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大理州财政支出支持保护洱海为例,阐述财政支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分析大理州财政支持洱海保护的基本情况及面临的困难,提出进一步加强财政支持洱海保护的措施.以期通过对公共财政支持环境保护典型案例的分析,探索破解难题的有效途径,促进财政政策在更大范围内对环境保护发挥作用,形成环境保护的有力、有效、科学、系统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
《支部生活》2010,(9):38-38
洱海清,大理兴。近年来,大理州积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洱海保护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特别是2009年以来,该州创新投融资机制,以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削减污染物产生总量为目标,创新治理体制机制和技术,加强洱海流域污水和污物治理(以下简称“两污”治理),形成了一整套覆盖城市和农村“两污”治理的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共产党人》2020,(1):53-54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湾桥镇中庄村委会古生自然村考察,提出“这里看得见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并在洱海边“立此存照”,嘱托“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为古生村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古生村探索建立了“一引领一示范一主体三共建”的美丽乡村建设机制,即:基层党组织引领,广大党员带头示范,村民群众担当主体,组织、党员、群众合力共建,建立健全了“组织为龙头、党员作表率、干群齐参与”工作机制,按照“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总要求,以“美丽乡愁、人文古生”为主题,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建设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使得古村“活起来”,乡愁“有寄处”。  相似文献   

4.
洱海是大理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母亲湖",其水质的优劣取决于它的发源地洱源县的地表水水质。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和实事表明:洱源县近年来所采取的一系列环保措施,对于化解地方发展经济与保护治理环境的矛盾,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荣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洱海环境治理问题决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洱海环境治理问题的提出,是在洱海水资源被过度开发利用、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并产生负外部效应以后的事情。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从洱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出发,寻找那些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对于提升政府的决策水平,降低行政成本,实现科学决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考察工作时表示,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总书记在湾桥镇古生村了解洱海生态保护情况后,与当地干部合影并叮嘱他们一定要改善好洱海水质,"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被誉为"高原明珠"的洱海,是大理的一张文化名片,更是大理人眼中的母亲湖——洱海总体水质堪称优良,有80万人直接  相似文献   

7.
徐向良 《支部生活》2011,(12):40-40
大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这里有山、有水,有阡陌纵横的田园风光。近年来,随着大理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洱海西岸有限的区域与城市空间拓宽、旅游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2,(6):47-47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针对洱海周边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争创动力不足、洱海保护任务日趋繁重的实际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开展“两帮”活动,创新和加强城乡党建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洱海是云南大理的名片,更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然而,记者近日赴大理采访时发现,洱海正在遭受破坏性的开发。举目望去,到处是高耸林立的别墅。这个世界级的旅游  相似文献   

10.
洱海是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湖泊,属澜沧江一湄公河水系,流域面积2565平方公里,湖区面积250平方公里,湖岸线长128公里,有117条入湖河流,蓄水量28亿立方米。洱海有着丰富的鱼类资源和生物资源,是云南生物多样性分布比较典型的地区之一,具有供水、发电、农灌、渔业、航运、旅游和调节气候等多项功能,被大理人民誉为“母亲湖”。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的环境建设是在生态文明观的指导下,建设适合于人类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加强生态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固态环境污染的防治、非固态环境污染的防治等四个方面分析和阐述生态文明的环境建设策略,从而推进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2.
乡村生态振兴是乡村“五个振兴”的重要环节,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体现。生态振兴贯穿其他四个振兴实现的全过程。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过程需要法治保障作为基础,当前在乡村生态环境防治的法治保障方面依然存在立法不够完善,制度供给不足;执法权责不明,推进相对乏力;司法能动不足,监督体系不严;法治观念淡薄,参与意识不强等问题。需要通过强化法治自觉,提升法治理念,完善乡村生态振兴立法体系,落实法治行动,严格乡村生态振兴执法规范,深化法治担当,公正乡村生态振兴司法能动,增强乡村生态振兴守法意识等为乡村生态振兴提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3.
<正>奚旭初在4月13日的《广州日报》上撰文指出:寸金难买的洱海之滨,现在却被"私有化",令人痛心疾首。洱海正变成富人的后花园,恰是近些年一些地方公共空间"私有化"愈演愈烈的一个缩影。谁也不会否定公共资源姓"公",但事实上,今天一些地方的公共资源已遭异化。临水而建的各处豪宅肢解了原本作为公众资源的城  相似文献   

14.
<正>自电影《心花怒放》播出后,云南大理成为令人向往的旅游圣地,于是我把今年年休假的终点定在那里。虽然之前洱海沿岸因截污工程建设关停大批客栈和餐饮店的消息不绝于耳,但架不住当地朋友的劝说,还是去了。朋友说,洱海边的海景房虽然没了,但可以住古城、登苍山、泡温泉、环海自驾啊!初到大理古城,已是华灯初上。夜幕下的古城入口依旧人头攒动,交警未能按时收班,因为  相似文献   

15.
彭美玉 《当代贵州》2013,(32):20-21
生态和工业可以互生共长吗?有人认为发展工业和保护生态环境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抓生态保护就会影响工业发展速度,要发展工业必然要牺牲环境。  相似文献   

16.
寇军 《实事求是》2001,(2):23-25
当前 ,保护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密切关系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保护生态环境事关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同时也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尺度。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保护和建设生态成为西部发展的基础和首要目标之一。因此 ,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 ,全社会应该树立现代生态观念 ,特别是政府职能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应以此为认识基础和行为规范 ,使保护生态环境成为自觉和主动的行为。基于此 ,必须对现代生态观念的形成、重要内涵及其深远影响进行全面的理论思考。一、现代生态观念…  相似文献   

17.
兵团成立50多年以来,经济社会与生态保护均取得了可喜成就,但同时也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程度的破坏。在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如何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成为我们构建和谐兵团面临的永恒而又崭新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旅游越发受到人们的青睐,人们将生态环境作为一种全新的价值观而被接受与认可,人们更多的不知不觉地开始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来“关怀”人自身实现生存状态中的种种问题了。本文根据目前我国生态旅游和生态保护中的问题,提出生态旅游与生态保护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吴松岭 《世纪桥》2011,(17):145-147
今年全国人大和政协两会上提出"保护好大小兴安岭就是最大的政绩"。笔者认为仅仅保护是远远不够的,"保护"是责任、是义务,加速"恢复"才是最大的政绩。长期以来,国有林区由于过量采伐,生态遭到破坏,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全球变暖、气候干燥、水资源锐减,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伊春林权制度改革吹响了加速恢复小兴安岭森林生态环境伟大工程的第一声号角,调动了林业职工造林、育林的积极性。能否演奏出美好的乐章,更大程度、更快速度扩大小兴安岭森林面积,增加森林覆被率,发挥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作用,还需要各方面经过不懈努力。因此,全力推进林权制度改革是加快恢复小兴安岭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佟帆 《理论研究》2013,(6):72-75
内蒙古是我国北疆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区位明显。不断扩张的城市、露天煤矿及其它矿山和天然草场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当前的能源基地、生态屏障和边疆少数民族牧区多重身份的形象注解。在实现草原生态保护和牧区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努力提升草原的生态功能、优化草原的生产功能、挖掘草原的文化功能是现实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