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高校坚持“四个认同”(即对祖国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教育是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的内在要求和抵抗“三股势力”渗透的客观要求.为此,新疆高校要加强党的领导,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教职员工队伍建设,把“四个认同”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估体系,为“四个认同”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切实抓好大学生的培养教育,以增强新疆大学生维护祖国统一和反对民族分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确保民族地区的团结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2.
文化转型的目标和结果是社会发展。新疆民族文化现代化转型受农耕传统文化尤其是绿洲传统文化与宗教一些落后观念的双重影响与制约,这使得新疆民族文化面临着显性与深层的挑战与危机。显性的挑战是新疆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阻碍人们融入更为现代文明社会,深层挑战与危机是边疆民族地区存在国家认同与中华民族认同危机。由此,新疆民族文化的现代化转型的显性意义是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其深层意义则在于实现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本文以唯物史观为视角提出了新疆民族文化现代化转型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以现代文化为引领”除具备经济、社会战略性质之外,具有相当重大的政治性担当。这一提法既注意到跨越式发展与长治久安事业中文化与政治的联动关系,也颇得古典语境中的“文——化”之精义,具有深刻的政治意涵和明确的政治指向。国族认同构建是新疆“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应有之义和生动体现。当前新疆尤其需要廓清现代民族政治理论中的一系列基本概念,借此开展对传统民族政策的适度反省,必须在体制机制、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不断增强干部群众在政治理论问题上的认知度与大是大非问题上的鉴别力,引导各族群共同构建与强化国族认同。  相似文献   

4.
范静波 《共产党人》2009,(16):53-54
一、海原“花儿”的历史渊源 “花儿”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民歌,是流传于西北地区一种独具风格的高腔山歌,它不受地域、民族、宗教和语言的限制,传唱于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四个省区的回、汉、土、藏、撒拉、裕固、东乡、保安等民族。“花儿”融汇了中原文化、草原文化及阿拉伯文化的精髓,西北“花儿”是世界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5.
“四个认同”即 :对祖国的认同 ,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四个认同”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的具体体现 ,是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6.
十八大报告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问题中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文化强国建设目标,离不开各民族的文化认同。在新疆,增强新疆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关乎到新疆实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关乎到新疆顺利完成跨越式发展和实现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没有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我们要实现2020年与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社会的任务就很难完成。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之一,要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根据“纲要”课程的特点,从更新教育理念、合理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贯穿和渗透民族历史文化认同教育。有了历史文化认同的共鸣性,才能增强课程的感染力,使学生在了解国史、国情的基础上,真正深刻领会“三个选择”,从而主动接受和认可民族历史文化,进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同时在通过师生互动完成的对民族历史文化认知、认同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也得到发展,这样“纲要”课才能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相似文献   

8.
新疆两千多年的屯垦不仅为新疆各民族文化与内地文化的交流起到了纽带作用,而且对新疆多民族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从以下四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屯垦所带来的内地文化,直接推进了新疆文化的进步;二是由屯垦实践带来的民族和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新疆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互补性认同;三是屯垦促进了新疆内部的统一和国家的统一,推动了新疆政治文化的发展;四是屯垦的开展为新疆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新疆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同样也是国家的生命线。认同是团结的前提,先要形成认同的共识,才能达到团结的共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个认同"的思想,为我国更好的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民族团结问题始终是关系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民族工作始终在新疆工作全局中占据重要战略地位。做好新疆的民族团结工作,要努力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突出反对民族分裂、创新民族团结载体和方式。  相似文献   

