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讳言"共产主义"是干部队伍中易被忽视的现象,其深层逻辑是思想理论上的困惑导致信仰的弱化。本文从构建学术环境着手,指出强化共产主义信仰需要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时代化,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宏观视野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相关研究,及时跟进当代资本主义研究。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注入新的原创性内容,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它全面分析当今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创造性地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明确提出共产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源和逻辑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当代现实体现和实践形态,科学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科学社会主义,从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上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和战略安排,推进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当代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大钊的一生虽然只有短促的38年.但他短暂的生命却给中国和世界留下了长久的影响。他的英风伟烈正如北京万安公墓纪念碑上镌刻碑文所阐述的那样: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4.
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是恩格斯在1847年提出来,以后又不断丰富和阐发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国学术界在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大力发展的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前半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使之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界学术争鸣的热点问题.此后,随着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建设的成熟,虽然讨论中心有所转移,但是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仍为科学社会主义学界高度重视.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①这又引起人们对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5.
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内在精神动力。在社会转型和全球化浪潮迅猛发展的今天,忽视信仰的精神价值容易导致社会信仰危机和个体生活世界意义感的丧失,官场的贪污腐败、商场的假冒伪劣和学术领域的抄袭剽窃,都是现代社会中信仰危机在各自领域的具体体现。文章认为,每一名共产党人都应当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这是中国共产党避免信仰危机的出路。而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确立,必须依赖共产主义信仰本身的科学性与战斗力,必须依赖人们的实践与学习。  相似文献   

6.
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即研读经典著作的现实基础;是新形势下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的思想理论基础;是精准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和基础宝库,是理论创新的理论前提;以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是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研读著作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7.
法治信仰在我国是一种全新的信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信仰也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法治必须要被信仰,这是历史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当代中国主流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决定着现时代的法治信仰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信仰不仅能使国家治理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而且是国家治理效益最大化的内在需要。它能够间接作用于国家治理过程,从而减少治理阻力,激发治理活力,提升治理能力,凝聚治理力量。  相似文献   

8.
共产主义信仰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政治信仰,包含终极理想、社会价值、社会运动三重意蕴,实质构成共产主义信仰内在统一的三层结构。共产主义信仰在近代中国的建构包含内化和外化两个过程,通过消解三次"信仰危机"、化解社会建制和意义系统"双重危机"实现的,呈现从理想到现实、从抽象到具体的实践趋向。继续巩固和发展共产主义信仰作为新时代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重大课题,需要把握共产主义信仰的内在逻辑,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动摇,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现实,在解决时代问题的客观实践中实现超验性和现实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9.
孙冬青 《共产党人》2005,(19):22-22
在当代,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社会最先进、最科学、最能代表全人类利益的社会理想。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既然选定了这个科学理想为自己的信仰,就应当坚定地站在共产主义的旗帜下,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奋勇前进。笔者认为,当前在理想信念问题上,要注意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加强和改进。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社会理想,即实现共产主义,一直都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路明灯,也是我们坚持不懈奋斗的最宏伟目标。但是,当今无论社会上,还是学术界都出现了许多质疑和歪曲马克思社会理想的错误思潮。这些错误思潮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想,严重动摇了人们的共产主义信仰。我们必须揭示这些社会思潮的错误本质,追溯真正的马克思社会理想,从而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者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  相似文献   

12.
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这一新要求,对当代共产党员塑造新形象,提出了新标准,指明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正1.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全党同志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  相似文献   

14.
马刚  卢秋婷 《新长征》2010,(12):60-61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代最先进、最科学的信仰,我国当代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展和结果。当代的青年学生被定义为高知识群体,一般是指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青年群体,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建党理论的主要特色杜金亮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大国建设一个强有力的执政党,这是摆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邓小平以其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坚定信仰、卓越胆识和博大胸怀,胜利地解决了这一重大课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相似文献   

16.
《奋斗》2017,(3)
<正>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基础。"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绝非口号,而是要以实际行动彰显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保持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宣言》是时代的产物,是共产党人的信仰之源,阐释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原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以《共产党宣言》为导向,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理解和把握《共产党宣言》的重要价值,必须学习经典作家对于自己理论严谨科学的批判态度,深入研读经典著作,科学研究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信仰信念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在新时代,坚定信仰信念,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是我们增强"四个自信"最坚实的基础。这些重要论述,  相似文献   

19.
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点是没有剥削。当代中国国情的首要问题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任务是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国情相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突出社会和谐内涵,弱化阶级冲突内涵,“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相似文献   

20.
《前线》2021,(5)
学史增信是党史学习教育的目标要求之一。坚定信仰、信念、信心、信任是学史增信的应有之义。通过学习党史,教育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凝聚社会各界共识;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为中国梦的实现接续奋斗;坚定对人民的信任、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力量和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