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有人开玩笑说:‘滇实五粮液酒的质量已经超过茅台了,但仍然没法跟茅台比。因为红军没喝过五粮液,因为周总理喜欢喝茅台,差了这两条,五粮液永远也赶不上茅台。”玩笑之中,透出周恩来对茅台的偏爱。也难怪,自从红军长征过茅台镇起到周恩来最后一次喝的酒,周总理总是与茅台连在一起,极少喝别的酒。周恩来相信茅台能治病。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总理在国宴上频频向尼克松、基辛格和其他几十名高级官员祝酒,但他却只用嘴唇舔舔杯中的茅台,一圈下来,杯中酒仍然是满的。尼克松的眼睛一次又一次朝周恩来的酒杯望去,充满疑惑,终于忍不…  相似文献   

2.
第十章 毛主席开始察 觉江青一伙的用心 两次历史性的会晤 1972年2月17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专机“空军一号”在北京首都机场降落。舱门打开,尼克松和夫人帕特沿着长长的舷梯走下来。前来迎接尼克松的周恩来总理消瘦的脸上显得异常平静。当尼克松伸出手后,他也伸出了手,两人相握有一分多钟,周恩来说道: “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进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二十五年没有交往了啊。” 通讯卫星及时向全世界播出了实况。  相似文献   

3.
生活上的“小气”和“斤斤计较” 周恩来生前的厨师安振党说:周总理的日常生活非常俭朴,而且律己甚严。总理厨房里的碗筷杯盘都是从他的工资里开销。为了减轻国家和人民的负担,总理主动承担了他的一些亲属子女和革命烈士遗孤等人的抚养费,所以他平常的工资根本不够开支,经常“挪用”邓大姐的工资以应急需。 周恩来的嫡亲弟媳王士琴老太太说:兄长身为一国总理,却从不乱花一分钱,哪怕是他自己的钱,因为他认为那都是人民的血  相似文献   

4.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会谈时,尼克松表示承认美国间谍约翰·托马斯·唐奈(JOHNTHOMAS·DOMNEY)和理查德·乔治·费克图(RIHARDGCE·PECTAU)在中国犯了罪,要求中国政府宽大处理,释放关押在狱中的二犯,并为二犯减刑深表谢意.尼克松还说:“唐奈老母亲76岁了,她希望死前能见到儿子.费克图在狱中患有疾病,亲人希望他早日回家团聚.”周恩来总理从人道主义出发,答应了尼克松总统的请求,指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外交部和有关部门释放了唐奈和费克图.本文详细记录了这一间谍案的来龙去脉.——作者1 一个身穿志愿军军装的军人,找到公安派出所,自称他是美国间谍1952年9月29日,吉林省安  相似文献   

5.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踏上中国大陆的土地,开始了一次他称之为“谋求和平的旅行”。11时30分,飞机平稳地停在候机楼前。机舱门打开了,穿着大衣的尼克松总统与夫人帕特两人走出舱门。尼克松看到,周恩来总理站在舷梯前,在寒风中没有戴帽子。旁边站着叶剑英副主席、李先念  相似文献   

6.
孟红 《世纪桥》2005,(7):8-11
引子1972年2月21日,一个春意萌动的特殊日子。美国第37任总统尼克松从大洋彼岸飞抵北京,开始了他后来被称作“改变世界的一个星期”的中国之行。此行成功地打破了中美关系二十余年来的坚冰。这次访华期间的某一天,在正式会谈的间隙,周恩来陪同尼克松在钓鱼台国宾馆散步。在随意笑谈之后,尼克松忽然话锋一转,说道:“我这次访华还有一项日程,那就是向总理阁下提出一个历史问题。”说着,将恳切又带有一丝狡黠的目光投向周恩来。  相似文献   

7.
晓音 《党史纵览》2000,(1):32-36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会谈中,承认美国间谍约翰·托马斯·唐奈和理查德·乔治·费克图在中国犯了罪,要求中国政府宽大处理,释放关押在狱中的二犯,并为二犯减刑深表谢意。尼克松还说:“唐奈老母亲76岁了,她希望死前能见到儿子。费克图在狱中患有疾病,他的亲人也希望他早日回家团聚。”周恩来从人道主义出发,答应了尼克松的请求,指示公安部、外交部和有关部门,分别释放了唐奈和费克图。尼克松称赞周恩来是“当代最有才干的外交家之一”。要知此案内幕,还得从头说起。  相似文献   

8.
正1976年1月,周恩来逝世,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人民纷纷以各种形式纪念敬爱的总理,表达沉痛的哀思。对于如何纪念周恩来,作为周恩来"至友兼爱妻"的邓颖超有着明确的指示,也有着具体的做法。"不需立纪念碑,搞什么仪式"1976年2月22日,访华的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和夫人特地前往中南海西花厅拜访邓颖超。尼克松说:"我正在想如何才能正确地纪念周总理。我相信他不会  相似文献   

