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3-2005年度全国百强县中浙江均占30个,稳据全国第一。浙江省县域经济全面发展,与“省管县”体制不无关系。由于避免了市对县的财政截留,浙江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非常明显。近年来,海南、浙江、湖北、河南、广东、江西、河北、辽宁等省先后开始了“强县扩权”的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
浙江财政体制静悄悄手术浙江省的财政体制是省直管地、县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地区一级(市)财政对省财政只有结算关系,且预算内财政收入仅限  相似文献   

3.
观点网络     
《创造》2004,(8):50-51
有步骤地推行省直接领导县体制戴均良在 2004 年第 6期《中国改革》撰文指出,以市领导县为主体的地级管理层越来越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从发展的趋势看,这个管理层都应逐步取消,最终实行省直接领导县的体制。但考虑到取消地级管理层影响很大,全国各地情况双很不一样,实行省直接领导县的体制不能一哄而起,必须因地制宜、逐步实施。可以先在东中部地区进行试点。从各省情况分析,辽宁、浙江两个省作为试点省比较适宜,因为这两个省具有省直接领导县的较好条件。此外,浙江省还在全国独一无二地实行了县财政直接对省和县主要领导由省任免的…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省级直接对县的管理体制。”这指明了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我们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高度上,站在财政发展改革新的起点上,科学构建省管县财政体制和县乡财政运行机制,促进省域、区域、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和谐发展,全面实现湖北省“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5.
安徽等地实行的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和扩权强县改革,在创新财政体制、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省直管县财政体制与市管县行政体制并存也产生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继续放大财政改革和扩权改革的体制能量与制度功效,必须适时启动和稳步推进省直管县行政改革,构建扁平化的省直管县公共行政体制。  相似文献   

6.
省直管县体制是浙江省县域经济发达、块状经济活跃、区域经济均衡、城乡收入差距小、成为全国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制度基础。2003年后该制度在全国全面试点和推广,但在经过10多年的改革试点后,省直管县改革在全国陷入低潮。导致省直管县改革陷入低潮的原因很多,其中忽视本地县情,使制定的省直管县改革政策脱离本地实际和效果不佳是重要原因。只有对全国县(市)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合理分类,明确不同类型县(市)的发展目标,并对省直管县不同维度改革政策及其组合的影响进行理性分析,因县制宜地选择不同的改革政策组合,才能有效实现省直管县改革的预期目标,减少改革政策与目标错位造成的负面影响,在不断完善改革政策的基础上将省直管县改革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7.
邱志强 《群众》2009,(4):72-74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优先将农业大县纳入‘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模式探讨改革范同。有条件的地方可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体制,将省、市、县行政管理关系由“省-市-县”三级管理转变为“省-市-县”二级管理.意义深远、政策性强、  相似文献   

8.
“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省级直接对县的管理体制”——尽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的这一表述仅指财政管理体制,但“省管县”的话题,还是吸引了许多人对于新时期制度建设探讨的强烈兴趣。浙江是“省管县”这一体制的成功实践者。事实上,在浙江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令人羡慕的成绩后,多个省份先后跟进,纷纷规划出台了以省管县财政体制为主要内容的“强县扩权”举措。今年年初,多家媒体关注到了同一条新闻:经历了一些前期研讨与舆论铺垫后“,强县扩权”的提法已经出现在江苏省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个省明确表示,将在“十一…  相似文献   

9.
《山西政报》2007,(2):3-5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自2002年我省调整财政体制以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财政收入增幅连创新高,财政支出稳定增长。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财政体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突出表现在,财权、事权不统一,市对县财政体制不规范,上级集中较多、县级收入留成过小等等。上述问题影响了县乡政府培植财源、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不利于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保持财政收入的稳定快速增长,不利于建立公共财政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利于缓解县乡财政困难。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批转财政部关于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国发[2002]26号)以及《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要求,省人民政府决定。从2007年1月起,调整规范省市县财政体制,并在35个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实行“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以下简称“财政体制调整”)。  相似文献   

