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印度"东向"的地缘、历史及认知变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印度"东向"战略具有深刻的地缘和历史内涵。历史上,印度对东南亚的政治、语言、宗教和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二战后更将东南亚视为对印度安全有重要影响的地区。但冷战期间,印度因自身实力、不结盟和冷战束缚,对东盟战略缺乏整体构想。冷战后,印度对东南亚认知发生根本变化,从国际战略、地缘、安全和经济等方面高度重视东盟,"东向"战略取得重大进展。不过,印度"东向"仍面临诸多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2.
胡瑞 《南亚研究季刊》2020,(1):44-51,I0003
与中国文化相比,印度文化的宗教性特征十分明显,宗教文化是印度文化的本质。印度宗教文化对中国企业投资印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以宗教文化对中国企业的进入模式、投资运营、内部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影响为代表。准确把握和认识印度宗教文化特性,处理好中印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问题,对促进中印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钟德志 《东南亚》2015,(2):100-103,110
《宗教思想史》是著名宗教史家米尔恰·伊利亚德(Mircea·Eliade)的经典之作。尽管伊利亚德在书中花费大量笔墨来叙述印度宗教思想的变化及其继承性,但却对至今仍是印度重要宗教的印度伊斯兰教思想视而不见,也没有阐述它与其它印度宗教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所以,伊利亚德忽视了印度原有宗教和印度伊斯兰教思想两者之间相互的文化交融和影响,不能得出完全符合印度中世纪史实的合理结论。  相似文献   

4.
作为基督教的分支,俄罗斯东正教具有区别于新教与天主教的特征,这些特征表现在对世俗政权的依附性、浓重的神秘主义色彩、重视神人性原则、重视灵修、重宗教仪式等。东正教对于俄罗斯文化与历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它是俄罗斯白银时代宗教哲学逃脱不掉的"母体文化",引导和塑造了俄罗斯白银时代宗教哲学的基本精神取向。  相似文献   

5.
姜永仁 《东南亚》2006,(2):35-43
婆罗门教是印度的最古老的宗教,它的发展不仅影响了印度的文化与习俗,而且也对与印度毗邻的缅甸、泰国、柬埔寒、老挝、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与风俗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研究婆罗门教对东南亚各国的影响,对于深入研究东南亚各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重点探讨印度婆罗门教在缅甸的传播与发展以及对缅甸文化的影响。(一)婆罗门教是印度的古代宗教之一,它是在公元前两千年形成的吠陀教的基础上产生的宗教,大约形成于公元前7世纪。婆罗门教以《吠陀》为经典,信仰多神。梵天、毗湿奴、湿婆被奉为婆罗门教的三大主…  相似文献   

6.
英国现代著名作家E·M·福斯特的长篇小说《印度之行》涉及到印度的历史、文化、宗教、民族、政治等诸方面问题.福斯特与印度存在紧密的生活及思想关联.在《印度之行》中,存在着多个侧面的印度形像,既有关于印度被英国殖民的历史的客观记叙,又有关于印度民族宗教矛盾的艺术直陈,既有东西互动关系中体现的印度素描,又有从"东方学"角度观察而来的印度变形.  相似文献   

7.
东北沦陷时期的文化,是东北亚区域文化中的特殊的历史文化,它既不同于国内其他地区的文化,又不同于东北亚周边国家的文化。它涉及的国家之多、影响之深、存在的分歧之多,在东北亚区域文化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因此,研究东北沦陷时期的文化,是对东北亚文化的一种发掘和再认识,以求达到新的共识。宗教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式和社会上层建筑,对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方面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从人类史前时代起,宗教文化就已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当前,国际间的各种交流发展迅猛,要全面了解、准确把握国际上民族矛盾、国家间冲突等国际事态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有必要对宗教文化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以便深层次地把握各国、各民族的文化特性。东北沦陷时期的宗教研究是东北亚文化研究的热点之一,以下几篇研究文章,对东北沦陷时期的宗教进行了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8.
李亚兰 《东南亚》2015,(2):77-83,110
达耶难陀是19世纪印度宗教改革社团——圣社(Aray Samaj)1的创立者,在他的领导下,圣社以"回到吠陀去"为改革口号,提出"印度是印度人的印度"的说法,在宗教、社会领域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革活动,直接推动了近代印度社会的改革与发展进程。当下,印度新任总理莫迪领导下的社会改革活动引起了很多关注,他所倡导的改革,与达耶难陀的改革模式有几分相似,体现了印度社会改革的某些传统。从达耶难陀领导的宗教社会改革实践活动出发,探讨其改革的模式及特点,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找寻印度宗教社会改革的历史传统,并从历史的角度更好地理解印度当前的社会改革。  相似文献   

9.
越南中部的占人地区在4世纪后建立了占婆政权,受印度文化的影响,占婆逐渐形成了以湿婆—商菩婆多利神为中心的国家宗教。这一印度化宗教与南方占婆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在占婆南方受崇拜的国家保护女神浦那格。伴随越南的"南进"和占婆北方领土的丧失,占婆的印度化国家宗教逐渐衰落,占人原始信仰恢复,浦那格女神遂转变为占人的大地之神。进入占婆故土的京族人将浦那格转化为越南海神天依阿那,越南化道教则吸收浦那格为玉仙仙主。浦那格女神的形成和演变,反映了占婆的统一、分裂和越南的"南进"进程。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殖民统治的处境下,并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印度在十九世纪实现了一场民族意识的自我认同与确证。基于历史、宗教、种姓等方面原因,印度民族主义具有独特而复杂的特征,其中最具特色的应是印度宗教民族主义和印度教派民族主义,而后者使得印度民族主义复又出现了内部的自我分化与对立。印度教派民族主义至少包括印度教民族主义、印度伊斯兰民族主义和印度锡克教民族主义等,受篇幅所限,本文暂先只对印度教派民族主义中前两大派别的历史演进与内在机制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