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涉及侵犯著作权的案件中,文学作品的权利人起诉实体书盗版商的案例数不胜数,但网络文学作品的权利人起诉盗版网站的情形却相对较少,因为非法转载网络小说而被判处刑罚的案例更是少见,而云霄阁案正是其中之一.作为因网络盗版被判有罪的第一案.云霄阁案为反网络盗版开创了一个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2.
案件追踪     
《科技与法律》2009,(5):2-2
中国首起软件网络盗版案“番茄花园”一审宣判;百度一审被判刊发致歉函三日;《金婚》剧本编剧之一起诉要求索赔。  相似文献   

3.
“责任履行的顺序性”是侵权补充责任与连带责任、按份责任、不真正连带责任的核心区别。现有理论对补充责任“顺序性”的程序法论述并不全面。案例分析表明,侵权补充责任诉讼程序趋向简单化、任意化。为满足补充责任的“顺序性”特点,应遵循审执分离的诉讼二阶构造,区分责任的确定程序与责任的实现程序。在责任确定阶段应以尊重当事人的处分权为原则,允许权利人自由选择起诉对象。同时,基于权利实现的可能性,可适当限制权利人主观放弃起诉直接责任人而仅起诉补充责任人这一方式。在特殊情况下,应设置具体条件,允许权利人直接起诉补充责任人,作为实现补充责任“顺序性”的例外。在责任实现阶段,应严格遵循执行顺序与执行穷尽原则,并在满足权利人利益的同时,保障补充责任人的顺序利益。  相似文献   

4.
11月14日,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网络反盗版法修正案》,进一步巩固网络作品著作权人的权益。该修正案中的一项重要修正内容是,当同一著作权人因侵权起诉同一网站累计两次胜诉后,该网站将被永久屏蔽。目前,俄罗斯网络盗版侵权问题严重。官方数据显示,仅在音乐产业,俄罗斯每年因网络盗版造成的损失就高达7亿美元。  相似文献   

5.
一、消灭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 消灭时效中断,是指在消灭时效进行过程中,因法 定事由发生使已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待该事由 消除后消灭时效重新计算的制度。消灭时效中断的法 定事由包括三个方面:权利人起诉、权利人请求、义务 人承认。 (一)权利人起诉。起诉的性质为权利人主张权利  相似文献   

6.
<正>2022年11月,最高检发布了“第三批检察机关涉非公经济控告申诉典型案例”,包括某服饰公司申请依法变更强制措施监督案、某商贸公司申请撤案监督案、某丝绸公司申请不立案监督案、石某申请行政非诉执行监督案、申请民事支持起诉小微企业和解案共5件典型案例。为促进典型案例的理解与参考,现就案例中涉及的主要问题和典型意义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7.
据路透社报道,音乐界发起了新一轮的世界范网的起诉文件共享者(P2P)的浪潮,以推动打击网络盗版、鼓励使用合法下载服务的活动升级。 国际唱片业联盟(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the Phonographic Industry.IFPX)在10月17日宣布,在17个国家起诉约8000件P2P侵权案件.其中巴西、墨西哥、波兰是首次被提起诉讼的国家。  相似文献   

8.
霍海红 《法律科学》2014,(5):90-101
权利人撤诉后,因起诉而生的中断效力归于消灭,因为起诉是"独立"中断事由,它不依附于"请求"事由;起诉是"程序性"中断事由,要遵守程序法逻辑。中国式撤诉规则及其实践、起诉难现实、时效期间短、义务人不诚信等规则或现实不足以否定"不中断"立场。时效自撤诉之日起继续计算,但为防止权利人无足够时间行使权利,可规定"撤诉后6个月内时效不完成"。  相似文献   

9.
广药集团和加多宝争夺"王老吉"商标使用权案尘埃落定后,双方的矛盾并没有因此而完结.双方将争夺的焦点锁定在红罐凉茶的装潢权归属问题上.双方均主张其是王老吉红罐凉茶装潢权的权利人,并分别在京粤两地各自起诉对方侵犯其装潢权.那么,什么是装潢权?装潢权的权利主体应该是谁?  相似文献   

10.
从Napster案、Grokster案看网络音乐作品的版权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在方便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和利用的同时,也使得非法复制泛滥成灾,给版权权利人带来了极大的损害。在越来越多的网络侵权现象中,一方面是侵权者常常以种种理由为借口,随心所欲地侵权却逍遥法外,另一方面则是权利人对权利的被侵犯而无能为力、“望网兴叹”。于是在网络环境中谁应该承担侵权责任,如何规制日益严重的网络盗版问题,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面对这一问题,权利人纷纷将矛头转向了网络服务提供商(ISP)。近期美国发生的几起网络版权侵权纠纷案,又一次触动了互联网版权规制的问题。而对由此引出的一…  相似文献   

