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我国刚刚进入社会主义时期的1957年,毛泽东同志说过一句名言:“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780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也强调:“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66页)然而,什么是社会主义时期的正确的政治观点呢?这仿佛是十分简单明白的问题,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讲拨乱反正,十分重要的就是在这个问题上拨乱反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曾经说过,拨乱反正实际上是从1975年就开始了. 1975年,第二次复出的邓小平从中科院<汇报提纲>入手,抓科技界的拨乱反正,可惜随着他再次被打倒而受挫.1977年8月8日,第三次复出的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发表历史意义深远的<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指引我国科技界走上了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拨乱反正”在邓小平的实践和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邓小平曾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将近7年,“我们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拨乱反正,二是全面改革。”①拨乱反正,全面改革,不仅是对这7年的概括,同时也是对新时期现代化建设过程的概括。正是根据邓小平的概括,党史界把1978~1992年这一段历史,再分为以拨乱反正为主要内容和以全面改革为主要内容两个阶段。因此,从拨乱反正作为切入点,是符合历史的逻辑的,在内容上也是适当的。源远流长的思想传统被毛泽东称为“先进的中国人”、“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②的…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领导推动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弄清历史是非和理论是非,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做了直接准备。在邓小平领导下,《决议》完成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巩固、发展了全面拨乱反正的成果,体现了邓小平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基本总结邓小平同志指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6页)。这是邓小平同志总结十月革命以来社会主义历史经验而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也是邓小平理论的一条主线,其他问题都是由此而派生和展开的。他还指出:“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同上,第63页)这句话说得  相似文献   

6.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理论观点。但是,在20年前开展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那场大讨论,它就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邓小平同志坚定、热情地支持了这场讨论。这场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烟,为实现全面拨乱反正奠定了思想基础。拨乱反正,“就是投林彪、‘四人帮’破坏之乱,批评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回到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轨道上来。”(《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00页)拨乱反正是全面的,全面的拨乱反正是以思想上的拨乱反…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博大精深,强调探索性决策则是其中一颗摧操的明珠。这一决策思想的核心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必须"走一步看一步","摸索前进"。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后,邓小平对这一决策模式曾作过多次明确阐述。他说:"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是完全正确的,但什么叫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还在摸索之中。"(《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77页,以下几引此书只注卷、页)"现在我们搞的实质上是一场革命。从另一个意义来说,我们现在要做的都是一个试验。对我们来说,都是新事物,所以要摸索前进。"(同上,第174页)"…  相似文献   

8.
周龙仁 《求实》2000,3(1):20-22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0页)所以,“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不出事”。(《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1页)邓小平同志这一思想,是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形势下,对我国几十年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总结。它给我们党的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但是,应该看到,我国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党担负着领导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重任。我们党自身的状况,还存在着许多不相适应的方面,如“左”的东西还根深蒂固,腐败现象尚未得…  相似文献   

9.
共同富裕,是我们党从改革开放伊始就讲的问题。1990年,邓小平就曾断言:“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64页)毋庸置疑,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经济奇迹,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10.
唯物史观亦称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就是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应用于历史研究。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可以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能动地改造社会存在,创造社会历史。邓小平同志关于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的观点(“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82页;“毛泽东思想的情髓是实事求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0页。)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1.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与我国现代化模式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党的三代领导核心联系当时的实际,确立了不同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形成了不同的现代化模式:第一代领导核心形成了国家工业化模式;第二代领导核心形成了全面发展模式;第三代领导核心继承、丰富和发展了全面发展模式,、现代化模式的不断演进,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刑事古典学派有两种类型,即旧派相对主义和旧派绝对主义.前者可以贝卡利亚为代表,其功利主义的意志自由理论是建立在经验论基础之上的,在刑罚本质问题上达到了功利主义与报应刑主义的统一;后者可以黑格尔为代表,其意志自由理论则以唯理论为基础,将具有自我意识的成人的意志自由作为犯罪与责任能力的基础,没有割裂刑罚报应中的道德评价与法律评价.  相似文献   

13.
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合法性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事关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党的事业的发展。由于市场经济中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致使当前我国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合法性存在不足。要从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标准、加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法律法规建设,以及落实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人民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几个方面来提高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4.
人类的产生使处于原始自在统一状态的物质世界出现了真正意义的分化,使这种分化得以实现的真正动力是实践;也正是在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分化的物质世界不断呈现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物质世界的分化与统一是在实践中实现的,同时也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人的发展、人的现代化和社会主义联系起来,提出并形成了社会主义人的现代化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学说为社会主义人的现代化思想提供了牢固的思想基础;列宁则关注和重视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问题,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把人的作用和发展置于相对独立的位置上,更重视其在革命和建设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行政信息公开法制化是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适当限制,是构建诚信及服务型政府的需要,同时,行政信息公开法制化是构筑确保民主、保障人权、协调多元利益、反腐倡廉的和谐社会法律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电子信息产业是福州的支柱产业,抓住新机遇,促进物联网产业的跨越发展,是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推进福州跨越发展的关键。福州的物联网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福州应瞄准未来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把物联网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构建生态型政府是缓解生态环境危机的现实抉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映射与彰显,是自主创新、谋求发展的理性选择。生态型政府是政府行政管理行为创新的高级形态,旨在实现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生态化,对内部事务管理的生态化,以及公务行为的生态化。构建生态型政府的路径包括:树立和谐共生、生态优先的政府执政理念;构建社会服务职能与生态服务职能并举的政府职能体系;构建生态功能与行政功能协同治理的政府体制;构建基于利益相关的多元生态治理模式;健全政府生态制度,椅筑生态法律政策体系;倡导绿色GDP的政绩考核体系等。  相似文献   

19.
文化保守主义儒化派是当今活跃于中国思想领域中的一种重要社会思潮。其核心观点是“儒化中国”、“儒化共产党”。这些观点充分表明文化保守主义儒化派的观念体系和政治主张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我们必须划清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与“复兴儒学(儒教)”的界限,高度警惕文化保守主义儒化派对我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向度性。“向”是旗帜和形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纵的拓伸,关系到我们在思想上、精神上举什么旗帜;“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精神文明横的延展,关系到能否始终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目前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在确保社会主义方向以及在此前提下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和状态上都面临严峻挑战。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在发展中实现“向”与“度”的协调统一,切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