9.
叶介甫 《党史博采》2009,(12):32-35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会谈时,尼克松表示承认美国间谍约翰·托马斯·唐奈和理查德·乔治·费克图在中国犯了罪,要求中国政府宽大处理,释放关押在狱中的二犯,并为二犯减刑深表谢意。尼克松还说:"唐奈老母亲76岁了,她希望死前能见到儿子。费克图在狱中患有疾病,亲人希望他早日回家团聚。"周恩来总理从人道主义出发,答应了尼克松总统的请求,指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外交部和有关部门释放了唐奈和费克图。本文详细记录了破获这一间谍案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总理一生始终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他日理万机,但总是记挂着亿万人民群众的冷暖,从制定国家的大政方针到安排百姓的柴米油盐,都时时考虑到人民的利益。一次,因为一分钱的小事,周总理召开了紧急国务会议,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周总理一生节俭,每月都要过问他家的伙食帐目,要厨师定期向他详细汇报。一天,总理从头到尾认真听完了厨师念的食品采购明细帐,问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世界上什么最大?”厨师回答宇宙最大。总理听了哈哈大笑,然后摆了摆手说:“不对,宇宙算得了什么?正确答案是:世界  相似文献   

11.
南山 《党史博览》2008,(3):4-10
以人民群众为本,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是周恩来的一贯思想。他常说,没有人民群众我们将一事无成。在周恩来的总理生涯中,他勤政爱民,倾注民生,老百姓没有洗澡的地方,他带头捐钱给群众建澡堂;修建密云水库,他批评水库指挥部“见物不见人”;延安人民生活穷困苦熬,他流下了难过的眼泪……这一切,使得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为“人民总理”。在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之际,本文采撷周恩来总理生涯中倾注民生的几个片断,以纪念这位人民心中的好总理。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获悉乔冠华等人灌醉阿尔巴尼亚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阿果利后,不禁大怒周恩来喝了30年的酒,醉过四次当有人批评乔冠华是不是因为“文革”审查期间没酒喝,才如此乘机大过酒瘾时,乔冠华说:“不是这样的,我在家有茅台喝!”  相似文献   

13.
1971年7月15日,经过多轮商谈,中美发表联合公报: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于1971年7月9日至11日在北京进行了会谈。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  相似文献   

14.
晚年朱德陷入深深的悲伤、悲凉之中。最后一个军礼,他敬给了长期共同奋斗的老战友——人民的总理周恩来。最后一次外事活动离他去世仅隔十五天。“革命到底”成了他的政治遗言。  相似文献   

15.
幽默,是思想、才学和灵感的结晶,能使语言在瞬间闪现出耀眼的火花。从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周恩来到现任总理温家宝,在外交场合或答记者问时,不时采用恰当得体的幽默,应对周旋,显示了大国总理的风度、力量,不但维护了自身形象,也维护了祖国利益。归纳起来,总理们的幽默表现形式大致有:反击式幽默对于恶意的诘难和无稽之谈往往需要以高雅的方式予以反击,痛快淋漓地把窘迫送还给对方。在一次谈判中,对方因为周恩来没有接受他的意见而极不礼貌地说:“真是对牛弹琴!”周恩来马上接口说:“对!牛弹琴!”为了反击对方,把不能拆开的成语硬拆开,不仅幽默…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解冻及至建交,是新中国外交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也正因其意义重大,对于前来实现“中美破冰”之旅的尼克松总统的来访.周恩来总理格外重视,对欢迎宴会的菜谱、菜单设计等事务他都逐一安排并亲自圈定。1972年2月21日上午11时30分。尼克松总统的专机在北京东郊机场准点着陆。当晚7时,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宴,款待尼克松一行。伴随着碰杯声,中美两国的关系揭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7.
晚年朱德陷入深深的悲伤、悲凉之中。最后一个军礼,他敬给了长期共同奋斗的老战友——人民的总理周恩来。最后一次外事活动离他去世仅隔十五天。“革命到底”成了他的政治遗言。  相似文献   

18.
《世纪桥》1998,(1)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周恩来与基辛格进行了会谈。最后要草拟一个谈判声明。基辛格拿出的声明草案中写着:“中国政府向尼克松发出访华邀请,尼克松表示乐于接受。”我们不接受这个句子。我们希望改写:“尼克松愿意访华,我们就提出邀请。”美方不同意。双方谈了几个小时就僵在那儿。这时候,留下黄华和他谈。第二天早上,会谈再度进行,基辛格有点儿急了。因为他中午就得离开。在华期间又不能和美国通话。如果声明没谈成,就都吹了。这时,周恩来也急了,马上召章文晋去汇报。他一看草案,就说:“这问题很简单,在我方的字句…  相似文献   

19.
哲人毛泽东     
刘火雄 《党史博采》2013,(11):11-17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一行抵达北京,由此正式开启了中美之间的“破冰之旅”。当天下午,毛泽东在中南海书房会见尼克松、基辛格等人.互致问候后,毛泽东对尼克松笑谈:“昨天你在飞机上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说是我们几个要吹的问题限于哲学问题。”“我之所以那么说.是因为我读过主席的诗词和讲话,我知道主席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学家、”尼克松答道。在随后的会谈中,毛泽东几次对客人表示:具体问题可同周恩来总理谈,我只讨论哲学。  相似文献   

20.
曹应旺 《党史博览》2012,(5):9-14,26
周恩来担任政府总理26年,功勋卓著,被人民群众称为“人民的好总理”.他为什么能赢得人民这样的称赞?他为什么能出色地管理好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国情最为复杂的大国的国务?他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至今仍令人津津乐道的大国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