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研究的热点,但是,我们许多人忽视了国外相关的研究,因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的科学性,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外部视野。本文特别选择六个国外研究的主要问题加以介绍,即国外是否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关注国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意义;国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基本情况;国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主要特点;21世纪初国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呈现的趋势;国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不是简单的原生态的马克思主义,而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断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建国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贯穿于这三个阶段中的研究范式主要是文本研究范式、对话研究范式和现实研究范式,而这三种研究范式的精髓集中于一点,就是返本开新。理性反思返本开新可以发现,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的关键在于:面向中国问题,建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3.
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不是简单的原生态的马克思主义。而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断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新中国60年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贯穿于这三个阶段中的研究范式主要是文本研究范式、对话研究范式和现实研究范式.而这三种研究范式的精髓集中于一点,就是返本开新。理性反思返本开新可以发现.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的关键在于:面向中国问题,建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4.
陈澎 《求索》2008,(6):92-9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新进展主要体现在: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途径作了新的思考;二是从全新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必然性进行了探讨;三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了实践层面和学术层面的区分;四是从现代性背景下展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不是简单的原生态的马克思主义,而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贯穿于这三个阶段中的研究范式主要是文本研究范式、对话研究范式和现实研究范式,而这三种研究范式的精髓集中于一点,就是返本开新。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来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来,学术界对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研究领域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对马克思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阐释,"跨越"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和借鉴,中国国家领导人在"跨越"理论上的实践和创新。在研究过程中,学者们注重从马克思主义原著出发,寻求理论的真正含义,试图用"跨越论"来论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科学性是这一时期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如何科学认识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解释学命题。这一命题涉及这样几个理论性的问题: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范式,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前提,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代发展。这几个理论性问题是一个逻辑整体,关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原则、路向、理论前提和当代意义等,属于前提性问题。从理论上解决这些前提性问题,无疑对我们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性,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和规律,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进程30多年发展进步的历史经验十分丰富。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综合能力角度看,我们党取得的主要经验有四个方面:善于把握"三大规律",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善于增强"三个自信",不断凝聚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进程的精神力量;善于克服"三重困难",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创新;善于解决"三大基本问题",紧扣共同主题不断加快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主要有经典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三大文论视域。其成就在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坚守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彰显建设性和批判性的双重品格、实现人民性与自由性的辩证统一、诠释文论建设的中国化倾向。研究不足包括问题意识相对弱化、文学批评缺乏整体性、参与主体出现代际裂隙等。建议从"回到马克思"、加强文论创新、注重文论实践三个层面进一步深化研究和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当代形态。  相似文献   

10.
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的判定研究学术界分歧较大,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真正厘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的内涵,未能深入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的实质,从而在源头上影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科学标准的生成,进而导致学界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的判定各执一词,造成了差异性较大的研究现状。从逻辑起点内涵的解读到典型观点的评析,再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理性判定三个方面逐一展开研究,能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做出更加合乎理性的判定。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本身所蕴含的研究范式,具有总体性的特点。"中国化"的研究范式,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内涵、理论诉求和实践指向,综合性地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践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特点,体现了实践活动和理论逻辑的内在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路径选择就是对"中国化"范式的确认和多维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开拓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大新的理论形态。这一理论形态的伟大历史成就,不仅使它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旗帜,也深刻启示着世界人民对未来发展的新探索。本文重点从三个方面概括了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素,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视角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强大生命力是与其“和而不同”的文化品格分不开的.具体而言,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经典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和而不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凸显其实践性;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和而不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与交融凸显其民族性;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现代西方文化的“和而不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与现代西方文化的对话与借鉴凸显其时代性.把握马克思主义“和而不同”的文化品格,对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语言的中国化,更是哲学背景和思维方式的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了中国哲学式智慧形态的三个特征是:第一,中国哲学对世界终极目的道的追求,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了独有的整体观念,注重对马克思主义整体精神的把握,形成了一脉相承的发展道路;第二,中国哲学取类比象的思维方式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出现了独有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思维特点和活泼生动的外在形式;第三,中国哲学中注重实践的传统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时代创新精神相融合,生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直觉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成果是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法律思想那里演变发展而来的,但二者之间的演变路径需要学界进行探讨。《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路径研究》一书具体分析了这个问题。该书从实践和文化两个层面对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路径内涵进行了解析,并从哲学与法学、历史与实证、启示与价值等多个视角分析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中国化之道。  相似文献   

16.
论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基本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致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即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取得良好开端的阶段;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遭受比较多曲折和挫折的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重大飞跃的阶段。梳理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总结其基本经验对于当前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围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这个关键词,从三个维度论述了习近平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一是十八大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证明,习近平已经成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核心;二是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三是习近平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和观点,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遵循。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什么是”和“如何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两个方面,简要述评了国内学界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现状.“什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主要阐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与比较;“如何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主要阐述包括历史经验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有关理论、机制、路径、介体、原则和方法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要求,也是近代中国要救亡、要复兴、要富强的诉求。中国共产党90个春秋的历史,也可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大体为三个"30年"。第一个"30年":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第二个"30年":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曲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延伸和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准备;第三个"30年":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有五点基本经验:(一)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二)真正地了解中国现实实际,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三)继承优秀历史文化,创造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形式,形成中国特色;(四)坚持世界眼光,与时俱进,不断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五)总结群众实践经验,让理论掌握群众改造中国。  相似文献   

20.
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当代视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不断推进的历史进程。近年来理论界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研究视野有待进一步拓展。当前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新视野,要求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走向的研究,关注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和社会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解决哪些重大现实问题;要沿着什么样的方向实现新的理论飞跃和理论突破?这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视角和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