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刘建明 《党课》2012,(6):80-81
《管子·牧民》中有言:“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  相似文献   

2.
《管子·牧民》有言:“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四维尽绝,就会使国家由倾到危,由覆到灭。古人将“礼、义、廉、耻”放在立国安邦的高度,足见其重。当前,在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下,  相似文献   

3.
正古语云:"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可见,廉洁作为"四维"之一,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根本。官无廉洁,政权都有倾覆的危险。所谓"廉洁",东汉学者王逸认为:"不受曰廉,不贪曰洁。"春秋时,宋国有人得了一块玉,拿去献给当地的主政者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者说,我给做玉器的人看过,确认这是件宝物,才敢拿来献给您。子罕答,你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我若是收下,你我的宝物就都丢失了,我们不如留着各自的宝物啊!  相似文献   

4.
<正>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早在两千多年前,《管子》中就提出“四维”之说:“国有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并提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事实上,礼、义、廉、耻不仅是维系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四项道德标准,更是为官从政的基本准则和根本要求。礼、义、廉、耻这四项古人总结出的规范和准则,每一项都与新时代的党风廉政建设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话说廉耻     
廉与耻,是做人的根本.不廉则无所不取,无耻则胡作非为.人人均无所不取、胡作非为,天下岂能不乱?国家哪有不危?因此,我国历来都把廉耻问题看作是关系国家危亡的重大问题.《管子·牧民》篇说;“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宋代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冯道传》也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维”就是网罟之纲,纲举目张.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宰相,他协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创立霸业,其治国经验之丰富,很少有人能及.欧阳修也曾任副宰相.他们均把廉耻与礼义比喻为国之四维,足见廉耻对治国的重要.春秋末期的大思想家孔子,也曾论及廉耻问题.《论语·述而》中记载有孔子  相似文献   

6.
刘丽 《党史文苑》2006,(11):65-65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优秀民族.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礼、义、廉、耻”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观,到了宋朝,又产生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主要内容的“八德”,作为当时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并延续至今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刘德伟 《党课》2012,(12):78-79
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党员干部做人、做事、从政的基石。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德尚德,千年传承中,形成了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为绳墨的道德准则。老百姓历来十分看重为官者的道德素养,“自古人正千夫敬,从来官清万民服”“官德正,则民风淳;  相似文献   

8.
廉政名言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牧民︾︹今译︺讲礼仪讲道义讲廉洁讲荣辱这是立国的四种理念如果这四种理念在生活中得不到恰如其分地运用那么国家就会走向灭亡吏有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五者毕至必有大赏吏有五失一曰夸以二曰贵以泰三曰擅亵割四曰犯上弗知害五曰赋士而贵货贝︽睡虎地秦墓竹简︾︹今译︺官吏有五种美德值得推崇其一是忠诚信义尊敬上级其二是廉洁正直慎言不谤其三是处事严明公正其四是乐于助…  相似文献   

9.
一、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通过对我国多部研究刊物及数位德育工作者所做的有关大学生的调查、测验和各类统计资料的汇集与研究认为,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在调查中,有近五成的同学选择“共产主义”为自己的信仰,并认为“无私奉献精神非常崇高”,71.25%的同学认为“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应该兼顾”。90%以上的同学认为“仁、孝、忠、礼、信、义、廉、耻”等传统道德观念仍有保留的必要,并且对“孝”的选择率最高。但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呈现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晏子春秋》有这么一段记载:历任齐国三公大夫的晏子委派高纠为自己管理家政,三年之后把他辞去了。身边人问晏子":高纠为你做事整整三年,你不仅不提拔他,反而把他赶走,他有什么过错呢?"晏子回答说:"只有圣人才谈得上十全十美。我晏婴是一个出身卑微的人,如果身边没有人随时替我指出缺点错误,我在礼、义、廉、耻等方面将存  相似文献   

11.
人有人格,国有国格,古今如此。做人够不够格,固然有很多标准,然而是否有知耻之心,则是不可或缺的。“耻”一直是传统文化中传之久远、根深蒂固的行为准则之一。古代的先哲圣贤,历来把知耻作为修身做人的一个较高的境界。孔子曾标举“行已有耻”、“有耻且格”等等行为教导学生修身的标准。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耻之于人大矣”,并且把它作为一切悖礼犯法行为的根源。不仅如此,古人还把知耻与治国相联系,提出“礼仪廉耻,国之四维”的治国要领,并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何等警策之言!可见,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历来都继承着知耻的传统,把知耻视为知人论世的准则,而无耻则是使人无  相似文献   

