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公安机关警力下沉的社会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力下沉是公安部门为优化警力配置、充分发挥现有警力效能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一大难题。本文借助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的视角,将公安机关及公安民警作为理性行动者,指出由于相关激励制度的缺失,使得公安机关缺乏开展这项工作的动力,而民警们也缺少下基层的意愿,以至于尽可能留在机关成为众多民警的理性选择。因此,采取相应措施、制定相关政策,转变机关与民警的选择取向应当成为今后开展警力下沉工作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陈永胜 《人民论坛》2011,(12):150-151
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正采取措施,不断落实警力下沉政策。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忽视公安装备设施的下沉、借警力下沉向基层甩包袱、一刀切式警力下沉等。其原因包括没有建立适当激励机制、缺乏科学的警力配置标准等。推进警力下沉,关键在于提高基层民警的物质政治待遇、加强经费装备下沉、制度创新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正采取措施,不断落实警力下沉政策。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忽视公安装备设施的下沉、借警力下沉向基层甩包袱、一刀切式警力下沉等。其原因包括没有建立适当激励机制、缺乏科学的警力配置标准等。推进警力下沉,关键在于提高基层民警的物质政治待遇、加强经费装备下沉、制度创新等。  相似文献   

4.
杭州市公安机关在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中力推警力下沉已经有十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三次高潮,并在2006年的“三基”工程建设中进一步得到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为新的警务运作机制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从警力逐步下沉的十年历程看,改革体现了先易后难,急用先改的渐进方式,但是,实际上是把一些难点问题相应地往后集中了。面对已经取得的初步成效,应深入调研公安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继续深化改革,解决难点问题,使下沉警力实现工作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公安研究》2006,146(12):62-65
警力下沉不仅是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公安工作良性运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介绍了陕西省公安机关近年来推动警力下沉的主要做法及特点,分析了当前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从制定编制法规、科学配置警力、创新警务机制、强化队伍建设四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推动警力下沉,实现警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6.
深入学习贯彻《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积极探索构建现代警力资源管理体系,是公安机关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要依托《条例》赋予的法规保障,切实增强构建现代警力资源管理体系的主动性和实效性;要严格落实《条例》规定的教育制度,把狠抓教育培训摆在构建现代警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基础性地位;要以落实《条例》规定的民警职务序列和内设机构规范为动力,进一步推进警力下沉和警力合理流动;要落实《条例》规定的岗位聘用制度,通过辅警队伍的岗位置换实现警力增长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8.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治安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人们对公安机关提出了更多的期待,而公安机关的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基层民警的工作对社会治安形势的影响重大,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但是由于公安工作的特殊性以及制度保障等方面的不足,造成了警力难以下沉,基层警力不足。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尤其是运用公共经济学中公共产品、理性经济人假设,成本收益等理论进行分析,从而得出造成我国基层警力不足的原因。要缓解基层警力不足,需要提高公众对民警的认同,提高民警的待遇,合理的使用经费以及提高现有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首都公安机关调整警力、警力下沉是公安工作适应治安形势的需要;是首都发展建设和为举办2008年奥运会创造安全环境的需要;是加强首都公安队伍建设和提高战斗力的需要。具体做法是:做精机关,充分发挥其指挥、协调、指导的职能作用;做大基层,为基层营造留得住人、拴得住心的良好氛围;建立并实行一整套确保警力下沉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基层公安机关警力不足不仅制约了公安职能的充分发挥,影响了公安机关的整体形象,而且损害了公安民警的身心健康,队伍凝聚力与吸引力受到挑战。公安机关任务量成倍增长,警力总量增长与之不相适应,侦查办案和治安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执法要求越来越高,公安工作科技含量还不高,部分民警素质还不适应现代警务要求,警力资源内部配置不尽科学合理等,是造成当前基层公安机关警力不足的主要原因。而要解决基层公安机关警力不足的问题,一是增加公安专项编制,使基层公安机关警力与所承担任务尽可能相匹配;二是深化管理和改革,努力发挥现有警力资源的最大效能;三是以各种辅助力量为依托,实现向民力要警力;四是坚持科技强警,提升公安工作信息、技术和装备水平。  相似文献   

