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戈 《法制与社会》2012,(2):274-275
近几年网络技术发展迅速,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精神、物质生活,与此同时人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捷的时候,这也使得个人的隐私融进了网络世界之中,隐私权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基本权利,这就使得人们在网络世界中漫游的时候也有隐私权,所以,在当今的这个社会大背景下人们也开始注重其自己的网络隐私权,如何才能加强人的网络隐私权也就成为了现在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网络空间的便利与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齐宪生 《河北法学》2005,23(8):61-64
网络———这个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的现代技术,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心灵上的震撼,也使我们的观念发生了改变。人们不再一味地依靠传统的方式来工作、交往、传递信息,而是改用网络。在网络空间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了,身份透明了,生活变得便捷了。然而正是网络的种种便利,也引发了一个新的问题———网络隐私,就此谈谈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网络的迅速发展构建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的虚拟的网络世界,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现实生活.人们在网络世界中遨游、获取大量信息的同时也做出了的许多的网络行为,这些行为有的严重地侵犯了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的权利,造成了损失.这种侵犯他人权利的行为,称之为侵权行为,又因其发生在网络是世界中我们称之为网络侵权行为.本文所要探讨的就是如何用法律规范网络视频的传播,保护受害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4.
先进的电脑设备和网络技术可让人们在虚拟的世界里更快的获取比其它任何途径更多更好的信息,其廉价的通讯成本和迅捷的联络速度也大大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然而,与之相伴的计算机网络犯罪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本文拟对网络犯罪管辖权的确定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一、网络犯罪的特征(一)网络犯罪的特征辨析网络犯罪是一种新兴的犯罪型态,属智能型犯罪。有一种观点认为网络犯罪有三个特点:1.利用计算机所联结之虚拟因特网空间,非法对他人的计算机设备进行数据的窥视、搜集、刺探、毁损、窃取等行为。2.在因特网上以共同、教唆、煽动或帮助…  相似文献   

5.
正"范围广、交互性强、更新速度快的互联网传播从根本上改变了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关系,是对传统新闻媒介的传播模式的解构和颠覆。"[1]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来表达诉求、主张权利,应之而生出现的网络舆情对检察工作也带来了全方位影响。检察工作直面人民群众,当网络舆情这种"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各种不同情  相似文献   

6.
2008年的中国网络世界热闹非凡,新的网络用语层出不穷,从“雷”等旧词的新用,到“扛酱油”、“俯卧撑”等词汇被赋予新意,网络词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网络,席卷各领域,以至于有媒体甚至推出2008年版《山寨汉语词典》。这些事件在带给人们乐趣的同时,也显示了网络给现实世界带来的巨大影响与冲击。与此同时,网络上一种新的搜索方式的盛行,也让人们见识到网络对人们生活的无孔不入的侵扰,给某些人些许裸露在公众面前的恐惧与惊慌,也给广大网民一种窥视别人,探知神秘的快感。而微软在2008年中出台的对使用其盗版操作系统的电脑给予黑屏处理的行径则让不少人在体验网上冲浪的乐趣之际,对网络世界中强权的存在与网络暴力的温柔体现有了一种切身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丁雷 《法制与社会》2011,(18):176-177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像一张大网覆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问题,如果保护好互联网中的个人隐私既是一项技术性的挑战,也是立法需要填补的空白,网络隐私权应运而生。我们在享受着网络的快捷方便的同时如何预防、规范和救济数字化网络信息环境下的个人隐私侵权问题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网络隐私权是隐私权在网络环境中的延伸。本文拟将从国内现实存在的情况深入探讨网络隐私权问题。  相似文献   

8.
网络在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地域管辖的确定便是其中之一。网络所建构的虚拟空间突破了实体地域与国界的限制,当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发生时,以地域为基础的传统管辖权理论与规定似乎无法圆满解决网络侵权案件管辖权争议,因此当侵权行为人利用网络实施侵权行为引发诉讼时,判断侵权案件地域管辖即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网络著作权侵权的一般性问题、我国现行法律关于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地域管辖相关的规定及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地域管辖确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还对人类的道德观、价值观及人生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而形成了网络社会。网络社会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形态,具有互动、自由和开放的特点,突破了现实社会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使人们的文化特质向着多元化和主体化的方向发展。网络技术和社会文化结合形成的网络文化,能够促进人的身心自由和全面的发展,同时也存在一些网络伦理问题,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10.
《法律与生活》2012,(11):22-23
讲述人:李和平,电视编导 尽管混迹于各种婚恋网站的婚骗们让不少未婚男女“忘网兴叹”,但不可否认的是,高效、快捷的网络途径,为不同地域的人们搭建了网络鹊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网络上寻找爱情。  相似文献   