10.
胡一帆 《今日浙江》2004,(11):26-28
浙江的‘省管县'财政体制,保证了县域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促进了县和县以下经济的繁荣,对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11.
《辽宁人大》2006,(11):10-10
浙江省实行“省管县”模式,推进强县富民。浙江省的财政体制是省直管地、县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地区一级(市)财政只对省财政有结算关系,且预算内财政收入仅限于地级政府所在市,而与行政辖区内的县(市)没有对应的财政结算关系。由于活水开源,在市县可用财力增加的同时,省里集中的财力也有较大增加,省财政也更有作为。省里宏观调控能力得到增强,转移支付力度增大,特别是在专项资金补助、预算资金调度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反过来又推动了市县经济,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江苏省农村工作会议确定:江苏将通过深化农村税费、农村金融体制、农村土地征使用制度、农村流通体制的改革,力促农村经济大发展。在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上,将在全省免征农业税的同时,在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推进县乡财政体制改革、重视并逐步解决乡村债务问题等方面,巩固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在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上,要抓紧制定县域内各金融机构承担支持“三农”义务的政策措施,明确金融机构在县及县以下机构、网点新增存款按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信社要全面推行农户“贷款证”制度,扩大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围绕“建设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浙江目标,浙江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增强了一手抓“经济报表”、一手抓“平安报表”的自觉性,层层签订、分解落实综合治理、安全生产、信访工作责任,形成了平安创建你追我赶、争先进位的良好局面. 考核是平安创建的“指挥棒”.按照省委对平安创建提出的“标准要更高、考核要更严”的要求,省平安办在深入走访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今年对平安市、县(市、区)考核评审条件进行了全面修订,并在近日印发了《2015年度浙江省平安市、县(市、区)考核评审条件》(以下简称《评审条件》).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省平安办负责人,解读新修订的《评审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七个坚持“成就浙江县域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国家统计局发布消息:依据权威指标体系对全国县域单位进行综合实力测评,2003年度全国最发达100强县出炉,浙江以30个县市名列其中而独占鳌头,这比2002年度又增加了4个,总数大大多于处于第2位的山东和江苏,在全国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浙江的县域经济抓住了各种发展机遇,创造了种种奇迹。1978年,浙江县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分别只有18.31亿元、98.94亿元、37.49亿元和5.43亿元,全省全年出口总额仅0.52亿美元。经过25年的发展,到2003年,浙江县域经济创造生…  相似文献   

15.
今哲 《今日浙江》2020,(5):40-45
由浙江省委改革办(省跑改办)指导,省委党校、《今日浙江》杂志社、省改革研究和促进中心组织开展的2019年度浙江省改革创新最佳实践案例评选日前揭晓,全省各地各部门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涌现出的40个案例获奖。本次评选旨在总结经验、激励先进、示范引领,不断把“最多跑一次”改革引向深入,撬动各方面各领域改革,为高水平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评选共收到申报案例264个,其中省直部门牵头申报48个,市、县(市、区)党委政府牵头申报214个,实现申报案例地域和领域全覆盖。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的经济总量由全国第16位上升到第4位,城乡人均收入在全国名列前茅。不久前,中央决定率先在浙江推行粮食购销体制市场化改革,这是解决浙江乃至全国粮食问题的一个战略措施。关于浙江解决“三农”问题的做法,请看浙江省农业部门的各级领导——  相似文献   

17.
在今年5月召开的全区县域经济发展经验交流会上,河池市参加考核的8个县(市、区)中,有3个跻身全区县域经济十佳县(市、区)行列,4个荣获全区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河池市县域经济大面积丰收,一举结束了该市没有县(市、区)进入广西“十佳”的历史。是什么让河池县域经济发展取得如此奇效呢? 近年来,河池全面实施通道经济发展战略,通过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东巴  相似文献   

18.
在今年5月召开的全区县域经济发展经验交流会表彰大会上,百色市德保、平果、右江等3个县(区)获得“2005年度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市、区)”称号,占全市县(区)的1/4;田东、田阳、隆林、田林和凌云等5个县(自治县)获得“2005年度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称号。2005年,百色市12个县域完成财政收入32.37亿元,同比增长30.54%;县域平均财政收入2.7亿元,比2004年增加0.63亿元。其中平果县财政收入达10.99亿元,位居广西首位。百色,这块红色热土上县域经济的发展正呈现出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相似文献   

19.
试点“扩权强县”改革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低于城市居民、县乡财政运行困难等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加快发展县域经济,许多省份纷纷推出了“扩权强县”的改革措施,试图以此破解基层政府与“三农”问题交织在一起的困境和开拓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浙江是我国坚持实施“省直管县”的省份,并在1992年和1997年两次出台对县级扩权政策。1992年的放权主要是针对全省13个经济强县(市)下放审批权;1997年浙江又进一步在萧山和余杭试行部分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限,扩权的力度有明显的提升。2002年浙江将313项审…  相似文献   

20.
襄樊市是全国首批实行市领导县体制的地级市,县域经济一首是个市经济的某石和发展的市体.主撑全市经济的大局。10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城乡一盘棋,工农一齐抓”的指导思想,把县域经济的发展摆在战略位置,初步打破了城市工业、乡村农业、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进一步壮大了县(市)经济的实力。1995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498亿元,县(市)405亿元,“五分天下有其四”。其中农业产值县(市)占96.92%,工业产值县(市)占66.6%,全市财政收入县(市)占55.4%。“七五”末到“八五”末,全市经济总量增加了161亿元,其中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