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苗遂奇 《党建》2011,(5):41-42
《中国震撼》是著名国际关系学者、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维为在走访百国见闻的基础上,以其独特的观察和理性分析,对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作出精辟理论总结的创新之作。张维为上世纪80年代曾经担任邓小平和其他中国领导人的英文翻译。该书甫一面世便引起社会与学界高度关注。本刊记者近日对张维为教授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2.
现在瑞士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担任教授的张维为,最为中国学界和读者熟知的身份是中国发展道路的坚定支持者。张维为说:西方的‘中国崩溃论’持续了大约20年,  相似文献   

3.
姜来明 《党课》2012,(2):126-127
《中国震撼》是瑞士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张维为教授推出的最新力作,曾被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在全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向领导干部们郑重推荐。近El,笔者在工作之余反复研读此书,深受教益,进一步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对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更加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4.
张维为在2008年1月7日的《学习时报》上撰文指出: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的深层结构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质的变化。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很长时间内,中国社会的主要变迁大都局限在上层结构。占中国社会人口大部分的农村还是处于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甚至到了  相似文献   

5.
张维为先生撰写的《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是一本给读者带来震撼、带来思考。进而收获新知的一本好书。他把中国崛起认为是一种政治话语的崛起,是一种政治标准体系的崛起,对我们树立中国政治制度的信心很有益处:信心之一来自于中国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信心之二来自于中国崛起的政治制度支撑,信心之三来自于与印度的比较,信心之四来自于与东欧的比较,信心之五来自于与东亚的比较。  相似文献   

6.
百家言     
《求是》2011,(9)
张维为:中国模式的特点中国模式至少包含了8个特点:一是实事求是。通过对事实的检验,中国得出了结论:苏联计划经济模式和西方民主模式都不能使一个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中国在1978年决定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有人认为,西方模式代表了人类最高理想,中国要做的无非是全面转轨到西方模式,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各方面都与西方接轨。在他们看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政治体制改革却停滞不前。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张维为教授在《文明型国家视角下的中国政治改革》一文中则提出:没有政治体制改革怎会有中国今日之崛起?他认为,中国作为一个五千年文明与现代国家重叠的文明型国家,她的崛起有自己的特点;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应该自信地走自己的路。  相似文献   

8.
好书推荐     
《理论导报》2012,(8):62-62
《中国触动》●张维为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30年来,张维为教授走访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1980年代第一次出国感受到的震惊,到今天在海外随处可见的"中国热";从作为国家领导人的翻译陪同国事访问,到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研究者参加国际交流,作者力求从一个比较宽广的国际视野出发,来观察世界、思考中国,特别是探讨与中国崛起有关的热点问题,再尖锐的问题,也不回避。  相似文献   

9.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01月定价:30.00"中国崛起"震撼了全世界,"中国模式"也成为了国际学界、理论界热议的话题。张维为教授通过走访一百多个国家的所见所闻,以国际关系学者的深厚学术背景,以其独特观察和理性分析,丰富了"中国模式"的深刻涵义,更提出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崛起  相似文献   

10.
百家言     
《求是》2012,(19):63-64
张维为:中国模式必将走向更大辉煌中国模式形成于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之中,它会进一步完善而走向更大的辉煌。首先,中国模式取得了成功。中国模式带来了长达30多年的高速增长,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高速  相似文献   

11.
《理论与当代》2014,(12):56-56
正张维为在第19期的《红旗文稿》上撰文说,我参观上海世博会时,发现两个细节:一个细节是世博会厕所比纽约三大机场的厕所都干净,另一个是晚上打车状况之混乱令人感到失望,晚上9点从世博会出来打车,大概是管理出租车的人员下班了,一下子失去了秩序,大家都抢着上车。前一个例子说明,只要以某种方式组织  相似文献   