10.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以先进的文化为引领,通过文化的自觉、自信、自强,实现文化强国战略。新疆正处于新机遇、新起点时期,新变革与新目标不断涌现,在中国共产党先进文化的引领下,全疆基层党组织与党员队伍要发挥"四树"精神,即2009年8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新疆工作时指出新疆各族干部要像天山雪松、绿洲白杨、戈壁红柳、沙漠胡杨一样植根和挺立于新疆大地。当前,全疆近七万个基层党组织与一百多万名党员要体现出独特的"四树"品质,为新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与社会建设等方面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于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民族文化在民族发展、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凝聚民心,特别是在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民族文化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各族人民精神财富的发展状况。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新疆民族文化的发展速度加快、机遇增多、方式多样化、途径更加广泛,但从客观上来看,不法分子传播不良文化、民族分裂、煽动民族负面情绪等情况存在。民族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生活而且还能够带动经济的发展,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如果被不法分子利用也会对民族文化的发展产生一定的阻力。新疆民族文化的发展变化对于新疆地区的发展极其重要,如何引导新疆民族文化的发展给新疆民族地区带来积极的社会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扈海鹂 《唯实》2009,(7):75-80
由于乡村社会被嵌入了工业化、市场化的轨道中,中国乡村建设中的“秩序”与“乡村文化”建构问题重新被提出来。中国已经步入了“利益时代”,让农民合理得到“秩序”中的公共资源,是对社会秩序设置的挑战。支撑“秩序”的乡村文化也面临新的建构。它应该包括对传统文化的再认同,包括对以制度公正、公民尊重为基础的公民文化的认同,包括对以差异性为基础的乡村社会多样性发展的认同。  相似文献   

13.
《求是》2014,(14)
<正>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而"四个认同"是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在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新疆各族人民坚持“两个共同”具有深厚的历史和现实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方针政策,新疆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成为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但也要看到,新疆仍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影响新疆坚持“两个共同”的因素依然存在。面向未来,新疆正站在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努力完成两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5.
国家主流文化的认同是国家主权得以巩固和稳定的基石,也是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与国民素质的精神给养。意识形态和国家政权具有辩证的统一关系,一方面意识形态是国家意志的表现形式,依靠国家政权的执行力得以维护和传播;另一方面,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话语权力,又赋予国家政权以意义。国家文化安全关系到国家民族凝聚力与认同感,更关系到国家主权的稳定和巩固。新疆作为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的特殊区域,是“三股势力”与西方敌对势力争夺的对象。从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认识文化戍边,以文化的力量加强新疆各族人民的凝聚力,进而解决新形势下新疆稳定和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关于“以现代文化引领新疆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必须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新疆各民族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各民族知识分子是以现代文化“引领”的主要力量。以现代文化为引领首先要在“文化”产品上做文章。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必须经过长期的、艰辛的努力和奋斗。  相似文献   

17.
《理论与当代》2012,(2):54-54
李君如在12月5日的《学习时报》上撰文指出: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建设文化强国决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对内搞文化统制,对外搞文化强势。在一个多元的社会和世界里推动文化建设,必须尊重“多元”的特点和现实,把功夫下在文化认同上。这就是,在国内文化建设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并在这样的自觉认同上增强民族凝聚力;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增强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并在这样的认同基础上增强我国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新疆青河县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多年来,各民族朝夕相处演绎了一曲曲动人的民族团结的感人事迹。现年70岁的阿尼帕和丈夫阿比包从1960年起先后收养了汉、回、维吾尔、哈萨克四个民族的10个孤儿,加上自己亲生的9个儿女,现在全家有6个民族、180多口人,她本人被选为新疆首届十大杰出母亲之一。  相似文献   

19.
“五个认同”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其中的中华文化认同尤为新疆各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之魂。而立足新时代新征程,结合新疆民俗事象,又可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和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两个特征出发,以认知上深入了解、情感上深层接纳、意志上深刻浸润、行为上深远传承解读中华文化认同的内涵要义,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阐释中华文化认同的意义旨归,以践行中国方案的顶层设计、运用中国智慧的教育固基和发挥中国力量的多方强化论证中华文化认同的实践路径。总之,新时代新征程上以新疆民俗阐释并推动中华文化认同,其丰富内涵、重大意义和生动实践均能有所充实、与时俱进,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砥砺深耕、奋楫笃行。  相似文献   

20.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省区,多民族聚居、各民族信仰、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差别很大,并且是反分裂、反“西化”的前沿阵地,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迫切而重要。兵团始终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实现了兵团人对国家利益和中华文化的高度的认同,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中的一支奇葩,研究兵团屯垦戍边对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重要作用,对新疆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