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正1940年5月31日,新加坡华侨陈嘉庚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访问重庆后,抵达延安。陈嘉庚在延安先后考察了工厂、机关、学校和市场,广泛接触老百姓,延安廉洁简朴的作风与重庆当局奢靡之风形成强烈反差(1)。返回新加坡后,陈嘉庚将在重庆和延安的所见所闻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2.
在延安杨家岭,听讲解员讲了这样一段往事。抗战时期,从国外归来的科学家陈嘉庚先生,分别到重庆和延安考察。他先到了重庆,蒋介石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并花800块大洋,在重庆最好的酒店为他摆了一桌接风宴。接着,陈嘉庚又到了延安,毛泽东也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并请他吃了自己亲手种的菜。只是这一顿饭,只花了两毛钱。事  相似文献   

3.
在延安杨家岭,听讲解员讲了这样一段往事.抗战时期,从国外归来的科学家陈嘉庚先生,分别到重庆和延安考察.他先到了重庆,蒋介石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并花800块大洋,在重庆最好的酒店为他摆了一桌接风宴.接着,陈嘉庚又到了延安,毛泽东也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并请他吃了自己亲手种的菜.只是这一顿饭,只花了两毛钱.事后,陈嘉庚深有感慨地说:"蒋介石招待我花了800大洋,而毛泽东招待我只用了两毛钱.得天下者,共产党也!"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回国考察。看到国统区的达官显贵在民族危亡关头仍沉湎于灯红酒绿、歌舞豪宴之中,“前方吃紧,后方紧吃”,而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却官兵一致,同甘共苦,生活俭朴,斗志昂扬。对此.他感慨万千,痛斥国统区的腐败奢华,把中国的希望寄托在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身上。  相似文献   

5.
黄禹康 《世纪桥》2012,(10):45-49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为了慰劳祖国抗战军民,南洋华侨首领陈嘉庚亲自组织并率领南洋各属华侨筹赈会回国慰劳团(简称“南侨慰劳团”),对重庆和延安等地进行了实地慰劳考察。通过对战时国共两党的近距离观察,陈嘉庚对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官员大失所望,对毛泽东的中共及延安军民则大加赞赏,并作了“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演讲,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军民和华侨的抗日斗志。  相似文献   

6.
在延安杨家岭,听讲解员讲述这样一段往事。 抗战时期,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回国慰劳抗战军民,分别来到重庆和延安。他先到了重庆。蒋介石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并花800块银元在重庆最好的酒店为他摆了一桌“接风宴”。之后,陈嘉庚又到了延安,毛泽东也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并请他吃了自己亲手种的菜。这一顿饭,只花了1.5元钱。  相似文献   

7.
《党课》2008,(9):17-18
1940年,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回国考察延安,一踏上延安的土地就立即感到民主气息如春风拂面。他深深为共产党人所开辟的一代民主新风所打动,并预言“假如更多的人像他们那样刻苦耐劳、埋头苦干,我们中国一定可以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相似文献   

8.
"我曾亲眼见到总司令朱德自己装了饭杂在勤务兵中,狼吞虎咽吃了个饱。"1940年,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在延安的见闻,改变了他的看法。在重庆,蒋介石请他吃了一顿800大洋的盛宴。在延安,毛泽东则用亲手栽种的蔬菜和邻居送来的一只母鸡宴请他。他当时就感慨":得天下者,共产党也,中国的希望,在延安。"1979年,邓小平的一段话,仿佛是对陈嘉庚感慨的"解密":"我们大家都是从苦里过来的,经历过不少困难的时期……为什么过去很困难的局面我们都能渡过?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块苦。"  相似文献   

9.
“我曾亲眼见到总司令朱德自己装了饭杂在勤务兵中,狼吞虎咽吃了个饱。”1940年,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在延安的见闻,改变了他的看法。在重庆,蒋介石请他吃了一顿800大洋的盛宴。在延安,毛泽东则用亲手栽种的蔬菜和邻居送来的一只母鸡宴请他。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的"赶考"新中国成立前后,有人散布"共产党可以打天下而不能坐天下"的论调,怀疑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党外一些友好人士也担心中国共产党会经受不起执政的考验。例如早在1940年,陈嘉庚先生访问延安时就指出,"然陕北地贫,交通不便,商业不盛,地方非广,故治理较易风化诚朴。设中共若握着东南富庶市场,区域广大,不知能如此廉洁,兴利除弊,为人民造福如延安之精神乎?"1945年黄炎培访问延安后,也向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类似的警示。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离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周恩来得知毛泽东睡眠不足,劝他注  相似文献   