12.
1925至1958年即大革命至建国初期,国际友人在华先后拍摄了不少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纪录电影,如《伟大的飞行与中国的国内战争》、《上海纪事》、《中国要给予还击》、《南京暴行纪实》、《四万万人民》、《中国在战斗》、《在中国》、《中国人民的胜利》、《解放了的中国》、《阿拉木图——兰州》等。这些纪录电影和素材的拍摄增进了世界人民和进步国家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现状的了解;促进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特别是促进了中国纪录片尤其是中共领导下的关于革命和建设纪录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吕瑞华 《新长征》2009,(9):10-11
我省电影事业的繁荣发展主要是依托长春电影制片厂这一电影基地。长影作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白成立以来,生产了大量在社会上有影响的优秀影片,拍摄出新中国电影的七个第一:新中国的第一部故事片《桥》;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第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第一部纪录片《民主东北》。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出现于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之后西方资本家在中国开办的工厂里,经过洋务运动获得初步发展。中国工人阶级终于登上历史的舞台,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工人运动中,诞生了许多具有时代气息、讴歌工人题材的歌曲:大革命时期有《工农联盟歌》《五一纪念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有党的早期领导人瞿秋白填词的《赤潮曲》、翻译的《国际歌》;解放战争时期有《咱们工人有力量》;  相似文献   

15.
美丽富饶的宝岛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同胞同耕共渔,相濡以沫,世世代代为开发和建设台湾付出了汗水和智慧。不幸的是,在半个世纪以前,由于当时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发动的反人民内战的结果,造成了五十年来两岸同胞的骨肉分离。随着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解决台湾问题已突出地摆在我们的面前。祖国要统一、同胞要团聚,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江泽民主席指出:“早日完成祖国统一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我们呼吁所有的中国人团结起来,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统一、反对分裂,全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本刊从本期起连载由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撰写的长篇纪实《祖国的宝岛——台湾》,介绍台湾问题由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和我党对台方针政策的形成,并分别从地理、历史、社会形态及名胜风光等方面,让读者进一步了解和认识祖国的宝岛台湾,激发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热情,进行对台方针政策教率,增强祖国统一大业的使命感。 连载将用一年时间陆续刊出《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两岸关系的开启和发展》、《特殊背景下的台湾经济》、《根植大陆的文化教育》、《宝岛风情及衣食住行》、《旖旎秀美的宝  相似文献   

16.
西方国家某些人不得不承认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但却千方百计否认中国的民主成就。复旦大学张维为教授在和韩国成均中国研究所所长李熙玉教授的讨论中辨明,实质民主指的是民主所要实现的目标,它应该是良政善治,能够解决人民最关切的问题,提高人民的福祉和尊严。如果比较中美两国的民主制度,在程序民主上,中美两国都有很大的改进余地,但在实质民主方面,中国做得更好,而且好很多。  相似文献   

17.
百家言     
《求是》2012,(12):59-60
张维为:中国的改革模式最为成功过去二三十年,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大致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古巴的"保守改革模式",即政治体制完全不动,只对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进行有限的改革;第二种是苏联和东欧的"激进改革模式",即对政治体制、社会  相似文献   

18.
何干之作为我国知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中共党史专家,为建国后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学科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集中体现在由他主编的《中国现代革命史》一书,这对日后中共党史学科的教学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与张闻天的《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以及胡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初稿)》进行比较,《中国现代革命史》在中共党史著作编撰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之作,也是一部人类精神文化宝库中闪耀着思想光辉的伟大篇章。160年来,《共产党宣言》在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曲折历史进程中,与时俱进,历久弥新。《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则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结合,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共产党宣言》的继承和发展,《共产党宣言》的精神永远指导共产党人和一切追求社会发展进步的先进分子,为建立人的彻底解放和全面发展的美好社会而奋斗。  相似文献   

20.
薛田 《廉政瞭望》2012,(13):68-69
作为外交部翻译室的“翻译国家队”成员,施燕华、张维为、高志凯等只要同忆起曾经陪同过的领导人,便眉飞色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