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武汉市各行各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第三产业更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武汉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工业仍然是武汉经济结构的主体。尽管目前仍有相当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武汉市部分工业企业实行公开招标的做法,为克服僵化的经济体制的某些弊端闯出了一条新路子。一、武汉市工业企业开展招标的基本情况招标是一种在国际经济中广泛采用的交易方式,它被用于采购各种物资和工程承包等。武汉市把招标引进工业企业的协作关系中来,在我国还是一种大胆尝试。武汉市最先开展招标的是武汉洗衣机厂。该厂生产荷花  相似文献   

3.
“十五”时期是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十五”期间,武汉交通邮电将切实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加入WTO和发展知识经济三大机遇,认真贯彻经国务院批复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全力推进武汉交通邮电发展,加快运输、通信结构调整步伐,加大交通邮电改革和科技创新力度,围绕武汉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继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大手笔、大项目、大动作,坚持高起  相似文献   

4.
企业知识化是当代知识经济形成和发展中涌现出来的新课题,是传统工业经济的产物。企业逐步实现“软化”改造,也是当前企业解放思想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伴随着新世纪的临近,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知识经济又叩响了世纪之门,它逐渐成为国际经济的主导,并以不可阻挡之势进入人类的社会生活,影响人们现存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有  相似文献   

5.
一、振兴武汉工业的目标 武汉市的长远发展目标是:要使武汉市成为 “我国中部地区经济、贸易、金融、交通和科教中 心,进而逐步建设成为经济实力强,文明程度高, 城乡一体化的开放型、多功能、现代化国际性城 市”。这一战略目标的提出,无论从我国国民经济 全局的发展趋势来说,还是从中部地区的特点以及 武汉市的市情和区位优势来说,都是有客观依据与 合理的。问题是对这一战略目标要有全面的辨证的 理解,尤其是不要把它与改造振兴武汉老工业基地 的必要性、重要性对立起来。 从现阶段武汉的实际状况看,工业经济仍然是 武汉市经济的主体并仍在起着主导作用。武汉市 1992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二产业的比重仍占 51.6%。尽管这一比重相对于1990年的55.5% 和1991年的52%都是下降的,但并不存在加速 下降的趋势,1991年下降较多是与当年全国经济 处于市场疲软状况有关。如果我们再把1991年和 1992年两年国民生产总产值的增长情况拿来作一 分析(1991年增长9.64%,1992年13.83%,) 则可看出,第二产业比重下降过大对国民生产总值  相似文献   

6.
武汉市节能减排面临的挑战与应对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能减排,是在经济发展与能源、环境矛盾日益尖锐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可谓恰逢其时、顺天应人。节能减排对武汉市意义重大,指明了武汉市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有利于武汉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构建“和谐武汉”、“创新武汉”。但我们也应看到,武汉市经济结构矛盾突出、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大量存在、环保科技水平不高等因素严重制约着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进行,针对武汉市的具体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对武汉市能否取得节能减排的胜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是构筑在工业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是对工业经济的扬弃。知识经济在中国尚处于萌芽发展阶段。知识经济的萌动呼唤着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并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与严峻的挑战。借知识经济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中国农业产业化,是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抉择。  相似文献   

8.
今后五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武汉市从小康走向基本现代化的转折时期,能否抓住西部大开发和长江流域开放开发的机遇,充分发挥武汉区位、市场、科教、交通和产业等综合优势,推动武汉与长江中游经济圈经济互动、互联、互补、互利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武汉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影响着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调整是当今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课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赖于产业结构的优化.武汉市作为中部地区特大城市、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核心城市,其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对推动武汉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甚至全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十一五”以来,武汉市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仍然是今后的重要工作,要以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推动武汉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正> 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作为古时重要商品集散地的中国四大镇之一的夏口(汉口),构成了今日武汉三镇的主体,现代工业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历来是中国工业、贸易、文化重镇。作为内陆的特大城市,武汉市的改革开放,不仅直接关系到武汉、湖北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中部地区的崛起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新年伊始,本刊特组织武汉市有关部门的同志就这一问题进行广泛的讨论。市体改委副主任余茂才全面介绍了武汉市近年改革进展情况和经济建设成就,本刊主编郝孚逸、市社科院院长王保畲、市委讲师团副主任张述传、市体改委理论宣传处处长陈革、企业处副处长崔中泽等同志作了发言,在一些问题上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1.
位于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交汇处的华中重镇武汉市,在中国素有“九省通衢”之美誉。近年来,武汉挟其扼守中国南一北、东一西交通的要冲地位,凭借其坚实的工业基础、雄厚的科教实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在中国改革开放这幕大剧中扮演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尤其可喜的是,武汉市在经济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文化事业也得到了同步发展。武汉的目标是,在未来的15年里建成国际性大都市。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武汉在大力发展经济、提高民众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正致力于具有武汉特色的文化建设,以便满足民众文化精神生活需要。武汉在春秋战国时期…  相似文献   