11.
言论集萃     
《先锋队》2005,(19)
魅力延安延安是个了不起的地方。这是党中央、毛主席指挥抗战的中心,是抗战胜利的希望,是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延安的魅力在于有马克思主义真理,在于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在于有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于有万众一心的力量凝聚。指引中国革命胜利航程的,是延安窑洞放射的理想之光;滋润这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是延安窑洞孕育的革命精神。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精神支柱,就没有灵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革命精神,官兵一致、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是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是我们战胜敌人、夺取胜利的力量之源和精神支柱。(向贤彪)…  相似文献   

12.
<正>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反对军阀主义倾向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消除表现在官兵关系、军民关系上的错误思想和行为;恢复和发扬人民军队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朱德:"边区的群众哪里会坏呢!"延安整风运动期间,西北局于1942年10月至1943年1月,召开了高级干部会议(也称陕甘宁边区高干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陕甘宁边区党政军民学各系统的县团级以上党员负责干部400余人,延安高级学习组的全体人员和在中央党校学习的大部分负责干部列席旁听。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  相似文献   

13.
赵赓 《党史文汇》2012,(6):49-52
(一) 1940年初,陈嘉庚以南侨总会主席的身份,发起组织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慰劳视察团成员先行出发回国,陈嘉庚本人及随行四人则于同年3月25日乘飞机到达重庆. 因为陈嘉庚对华侨界有巨大号召力,领导华侨筹赈作出过很大成绩,所以蒋介石政府动员了党、政、军200多个单位几千人在政府大员和蒋介石私人代表的带领下到机场欢迎陈嘉庚. 蒋介石为了博取陈嘉庚的欢心,在重庆一地即准备用8万元经费进行接待,包括举行一系列大小宴会.  相似文献   

14.
李天锐 《廉政瞭望》2014,(21):52-53
今年10月21日,是“橡胶大王”、华侨领袖陈嘉庚的140周年诞辰。与胡雪岩、盛宣怀等“红顶商人”不同,陈嘉庚从未依附过某股政治势力,也没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陈嘉庚与荣毅仁等“红色资本家”一样位高名显,却始终与政治保持着距离。不过,这并非意味着他一味委曲求全。  相似文献   

15.
延安晤面 1937年,国内全面抗战开始之后,海外华侨掀起了支援祖国抗战的爱国热潮.陈嘉庚先生领导组织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动员南洋华侨踊跃捐款,购买救国公债,选送华侨司机回国,在滇缅公路运输抗战物资,为祖国的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正陈嘉庚多次表示,自己于政治上是"门外汉",却身处官场高位数十年。他一生与政治刻意保持距离,从不依附某股政治力量,却成为各方都极为看重并争夺的对象。今年10月21日,是"橡胶大王"、华侨领袖陈嘉庚的140周年诞辰。与胡雪岩、盛宣怀等"红顶商人"不同,陈嘉庚从未依附过某股政治势力,也  相似文献   

17.
抗战期间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率领南侨慰劳团回国劳军、考察。他满怀希望地在重庆考察了一个多月,结果却使他大失所望:“绝无一项稍感满意,与抗战艰难时际不甚适合耳”。从此,他在政治上与中国国民党大大拉开了距离。而后他又带着“延安方面未知如何”的心情,前往延安认真考察了8天,所见所闻,让他大开眼界:“如拨云雾见青天,喜慰莫可言喻。”印象极为深刻,至为向往。从此他开始和中国共产党交上了朋友。  相似文献   

18.
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先生(1874—1961),原籍福建泉州府同安集美(今属厦门),是我国杰出的华侨领袖,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朋友,对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早年加入同盟会,支持过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后来全力支持中国共产党。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对他起着最重要作用的是1940年5、6月间的延安之  相似文献   

19.
厦门市委党史研究室曾昭铎著,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陈嘉庚——哗侨旗帜、民族光辉》是一部弘扬华侨领袖陈嘉庚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人品情操的好书。 该书内容丰富,比较全面地反映陈嘉庚一生富于开拓、勇于进取、善于捕捉商机创办实业的精神。 1890年陈嘉庚17岁时,第一次出洋新加坡习  相似文献   

20.
这里的“天”不是自然界,而是特指人民群众和前进着的历史。陈嘉庚,一个对祖国怀着炽烈的爱,毕生致力于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事业的华侨领袖,1940年回国慰劳考察。他到了重庆和几乎全部国统区,也到了延安;他得到了强烈的感受和鲜明的对比。无党无派的华侨老人,从此作出了坚定的政治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