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中国政治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民主化是中国顺应时代潮流的现实选择。以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走体制内民主化道路,是由中国目前政治力量的现实状况决定的;也是兼顾民主和稳定这两大政治发展目标的实际需要;还是基于中国历史传统、社会条件等因素的策略考虑。以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要坚持和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并使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贯彻执行;要发展党内民主,实现党内民主制度化;要加强党内监督,建构中国特色权力制约监督体系;要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走依法治国之路。  相似文献   

2.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在发展民主政治上,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党情和民情,而不能盲目照搬西方的民主发展模式.在当代中国,发展民主政治要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努力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发展模式,要达到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的理想目标.要实现这一理想目标,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以稳健增量的步调进行,具体说来,就是发展党内民主以带动社会民主,发展基层民主以推动高层民主.  相似文献   

3.
袁忠 《岭南学刊》2013,(4):11-17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协商民主理论,是对西方民主理论的新发展、复兴或转向。理论界对协商民主概念的理解分为三种不同的流派:民主形态说、政治参与说、公共治理说。协商民主中的"协商"包含着"讨论"和"慎思"两方面含义,并不同于我国政治协商会议中的"协商"。我国协商民主具有协商形式的丰富多样性、协商过程的统一组织性、协商层次的上下联动性等特点,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推进和完善协商民主必须坚持公开、平等、包含、理性等基本理念和原则,从制度和机制层面加强协商民主建设,并坚持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民主协商和多数表决相结合、基层民主协商与社区自治相结合,才能开创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之路。  相似文献   

4.
《人民政坛》2009,(9):42-42
梁军峰在《河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7月第3期载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路径探析》认为,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践中,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有中国特色的三条基本路径:一是积极发展党内民主,以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这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的战略选择。而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主要表现为以党内民主制度化引导人民民主制度化。若没有制度层面的民主,就谈不上作风和方法层面的民主。二是推动基层民主发展,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相似文献   

5.
论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运行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选择。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内在逻辑在于:党内民主先于人民民主而建立、党内民主较之于人民民主具有更高的发展程度、依法治国首先应依法治党等。执掌和运作国家政权机关的党的领导干部,是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运行的交汇点。构建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运行机制的基本思路是:尝试推行党代表竞选人大代表,坚定地推行地方党委书记兼任人大主任,建立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体制,等等。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改革一直都在追求中国特色而避免走前苏联东欧改革同样的道路,尤其是在探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中,同样昭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发展路径:即坚持基层民主与国家层面的宪政民主相互协调,共同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宪政民主与基层民主是两种不同的民主形式,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但二者又都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成为并行不悖的两种基本的民主形式。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七一”讲话中提出的“通过发展党内民主 ,积极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的思想 ,继承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思想 ,本文论述了发展党内民主与积极推动人民民主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网络文化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洪江 《前沿》2010,(5):35-3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逐步建立起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民主政治发展的途径还不完善、不健全,这在客观上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展现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因而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呼唤新的路径。网络文化的诞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可以通过电子政府、BBS论坛、政治博客和网络评论等路径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大发展。但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民主,其发展的最终途径只能是国家制度层面的变革,而不能依靠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发展党内民主,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以党内民主推动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可以使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得到巩固与扩大,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基层民主发展的角度,研究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有机衔接与良性互动。认为,从我国的民主实践看,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利益的关联性,人民民主推动着党内民主;而从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作用及其成员的角度看,又需要通过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在民主运行中,需要从发展进程、发展动力、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运行机制方面,促进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应对多元社会的挑战,西方学术界逐渐兴起了协商民主理论。国内一些学者将西方的协商民主引入中国,视之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目标。本文认为,协商不但是我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精神,而且已经在实践中成为一种重要的民主形式,同时我国的协商与西方所谓的协商民主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应该积极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但同时必须从国情出发,始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于毛,成于邓".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基本正确的探索期、正误交织的曲折期和严重错误的失败期;思想框架几乎涉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部内容.其探索有成绩也有失误,但作为起点和正反经验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大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开展了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所产生的二大理论成果成功地推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解放思想就是在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基础上,实现思想观念的更新、思维方式的变革和精神状态的改造,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实事求是。继续解放思想是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要求。当前,我们应围绕科学发展这一时代要求继续解放思想。破除思想障碍,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机制,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基本理论层面"上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在"发展道路层面"上是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发展道路;在"制度体制层面"上是既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社会制度又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体制机制;在"战略决策层面"上是对国家发展总体布局的战略谋划和国家发展大政方针的科学设计;在"理想目标层面"上既是现阶段全党和全国人民追求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又展现了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和目标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历史潮流作出的正确抉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指引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光辉旗帜。  相似文献   

16.
17.
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协商民主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民主形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丰富和发展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合”思想创造性继承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形式。这种民主形式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之中,以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合作共事为基本实现途径,有利于实现最广泛的政治参与,最大限度地包容和吸纳各种利益诉求,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进一步坚持好、完善好协商民主这种民主形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崭新的社会主义,具有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19.
张月泉 《桂海论丛》2005,21(5):41-43
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和谐社会才能从理想变成现实。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是过程与目标的统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20.
房中 《桂海论丛》2007,23(6):1-4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经历了三次创新。三次创新具有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同时由于三次创新的历史背景不同,创新的主体不同,必然也就体现出不同的思维特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三次创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提升了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