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健飞 《德国研究》2005,20(3):19-23
德国提前大选已初步揭晓,总理候选人之一、反对党基民盟主席安格拉·默克尔女士得票略高于现任总理、社民党候选人施罗德.本文试通过对默克尔成长经历的介绍,来阐释这位从政资历较浅、党内根基不深的女政治家在德国政坛迅速走红的奇特现象.  相似文献   

2.
施罗德总理辞去社民党主席职务的背景和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2月6日,德国联邦总理施罗德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他将不再担任社民党主席职务,并推荐该党议会党团主席明特费林为即将于3月底召开的特别党代会选举党主席的候选人.  相似文献   

3.
梅兆荣 《德国研究》2005,20(4):11-13
本文作者针对德国新总理默克尔所面临的内政形势、改革任务及外交政策等问题,拜访了一些德国前政要、资深议员及著名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与之坦诚地进行了交谈,将相应看法和观点尽可能作了梳理归总,以期为探析德国新政府的态势提供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4.
为由选举产生的国家公职人员推荐候选人是现代政党参与民主政治的主要方式。德国法律对政党的党内候选人推选活动规定了比较详细的党内参与以及选举前后的审查制度。实现政党帮助人民有效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的宪法功能,保障党员作为公民的选举权,这些都要求政党的党内候选人推选应当实现民主化,并需要国家的监督。但是为了保护政党自治自由,党内活动又在一定程度上排斥国家的干涉。目前德国政党党内治理存在着民主制度空洞化的问题,不同政党区别对待党员的选举权有可能损害选举平等权原则,在选举举行前对公民的救济机制存在严重限制。在选举后司法机关对选举活动的审查过程中,议席相关性标准是判断选举是否有效的普遍标准。对于党内候选人推选活动中存在的违法事实是否足以否定选举的有效性,目前在德国司法机关间还存在着不同意见。在法律监督作用有限的情况下,需要加强政治监督,以实现一个民主的宪法政党政治。  相似文献   

5.
时雨 《德国研究》2006,21(1):69-76
1月1日德国媒体对中国援助海啸受灾国家作了报道.<德国之声>台说:"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新年前夕宣布,中国将在已经提供的2100万元人民币援助基础上,再增加5亿元援助,达4650万欧元.中国还将继续向灾区派往救援队."  相似文献   

6.
秦俊峰 《德国研究》2007,22(3):21-23
今年7月12日,德国第二届移民"融入峰会"在联邦总理府举行,默克尔总理主持会议并致辞,约90名代表应邀与会.会上通过了《国家融入计划》,被称作德国移民政策史上的里程碑.但多个外国人团体因为反对此前联邦政府强力出台的《移民法修正案》而抵制"峰会",在里程碑上罩上了一层阴影.  相似文献   

7.
1997年10月17日,原波兰团结工会老练而有影响的幕后人物耶日·布泽克,被上月赢得大选胜利的政党提名为新政府总理,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认可了布泽克的总理候选人资格,布正式受命组阁。本届政府是去年9月议会选举之后产生的。22个政党、政党联盟和社会团体参加了社会众议院460个席位的角逐,结果有5个政党和政党联盟获得了进入议会的资格。以团结工会为核心的团结选举  相似文献   

8.
1998年3月23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发布命令,宣布解散俄政府,任命谢·基里延科为代总理,并任命他为第一副总理,接替丘拜斯的职务。27日,叶利钦又提名基里延科为总理候选人,要求俄国家杜马通过他的提名。这是叶利钦1996年8月再  相似文献   

9.
在去年9月27日举行的德国第十四届联邦议会的选举中,社会民主党候选人格哈德·施罗德一举击败了执政长达16年之久的基民盟总理科尔。这给已是一片粉红色的欧洲政治版图又增添了一道迷人的瑰丽,被舆论称为民主社会主义春天的到来和自由主义冬天的结束。值得人们注意的是,施罗德为使社会民主党尽早摆脱困境、获得生机,打出了“新中派政策”的旗帜,加入了风行于欧美政治舞台的“第三条道路”的大合唱。一、“新中派政策”的实质“第三条道路”是当今欧美社会民主党人为适应科技、经济、社会阶级、环境等方面的全球性变化而提出的、试…  相似文献   

10.
科尔总理要求改革国家与社会联邦总理科尔在一项政府声明中向德国联邦议会介绍了今后四年联合政府的计划。政府声明的标题是"走向未来-共同革新德国"。声明陈述了世界上的变化,而这种变化要求德国经济和社会改变观念。国家、工业和科学都需要改革,中等企业应得到相应...  相似文献   