12.
武汉市第九次党代会和十届一次人代会提出实施武汉跨世纪科技进步战略,这对于全面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科教立市”的基本市策,推进全市科技进步工作,发展知识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八五”以来,武汉的经济增长步入持续增长的快车道,从1993年到199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3%,分别比全国、全省同期高出6.6和3.2个百分点,创历史最好水平。这些成就的取得,科技进步发挥了巨大作用。武汉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1990年的30%上升到1997年的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一场极其深刻的变革,其突出特点是知识经济悄然兴起。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正在以其巨大的力量推动着社会进步,发挥着广泛的社会功能,改变着人类物质文明的面貌,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企业经营革命,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冲击。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作为企业经营的依据、决策的根本指导思想和管理的思维方式,必须根据知识经济的要求设定、提升和构建。一、知识经济的特征和影响知识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概念,蕴涵的是工业化以后的一种新社会形态。知识经济与工业经济的区别在于,后者是物质型…  相似文献   

14.
从“加快武汉现代制造业发展”到“振兴老工业基地,拉长产业链”、“着力发展中小企业,增强我市经济整体竞争力”,再到“培育优势企业集团”。2003年以来,武汉市十一届人大连续4年的4个“代表议案”向我们传达着这样一个信号——实现中部率先崛起,强大制造业首当其冲。去年初,舒有勇、黄本笑、陈春祥等47名武汉市人大代表在市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着力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中叶以来,伴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光导纤维、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空间技术的出现和日渐成熟,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也从资源经济类型跳跃到知识经济这一新的型态。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及智力产业为支柱的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同传统农业社会以劳力为支撑的农业经济,工业社会以资源为支撑的工业经济相比,具有自己鲜明的时代特征:一、知识经济时代最主要的资本是智力而不是资源。知识经济也叫智力经济,它是一种以智力资源的占有…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建设低碳社会,是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当务之急。文章介绍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其经济学内涵,指出低碳经济实质上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随后阐述了低碳经济兴起的背景及理论基础。武汉城市圈是“两型社会”建设综改区,但工业化中期以重化工业为主的重工业结构对武汉城市圈资源环境产生了巨大压力。文章通过分析武汉市的生态足迹赤字和“脱钧”(节能减排)发展情况,提出了武汉城市圈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陈梦浓,1922年生,湖北武汉市人。1946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经济系。现为武汉市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学术顾问,长期从事经济计划工作,致力于城市经济研究,先后担任武汉经济情报研究所所长,武汉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市政协常委,参与了广泛的社会学术活动。主要论文有《关于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的几个问题》、《试论我国中心城市产业结构高度化》、《中心城市的多种功能与政府职能》。主持《武汉200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纲要》、《武汉工业资产存量调整》、《武汉建设国际性城市的目标模式及对策》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合作主编《中心城市经济问题研究》(上下集)、《建国以来武汉经济简史》、《经济区与经济网络》等书。论著及研究成果多次获省、市级奖。  相似文献   

18.
毛敏 《长江论坛》2014,(3):39-42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武汉市作为中部特大城市,现正在向国家级中心城市迈进,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未来科技发展进步趋势,因此,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武汉未来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建设"三个武汉"、"复兴大武汉"的战略选择。武汉市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做了不少富有成效的工作,但是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加速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的本质是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营造产业集群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一种重要政策措施。有学者指出,当代的国际经济竞争是产业集群的竞争,产业集群不仅构成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空间构架,更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力之所在。 全力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的武汉市,在今年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思路鲜明:"培育、延伸优势产业的产业链,拓展企业集群。"打造产业集群已成为武汉市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加快武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大战略举措。由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和本社共同举办的"武汉市延伸产业链,拓展企业群"发展论坛上,有关专家学者就武汉市发展产业集群问题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武汉市地方传统品牌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大力发展武汉市地方传统品牌的意义,分析了当前武汉市地方传统品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七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武汉市地方传统品牌发展中战略思路,供政府和企业促进武汉老字号地方传统品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