11.
一起盗手机案,一起盗葡萄案,虽然两起盗窃案相隔8年之久,却同因被盗物品的估价问题而颇受争议。最终,天价葡萄案的犯罪嫌疑人意外地获得了检方不起诉的决定,而天价手机案犯罪嫌疑人的刑期也于2012年12月28日由10年改判为2年。  相似文献   

12.
<正>办案要旨检察机关应立足“四大检察”职能融合发展的要求,综合选择最优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路径。当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权利人有诉讼意愿但处于弱势地位,面临维权困难时,检察机关可积极探索通过民事支持起诉方式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通过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协助收集证据、提出支持起诉意见,提升权利人诉讼能力、助力实现诉权平衡。同时,应依法能动履职,推动纠纷源头化解,通过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引导运用大数据技术等方式,加强溯源治理,筑牢地理标志保护屏障。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对分案起诉制度作了相关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就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分案起诉制度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1月18日,"网络自由日". 这个节日的由来还要归功于昙花一现的SOPA法案.SOPA即"网络反盗版法案"(StopOnline Piracy Act,SOPA),是美国众议院于2011年10月26日所提出的立法案.以SOPA为战场,网络力量与传统知识产权权利人之间的较量令SOPA这短暂的生命留给人不易磨灭的记忆. SOPA并非一朝一夕的产物,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国传统版权人长期遭受网络盗版的困扰,传统版权产业在新型网络传播模式下遭遇发展瓶颈,这与互联网产业的蒸蒸日上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15.
完善分案起诉制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案起诉制度,是指检察机关对于受理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的案件.在不妨碍案件审理的前提下,对未成年被告人和成年被告人分别起诉.法院分别审理的制度。分案起诉是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中分案处理原则的内在要求,是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在刑事诉讼的特殊处境下诉讼权益的特殊保护.是尊重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具体表现。目前我国立法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成年人的分别关押、分别执行已作了明确规定,但对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在起诉、审理的诉讼程序上是否分别处理,  相似文献   

16.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做出的2007年Twombly案和2009年Iqbal案判决意见引发了各界对民事起诉标准的激烈争论,焦点在于彰显自由主义精神的通知起诉标准和体现司法管理理念的合理起诉标准之间的路径博弈。通知起诉标准会引发机会主义原告成本套利的风险,而合理起诉标准则会产生原告有价值起诉被错误驳回的风险。因此,单一的民事起诉标准已无法消解前述两种风险,应选择二元化的民事起诉标准体系,并辅之以原告缴纳保证金为前提的选择退出机制。该最优路径的选择对我国民事起诉制度的完善具有启示。  相似文献   

17.
《现代法学》2017,(5):132-143
侵权按份责任具有"内外关系上的按份性",是其与连带责任、不真正连带责任、补充责任的重要区别。在诉讼形态的选择上,针对"内外关系上的按份性",有适用必要共同诉讼与普通共同诉讼两种对立的观点。案例分析表明,实践中对待侵权按份责任所适用诉讼形态亦呈现出多样化、任意化的特点,未形成统一做法。其原因包括我国缺少将债与诉讼形态相联系这一大陆法系的基本方式,且我国民事程序法的诉讼形态规定过于粗疏而缺乏可操作性。应采取特殊化、具体化的解释路径解决此问题,允许权利人起诉全部或部分按份责任人承担责任。基于纠纷的一次性解决和权利实现的可能性,撤回部分起诉应受到时间和具体理由的限制。在权利人部分起诉时,基于查明事实和保障其他侵权人利益的目的,其他侵权人可以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身份加入诉讼。在存在未知名侵权人时,适用单独诉讼,直接对此作出裁判。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物权法》第19条第2款规定:“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不同意更正的.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异议登记。登记机构予以异议登记的,申请人在异议登记之日起15日内不起诉,异议登记失效。异议登记不当,造成权利人损害的,权利人可以向申请人请求损害赔偿。”该款规定的就是不动产异议登记制度,它是《物权法》创设的一项新型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正对于专利侵权的诉讼时效,《专利法》第六十八条规定: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最高人民法院在法释(2001)21号第二十三条中进一步阐述,权利人超过二年起诉的,如果侵权行为在起诉时仍在继续,在该项专利权有效期内,人民法院应当判决被告停止侵权行为,侵权损害赔偿数额应当自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之日起向前推算二年计算。  相似文献   

20.
<正>【裁判要旨】权利人或其委托代理人以虚构或隐瞒真实身份、取证目的等方法向潜在侵权人购买侵权物品所获取的证据并不必然因违法而应排除,若该取证行为提供了一次普通交易机会,相关证据可以作为权利人起诉被诉侵权人侵权的证据。对于从无到有诱导潜在侵权人按照指示实施侵权行为,属于司法解释规定的“仅基于权利人的取证行为而实施侵害知识产权行为”,相关证据应被排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