11.
玄理 《德国研究》2021,36(4):24-48
在西方政党政治中,主流政党的政党解盟趋势已经逐步成为常态化的政治现象.究其原因,新政治分野的出现使得主流政党整合人民意愿和解决选民诉求的能力持续弱化,选民对传统全民党的依附性与认同感下降,候选人的形象逐渐取代党派认同成为影响选民选举决策的关键因素,而这种政治个人化趋势的愈加显著进一步加剧了政党解盟现象.在2021年德国...  相似文献   

12.
2002年12月19日,韩国第16届总统选举落下帷幕.韩国执政党新千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卢武铉战胜韩国大国家党总统候选人李会昌,当选新一届总统.  相似文献   

13.
德法对欧洲一体化目标之争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外长菲舍尔 2 0 0 0年 5月 12日关于欧洲一体化目标的演讲在欧盟各国、尤其是法国引起很大争论 ,德国总统及总理在 2 0 0 1年 4月又先后就此表态从而进一步挑起争论。本文在概述这场争论的基础上对其深层原因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14.
连玉如 《德国研究》2006,21(1):15-20
“德国的外交与欧洲政策”是女总理默克尔2005年11月30日向德国联邦议院发表“施政声明”中有关外交政策的提法,它将欧洲政策从传统的外交政策范畴中剥离,具有了独立地位。本文主要从欧洲联盟的发展及其性质、德国外交政策身份认同的演进、德国政治精英对施罗德政府外交政策的论争等方面入手,系统阐释默克尔政府对外关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今年8月德国汽车高级会议提出的"三公升轿车"的计划和科尔总理关于建立"世界环境理事会"的建议,反映了德国的生态经济政策和维护其汽车大国地位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联邦总理赫尔穆特·科尔博士的致辞编者按: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上海总领事赫尔穆特·阿恩特博士,1994年3月18日致函《德国研究》编委会副主任朱绍中先生,并转来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理赫尔穆特·科尔对本刊的致辞,现将科尔总理致辞的全文发表如下。1993年1...  相似文献   

17.
过去几年中,德国的外交政策主要集中于欧债危机的应对,这种议题的狭隘化与德国在世界上影响力的与日俱增以及多数其他国家对德国的期望不相符合。因此,联邦总理默克尔和外交部长施泰因迈尔所推行的德国新一届政府外交政策谋求在国际事务中更加积极有为,以促进基于规则的多边秩序。德国在阿富汗的行动失败之后,不太可能加大联邦国防军的行动计划。随着乌克兰危机的影响,德国外交政策当下最重要的任务是重新确定与俄罗斯的关系,重塑岌岌可危的欧洲安全秩序。  相似文献   

18.
刘胜湘  许超 《德国研究》2015,(2):17-33,140,141
德国在二战结束初期被战胜国分割占领,没能建立起自己的国家安全机构。但随着冷战的开始,出于对抗苏联的需要,联邦德国重新武装并加入北约,并在1955年建立了德国联邦国防委员会,1969年更名为联邦安全委员会。从联邦德国首任总理阿登纳到现任总理默克尔,德国联邦安全委员随着国际国内安全形势的变化进行着不断的调整与变革。德国联邦安全委员会在维护其国家安全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仍有很大的局限性。为此德国统一后的各届政府一直在探求建立强而有力的国家安全委员会。默克尔在2008年积极推动建立德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尝试很具代表性。虽然默克尔的努力最终以失败告终,但也表明德国建立一个显示大国标尺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呼声日益强烈。  相似文献   

19.
德国在二战结束初期被战胜国分割占领,没能建立起自己的国家安全机构。但随着冷战的开始,出于对抗苏联的需要,联邦德国重新武装并加入北约,并在1955年建立了德国联邦国防委员会,1969年更名为联邦安全委员会。从联邦德国首任总理阿登纳到现任总理默克尔,德国联邦安全委员随着国际国内安全形势的变化进行着不断的调整与变革。德国联邦安全委员会在维护其国家安全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仍有很大的局限性。为此德国统一后的各届政府一直在探求建立强而有力的国家安全委员会。默克尔在2008年积极推动建立德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尝试很具代表性。虽然默克尔的努力最终以失败告终,但也表明德国建立一个显示大国标尺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呼声日益强烈。  相似文献   

20.
大选之年德国各派政治力量孙秀民四年一度的联邦议院大选将在今年10月23日举行,现在德国各派政治力量已着手进行大选前的准备工作。围绕着争夺联邦总理这个位置,联盟党和社民党将有一石激烈的角逐。风风雨雨联盟党最近,德国舆论界说,"执政的联盟危在旦夕"、"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