11.
南昌市改革开放20年间的相关数据表明,当前公安机关警力不足的原因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警力的增长速度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和治安工作量增长的速度;二是警力的非正常损耗严重。要从根本上解决警力不足问题,除适当增加警察数量外,更重要的是立足内部挖潜,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具体措施包括:努力提高决策、管理水平;倡导岗位练兵、职业“比武”;防止机关化倾向;实施科教强警战略;创造宽松的内部环境;切实保障经费开支等。  相似文献   

12.
论城市化进程中的警力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对警力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而城市警力供给有限。如何优化城市警力资源配置是一个新课题。城乡间警务运作模式存在较大的差别,城市警力配置的评价标准和基本原则不同于农村。优化城市警力配置的途径应是明确警察职能定位、创新警务工作模式、推进警力资源重组、改善警察队伍结构等。  相似文献   

13.
论警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力主要由警员状况、警务条件及警务管理三方面要素构成。这三要素在警力的构成体系中,既有独立的地位和作用,也存在看不可分割的整体相关性。增强警力,不仅要关注三要素的整体协调程度,还要重点解决好警员与警队素质的结构、警用科技的发展与应用以及警务管理的基本思想与措施等三方面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4.
流动人口与警力配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流动人口浪潮是我国改革开放时代的新生事物。同其他人群一样 ,我国现有流动人口存在两个方面的现实 :积极方面是主导的 ;其消极方面 ,尤其是流动人口犯罪不可忽视。流动人口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从国家统计局 2 0 0 2年 1 0月公布的数字看 ,从乡村流出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的73%。流动人口犯罪给全国城市均增 1倍以上的犯罪量 ,使公安机关 ,特别是刑事警察的工作量大大增加。面对这样的现实 ,一方面应提高警察素质 ;另一方面 ,应增加警力 ,以减轻现有警力的工作压力 ,使警察自身的体力有可能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5.
进一步提高民警业务素质、建立高效用人机制、疏导民警心理压力、深挖群众无穷潜力是应对警力不足的有效之策。  相似文献   

16.
论软警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安机关能力的高低、警力的强弱不仅仅取决于财政投入、警察人数、警用装备等硬实力,而且也取决于它拥有多大的对公众的吸引力,即软警力。软警力概念的合理性来源于公安机关权力的基本特征。软警力主要体现在警察执法的公信力、警察形象的感召力、警察文化的影响力以及警察制度的吸引力等方面。增强公安机关软警力,在当前应加强软警力研究,反对执法腐败,加强警察文化市场监管,不断提升警察的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17.
论文化警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警力是综合警力中的文化力。其构成因素包括警察科学文化素质、警察教育、民族精神、创造能力、警察形象等。提出文化警力的概念,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确定警力资源战略优化警力资源配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力资源管理是公安机关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公安机关要有明确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规划,以保证其具有强大的战斗力。公安机关要合理地配置与使用警力资源,发挥警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 以适应公安机关履行“三大历史使命”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警力资源合理配置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理配置警力资源,是推进公安改革、提高公安机关警务效率的需要,也是克服当前警力和财力不足矛盾的需要。警力资源的配置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精简机构、层级清楚、充实基层;统一建制、上下有序、利于指挥;效能为先、职责清晰、有利竞争;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基本保证。要实现警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必须建立专门研究机构,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必须坚持科学决策、民主监督,健全、完善保障机制;必须根据不断变化的需求,进行经常的、合理的调适。  相似文献   

20.
董士昙 《公安研究》2008,(10):70-74
软警力主要是通过吸引而非强制促使公众自愿遵守社会法律规范、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能力。在目前警力的性质与资源发生了很大变化,非物质性警力在社会关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的情况下,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的能力,已不仅仅取决于其拥有多么强大的硬警力,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拥有足够强大的软警力。软警力概念为公安机关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它赋予我们用新的战略眼光来审视硬警力、发展硬警力,并为我们如何提升综合警力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指出了一条清晰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