长远发展,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学习达成经验,促进观念转变,运用达成经验,坚持机制创新,在全段探索推行了以“封存干部级别、全员全解再聘、公开竞聘上岗、动态考核排序、尾数定率淘汰”为基本特征的干部工作实绩联动机制,向着彻底打破干部“铁交椅”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一、学习达成经验在深化理性思考中推进探索实践干部制度改革是当今深化国企改革的难点问题,也是我段党委领导班子自开展学达成活动以来不断深入思考和进行大胆探索的重要课题。我们的具体做法是:1注重思考的前瞻性,为推进干部制度改革奠定理论…  相似文献   

14.
赖才魁 《福建通讯》2000,(10):39-40
中共中央办公厅不久前印发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中指出: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的治本之策。基本目标之一是建立起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纵观我国的干部体制,长期以来都在“能上”的环境中运作,导致干部队伍缺乏生机与活力,严重地影响着事业的发展。因此,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中,要认真地探索领导干部“下”的途径,着力解决好领导干部“下”难问题。  相似文献   

15.
干部“躺平”问题是新时代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干部“躺平”方式呈现多样性,各地在探索实践中多聚焦干部的工作动力、工作作风和工作责任意识等方面。干部“躺平”的根源有三:一是思想层面,部分干部的宗旨意识弱化;二是制度层面,激励不足是导致部分干部“躺平”的重要原因;三是技术层面,干部选拔任用的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的实现路径不健全。要使干部“站”起来,必须坚持系统思维,标本兼治,打造干部“不想躺”“不能躺”“不敢躺”的环境和氛围。  相似文献   

16.
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问题,是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只有在“下”的方面取得突破,整个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才能顺利进行。武汉市汉阳区委解决干部“下”的问题,决心大,动真格,建立机制,措施得力,使干部“下”得服气,形成了一种“优者上、庸者下”的导向作用,这样干部队伍理得顺,用得活,如同一池春水,顺畅流动,值得借鉴,可资参考。解决干部能“下”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转变观念,又要建立机制。比较而言,后者更重要,更带根本性。干部“上”易“下”难的观念根深蒂固,至今还缺乏一种宽松的社会氛围。作为“下”的本人心理上难…  相似文献   

17.
部分挂职干部一旦“挂”出去了就如同“断线风筝”,出现派出单位和挂职单位“两不管”的现象。其原因在于: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应付”“过客”“镀金”的心态,导致了部分选派干部挂职期间的自由放任;在制度机制上“双重管理”的考评机制难以形成有效约束。为此,既要升维观念,做到“不盲派”“不盲用”“不盲干”,也要升级机制,增强干部考评机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不断优化管理工作、持续改善服务环境,使干部尽快回到“身挂”也“心挂”、“在线”不“断线”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现在,一些干部在职务升迁上心态浮躁。3年以上的科级干部、5年以上的处级干部,被提拔了认为是“该得的”,没提拔认为是组织“亏欠”他的。这种现象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9.
贺建功 《前进》2009,(6):31-33
2006年以来,运城市盐湖区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针对新时期农村干部管理工作存在的“乡镇难管理、群众难监督”和“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在创新机制上求破题,在目标管理中加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内容,在村级班子和主要干部中实行了年度工作公开承诺立状目标管理责任制,有效调动了村级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深得全区广大村民、村干部们拥护和社会各方面好评。  相似文献   

20.
吴红霞 《今日浙江》2008,(20):42-42
如何创新长效机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余姚市通过“三千”活动搭建6大平台、组织千名干部下企业“零距离”开展服务。这是余姚继“百名干部进百企解百难”活动解决了企业的“短痛”之后,又为帮助企业解决“长痛”探索出的一条好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