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鲁民 《前线》2009,(5):54-54
90年前,石破天惊.血火交融.一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成千上万忧国忧民的热血青年,走上街头,走向社会,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高呼“内惩国贼,外争主权”的口号,火烧赵家楼,怒打章宗祥。这场爱国运动发轫北平,席卷全国。从此.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陈石松 《世纪桥》2009,(19):23-24
“五四”先进青年接受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良好的开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当时“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列宁领导的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最重要的外部条件。与苏联形成鲜明对照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在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暴露出严重的社会危机,给中国思想界很大的影响。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构成了阶级基础。经过三次论战,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更多的“五四”先进青年弄清了马克思主义与实验主义,与假社会主义即改良主义的区别,从而在斗争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
马昭 《世纪桥》2003,(1):53-53
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近代文学改良运动,已经预示中国文学一定要革新的历史趋势。辛亥革命失败后,以彻底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旗帜的文学革命,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1915年开始的酝酿孕育阶段,1917年发难,1918年1月便迎来新文学的第一批婴儿。胡适、沈尹默、刘半农的9首白话新诗最早问市,刊于《新青年》1918年1月号;接着鲁迅的《狂人日记》作为新文学第  相似文献   

4.
带着辛亥革命的冲击波带 着推翻旧制的宏愿 中国青年举起泰山般的巨椽 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光辉的一页 经过了路漫漫的探索 经过了大风大浪的冲击 中国青年张开长城般的臂膀 以朝气和热情迎来了新纪元的太阳  相似文献   

5.
“五四”之后.人们以各种仪式对它表示“纪念”.这不单是为了追怀那一段轰轰烈烈的往事.更重要的则是要借此叙说自己心中所关注的话题。在一篇纪念“五四”的文章中.李大钊曾指出:“五月四日这一天.是中国学生界的‘May Day’。……不要把他看狭小了.把他仅仅看做一个狭义的爱国运动的纪念日。我更盼望从今以后.每年在这一天举行纪念的时候.都加上些新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是五四精神的最忠诚继承者。”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毛泽东对弘扬五四精神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体现在明确了弘扬五四精神的内容、标定了弘扬五四精神的主体、指明了弘扬五四精神的方向、营造了弘扬五四精神的氛围以及树立了弘扬五四精神的榜样等五个方面。进入新时代,五四精神依然是激励中国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力量之源。以五四纪念为视角,深刻认识毛泽东对弘扬五四精神的重要贡献,既有助于深化五四精神研究,也有助于新时代把握弘扬五四精神的历史主动。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基于他对五四运动的亲身体验,从服务于现实思想斗争和政治斗争的需要出发,高度评价了五四运动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意义,并对五四运动形式主义的错误方法和知识分子脱离群众的缺点进行了反省.毛泽东的"五四"观集中体现在对"五四"的激进革命话语解释系统中,其基本特征是以政治运动含括文化运动,以政治意义解释思想启蒙意义.他对"五四"解读的政治模式,对学术界以后数十年的"五四"研究,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的五四纪念活动是党领导中国青年运动的一个历史轨迹,推动了青年运动的蓬勃发展。正是年年的五网纪念活动,使得五四运动得到正确的历史阐释,五四象征符号有了传播机会,五四精神得以弘扬和延续,指明了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的五四纪念活动推动了五四精神的传播.五四纪念的文本方式、会议方式、社会实践方式以及纪念设施等是五四精神的传播途径;五四纪念的周期性、时代性、多样性以及政治性特征使得五四精神影响深远;同时,五四纪念使得五四运动得到阐释、五四符号得到传播、五四精神得到弘扬,而五四纪念的意义就在于不断提升了五四精神的当代价值,赋予了五四以新内容.  相似文献   

10.
五四运动所凝炼出的“五四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包括民主、进步、科学、创新和解放思想的精神。“五四精神”在当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今天我们要大力弘扬“五四精神”。  相似文献   

11.
从“观念史”的角度分析1919年至1949年间国共两党对“五四”形象不同的建构,有着深刻的理论价值。从国共两党“五四”形象比较上看,政治意识形态渗透于其中。国共两党对“五四”的形象的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支配本党这一社会群体的精神,统一本党的思想,树立起在民众中的权威。  相似文献   

12.
傅艺  李慧懿 《党史文苑》2006,2(12):63-64
"五四"学人从语言的工具性出发否定了文言的存在价值,但白话文运动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文言与白话间不平等的二元对立关系,只是颠倒了文言与白话的二元位置关系,转向了西方语音中心论,最终导致汉语传统文化的危机.本文从后殖民主义视角出发对"五四"时期的语言观进行了批判,提出利用文言丰富汉语的表现手段,重新建立起对民族语言和文化的自信.  相似文献   

13.
1919年“五四”爆发的反帝爱国学生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历史进步的丰碑,它比辛亥革命更深刻,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显示了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知识分子的领导作用。五四运动时期彻底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科学与民主旗帜,对封建主义文化进行全面出击,开始把反对封建文化与反对军阀统治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知识分子的思想觉悟,也使一般民众头脑中有民主和科学的概念。五四运动时期中国的先进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相继由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成马克思主义者。纷纷投入到马克思主义的早期研究、宣传和传播中,扩大了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并投入到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活动中。中国共产党是五四精神最忠诚的继承者。  相似文献   

14.
“五四”学人从语言的工具性出发否定了文言的存在价值,但白话文运动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文言与白话间不平等的二元对立关系,只是颠倒了文言与白话的二元位置关系,转向了西方语音中心论,最终导致汉语传统文化的危机。本文从后殖民主义视角出发对“五四”时期的语言观进行了批判,提出利用文言丰富汉语的表现手段,重新建立起对民族语言和文化的自信。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是中国知识界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是大量引进国外学说以寻找救国真理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历史研究特别是党史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新尺度.本文力图以此为指导,重新审视五四新文化思潮,看当时早期社会主义和改良主义思想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得失.这一分析说明,单纯的道德情感的历史观必须让位于"三个代表"的科学标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普遍的历史评价尺度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冯雪利 《前线》2014,(5):121-122
1919年的5月4日,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天。从这一天起,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定格在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耻辱簿上。  相似文献   

1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富民。而建立基层联系点,发挥好联系点的典型示范作用,对于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建立基层联系点也有利于提醒党员干部经常深入基层,摸实情、听民意、解民忧,在调查研究中破解发展难题,在相互交流中增进感情,在为民解困中转变作风。那么,上级党组织联系点究竟应该联系什么?笔者认为,联系基层应在四个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19.
"五四"时期是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转折点,比较完整的现代化观念在这一时期初步形成。"五四"以前,中国的现代化观念萌芽于应对英国入侵的海防思潮,洋务自强运动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初始阶段,历经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辛亥革命,中国人关于现代化的认识和探索仍然处于被动地位。"五四"以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发展到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学外国"发展到高潮,广大的知识分子激烈批判中国的封建传统,逐步形成了涵盖物质、制度、文化、思想等重要层面的现代化观念。俄国发生十月革命之后,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人找到了以社会主义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也由被动转为主动。  相似文献   

20.
组织“新民学会”——接触马克思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军阀混战不止,列强也利用这些封建军阀势力来加紧剥削中国人民.兵灾、匪灾,再加上天灾不断,民不聊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