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公民社会问题既是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个重大实践问题。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拓展,社会自治领域日益扩大,现代意义的中国公民社会正悄然兴起。公民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中国的公民社会有着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和中国特色;公民社会建设的目标和趋势是走向和谐——实现国家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制度环境对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具有重要促进和约束作用。自清末至民国时期,中国公民社会成长的政治法律制度环境曾一度得到改善,公民社会也一度得到迅速发展。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制度环境的巨大变化,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一度受挫。改革开放后,中国公民社会成长的政治法律制度环境获得巨大改善,公民社会再次获得迅速成长。在今后的制度变革和完善中,对公民社会正确的政治定位,民间组织管理的法律、规章和政策的修订与完善,审批、登记、注册、经费、税收方面的监管和引导等一系列制度的变革,将是中国公民社会成长、发展并走向成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获得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现实条件,同时,中国公民社会的研究已成为学界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当前,中国公民社会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公民社会的概念界定、基本特征、价值评估、路径选择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4.
公民社会在中国的兴起使社会主义语境中的公民社会问题成为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推进中国公民社会的良性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应吸收西方经验,更应关照中国现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质就是规范公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公民社会良性发展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中国公民社会发展良性发展的机制构建主要体现在主导地位机制、多元包容机制和引领塑造机制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周本顺先生提出的“公民社会陷阱论”为思考点,根据其《走中国特色社会管理创新之路》行文思路,从公民社会的来源概念、公民社会与群众路线的关系、公民社会在国家与社会关系变化中的作用、以及公民社会培育和规范等方面论证了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离不开公民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呈现出数量增加和对抗加剧等特点和态势。以公民社会理论为视角对群体性事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公民社会建设滞后与公民社会组织匮乏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防治群体性事件必须积极推进中国的公民社会建设,培育公民意识并提升公民有序参与、理性参与政治的素质,培育和壮大公民社会组织,拓宽群众政治参与的渠道。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与中国公民社会的划时代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和公民社会的兴起,是人类社会政治形态从传统的卿即国家的君主专制社会发展、转型到现代主权在民的民主政治社会的划时代标志之一。中国在近、现代及以前的漫长小农经济及半殖民经济和专制社会中,从来没有也不可能产生公民及公民社会。囿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新中国的前三十年仍未具备产生实质性公民和公民社会的条件;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造就了公民和公民社会在当代中国前所未有的兴起。它既是改革开放尤其是向市场经济形态和体制的改革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果,又是中国经济、社会和政治发生广泛而深刻变迁与转型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
公民社会与社区建设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黄杰 《探索》2002,(6):52-55
社区建设是中国社会改革的起点,也是构建中国公民社会的重要举措。社区建设为公民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公民社会的组织、制度、观念等,都是社区建设所必须,都将对社区建设起到积极影响。社区建设与公民社会的结合,将有力推动中国的社会改革。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从公民社会的概念及其概念的演化中分析公民社会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外界环境因素的重要关系,进而从公民社会与这些因素的关系来分析当前中国公民社会成长所面临的文化困境、制度困境、经济困境,并试图为公民社会在中国成长的困境,找到根本的问题所在和更可行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文章根据人类民主实践的历史成就,特别是中国仁人志士浴血奋斗的艰难历程,指出普通中国人获得的公民身份来之不易。公民意味着人民主权,意味着国家与公民对等、公民与公民平等,以及权利和义务对称,它具有法律、政治和社会诸多层面的丰富内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市场经济、信息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富有时代精神的中国教育特色。促进中国人从臣民到公民的转变,实现人的现代化,是时代赋予中国教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11.
公民社会理论发生并成长于西方社会,长期为西方学术界所重视。上世纪中国从西方引进了这个理论,并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而使其得到迅速发展。公民社会的价值蕴涵,使之成为政府治理进程中应然的价值目标被确立起来,从而实现了公民社会发展与政府治理改革的历史耦合,实现了公民社会发展的实然性与应然性的统一。新时期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民主政治建设特别是政府治理产生了更加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健全的公民社会是现代民主国家建构的坚实社会基础,是中国现代化事业和民主政治发展的充满活力的社会力量。当前,由于政治体制发展的相对滞后,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社会问题需要有一支活跃的社会性力量来协助解决。应发展公民社会组织,通过公民社会与政府的沟通和协商,解决转型期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矛盾凸显与社会风险加大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发展与社会治理的不同步使社会管理领域面临诸多的问题与挑战,如何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如何引导并发挥公民社会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积极作用,成为中国政府面临并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命题.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体现,公民社会对社会与国家关系的重构,对政府治理结构的调整,对公民个人价值与社会地位的确认,对社会自治能力的提升,均有着积极的意义.作为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公民社会在促进社会公正、增进社会信任、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自治、促进社会参与、提供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其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4.
随着“单位社会”的终结,当代中国逐步进入了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社会主义公民社会有其特定的价值追求。其文化逻辑是支配公民行为的灵魂,核心价值的构建是公民社会形成和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公民社会文化逻辑体现在由公民自由联合起来的社会组织生活中,超越公权与私利的公民文化下的自由联合。  相似文献   

15.
秦琴 《实事求是》2005,(6):24-27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以发达的公民社会为基础的。我国特殊的社会背景要求我们必须在历史变迁的视角下,以价值判断为先导,以状态分析为根据,来构建中国发达的公民社会。在社会转型时期,中国人特有的“关系理性”,形成了特定的“网络结构”,不利于发达公民社会的构建。两条路径:自上而下的行政干预和自下而上的自我认同,有利于中国发达公民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公民意识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是公民意识发展的继承性、借鉴性等特征决定的。自公民社会产生以来,公民意识的发展都是以先前社会的公民意识为起点和阶梯,这决定了公民意识继承必然是公民意识发展的基本形式和重要途径,没有公民意识的继承,具有民族特征的公民意识将不复存在。此外,从其他国家(或地区)移植一些具有进步意义的公民意识,也是发展和完善我国公民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公民意识的移植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既要借鉴他国经验,又要遵循中国特色,还要遵循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公民意识发展仅仅依靠继承和移植是不够的,中国公民意识发展还要着眼于更新和重构。  相似文献   

17.
论公民社会的培育与权力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权力是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的。政府权力失控必然造成对公民、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的侵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公民社会正在逐步的兴起。而公民社会是权力监督的一个新的解析视角,培育公民社会是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公民社会兴起与有效治理的三大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留建 《新视野》2007,(4):74-76
改革开放后,一个相对独立的公民社会正在中国迅速崛起,并且对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政府职能、扩大公民参与、推进基层民主、推动政务公开、改善社会管理、促进公益事业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一个健康有序的公民社会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是社会文明和谐的重要保障。它不仅有助于推进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进程,而且也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要实现中国公民社会的有效治理,使之成为现代中国理想的政治模式,必须坚持妥协性、合作性、协商性三大原则来建设民主政治,才能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从而实现国家与社会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9.
李微 《理论文萃》2004,(2):9-12
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国的公民社会获得了不断发育和成长,但距离健全和发达的公民社会还很远。关于公民社会,大体有政治学和社会学两类不同的定义。公民社会主要是指处于国家和家庭之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与社会政治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勤 《新视野》2007,3(5):78-79
改革发展与社会政治稳定不仅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一直面对的一对矛盾。目前中国的治理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私人经济部门和各种民间组织的力量日益发展壮大,并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公共部门与私人经济部门之间正在形成一种相对独立的、分工合作的新型治理结构。公民社会的发展就是对当代各种社会问题的适当反应,国家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有利于推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公民社会的培育与发展有利于中国社会长期的政治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