11.
在一个文明、民主的国家中,每一个公民都应当拥有防止个人信息被非法收集和利用、私人秘密被不当或者恶意的披露、私人领域被人非法侵入的权利。但是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时代在带给人们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麻烦,其中对于人们隐私权的侵犯事件也不断出现,使得人们更加关注于在网络环境下对于自己隐私权的保护问题。本文就将分析一下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论网络侵权责任中的反通知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日常生活对网络的依赖有增无减。人们在享受网络带给生活的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倍受各种网络侵权行为的干扰。《侵权责任法》第36条为解决网络侵权问题找到了出口,但除了该条第2款中明确规定的被侵权人享有向网络服务提供者发出通知的权利之外,侵权网络用户也享有向网络服务提供者发出反通知的权利。这样才能平衡网络侵权中以网络服务提供者为中心的被侵权人、侵权网络用户和其他网络用户之间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上网冲浪已经成为很大一部分人打发业余时间的主要手段,同时,由于网络上信息交流的快捷性与保密性,上网也逐渐成为人们沟通的重要方式。正因为如此,接触并沉溺于网络构筑起的虚拟世界的人越来越多,由此导致的种种社会问题也在网络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日益凸现。网络社区中日渐兴起的"网络婚姻"即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4.
网络中的法律困境与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广泛地影响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人们呼唤法律规范网络.法律本身却深陷网络之中。电子商务交易让人们足不出户便可心想事成,但网络消费纠纷解决却不轻松。网络技术让人们便捷地获得各种数字化信息,但却严重影响版权人经济利益的实现。“人肉搜索”使人人都成了网络里的“福尔摩斯”.却给他人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网络中的暴力、色情、赌博等不健康内容已经成为了青少年犯罪的诱因。当难以技术性地防范某种行为的社会危害时,法律就成为必然和首选。这既是对法律的挑战,也是法律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15.
梅根之死     
2006年,美国曾经因为一个少女的自杀而引起了整个国家的轰动,其原因在于她是死于网络暴力,当时人们还无法理解只凭言语就能谋杀一个人。自此,网络暴力才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为大众所关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普遍,“网络名誉权”也成为了各国法律关注和规定的对象,网络侵权行为具有国际性、传播范围大、速度快、侵权责任者更难以确定等特点,通常包括个人对个人、多人对多人以及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等方式.目前我国关于名誉权的立法已经比较完善,网络名誉权可以比照名誉权进行规范.同时,国家还应该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来鼓励网络自律,净化网络环境,尽量减少网络侵权问题,而这也将会有利于整个网络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网络版权保护的趋势与发展——兼论合理使用的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互联网横空出世,传统意义的作品经数字化为人们所应用,遂有了网络版权与合理使用之争。而随着信息网络在世界各地的迅速延伸,更由于网络经济杠杆的作用,版权人通过各种有形的无形的手段提高网络版权保护水平、挤压合理使用范围的趋势日趋明显,且卓有成效,然而,其间却也充满着合理使用之进取与抗争。  相似文献   

18.
晓今  薛骏  蔡盛 《检察风云》2012,(24):8-11
互联网改变了世界,也在改变检察官的执法理念。从近年来的办案实践看,当网络渐渐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时,网络犯罪也如影随形般跟进,变得频繁而多样。来自上海市检察机关的一份分析报告称:在人们享受丰富多彩的网络虚拟生活的同时,各种网络犯罪问题日益突出。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上海各级检察机关共受理网络犯罪审查批捕案件共387件903人。其中,适用刑法第285条和286条的仅六件14人;涉及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以计算机网络为犯罪工具实施的犯罪案件共  相似文献   

19.
声音     
《法治与社会》2020,(4):F0002-F0002
面对网络暴力,我们难以找到始作俑者,也找不到可以承担伤害他人责任的人,于是,法不责众成为一种常态。同时,网络让人们有了更方便说话的平台,也让声音有了汇聚和扩散的空间,这种传播更容易让人陷入集体无意识的状态,理性的人开始退场,突破底线的行为出现,跟风式的扩散助长了网络暴力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我国网民人数不断增加,当前已经达到5亿人,其信息传播量巨大,并且具有交互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因此,在方便了人们的言论的同时,也造成了对人们名誉权的侵害,因此,本文对网络背景下的名誉权进行了探讨,首先指出了何为网络背景下的名誉权,网络背景下的名誉权的特点,然后简要介绍了我国网络背景下的名誉权现状,最后探讨了网络背景下名誉权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