12.
话说廉洁     
康国平 《共产党人》2009,(19):54-55
廉洁一词,最早出现于诗人屈原的《招魂》一诗中。古人把廉洁解释为“不受日廉,不污日洁”:明人顾炎武说,“廉耻,立人之大节,人之不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古人讲的是对廉洁一词的高度概括,我们现在讲的廉洁,就是作为领导干部不谋私利,清白为官。自律就是自我约束,这才是廉洁自律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3.
“耻”一直是传统文化中传之久远、受人重视,并以之作为行为准则之一的。早在春秋时,齐国大政治家管仲就提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治国要领。孔子曾标举“行己有耻”,“有耻且格”等等作为教导学生修身的标准。《中庸》中的“知耻近乎勇”则把“耻”提到一个较难达到的境界。因为必须有勇气才能知耻。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耻之于人大矣”。并且把它作为一切悖礼犯法行为的根源。孟子云:“无羞恶之心,非人也。”顾炎武也曾说:“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这些流传的古训无不说明一个道理;知耻是做人的硬道理,只有知耻才能有所为荣,个体的荣辱、耻感,不只是人性的标志,还关乎民族和国家。  相似文献   

14.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他一生都在用他的思想和学说教化人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而其思想首位是孝,核心是仁,"以仁统摄诸德",由孝生仁,以仁为做人的根本。《孝经》是记录孔子孝思想,孝文化的重要典籍。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  相似文献   

15.
文萃苑     
《先锋队》1996,(9)
文萃苑毛泽东说"治国就是治吏"毛泽东生前谈到腐败问题时曾说:"我们杀了几个有功之臣,也是万般无奈。我建议重读一下《资治通鉴》。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臣下一个个都寡廉鲜趾,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家还设有办法治理他们...  相似文献   

16.
白衣使者的癌变黄兴志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你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为掩,罪大而不可解。语出《易·系辞下》国徽。法庭。法官。这里是法律与正义凝结的神圣"殿堂"。1993年7月7日上午8时,一名法官声若洪钟...  相似文献   

17.
<正>荀子:推崇"五经"的儒者第一个提出五经备天地万物之道荀子推崇五经。他说:"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他认为,学者从学为士到学为圣人,只学习五经就够用了,因为五经已经包含了天地之间的学问。所谓"在天地之间者毕矣","毕"是"尽"的意思,是说天地之间的学问尽在这里了。这是从学问  相似文献   

18.
现代领导学理论认为权力不等于权威。权力一般产生于客观因素,权威则在本质上是一种非权力影响力,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在心理上形成的一种有很高融合度的沟通和默契,是使被领导者信从的力量和威望。现代领导者权威产生的基础,一是公,二是功,三是仁,四是明,五是廉,六是信。  相似文献   

19.
公羊家的“夷夏之辨”并不以地缘和人种差异为标准,而以文明教化为本位。《春秋》“进夷狄”,称呼夷狄有州、国、氏、人、名、字、子七等。夷狄能行中国之礼,可朝聘、称王、设大夫、纪元、遣使,但还只是起步。夷狄之君楚穆王即便再贤,最高也只能称子。夷狄虽有屈完、子玉得臣之类贤大夫,《春秋》却不称氏。对夷狄贤臣季札,称名而贬。中国夷狄化没有底线,当贬则贬,当绝则绝。夷狄中国化则有限度,夷狄之进步虽可满足礼乐文明的一个条件但并不等于满足所有条件,这并非出于地域、种族的歧视,也非夷夏之人先天禀赋就存在差异性,而是强调夷狄慕王向化需要一个历史过程,必须有所积淀。“进夷狄”的限度恰恰是“熔铸各种族为一体的一股精神力量”,它对齐桓、晋文联合诸夏中国抗击外侮,对武帝北攘匈奴、南征南越、建构中华身份认同都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20.
臧淘石 《唯实》2000,(4):29-30
县级公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县属国有和集体企业两个部分。这一类企业不大,但数量很多,在改革的难度上不亚于国有大中型企业。那么,怎样才能深入推进这类企业的改革呢,我们感到关键是要深刻理解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关于国有经济控制力、抓大放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指导方针,紧密结合自身的实际,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进一步确立四个意识。 一要深刻理解关于保持国有经济控制力的重要方针,正确处理公有资本退与进的关系,进一步确立宜退则退的意识。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