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力平 《瞭望》1990,(20)
周恩来是深受中国人民爱戴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伟大政治家。他的传奇般的革命生涯、杰出的才智、崇高的品德,为世人钦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撰写的《周恩来传》(上卷)、《周恩来年谱》对周恩来的革命活动论述颇详,出版之后,海内外反响强烈,但因《周恩来传》(下卷)尚未出版,对周恩来建国后的活动较少系统的记述。最近《中共党史人物传》中的《周恩来小传》即将出版,本刊征得作者及有关方面同意,先行选载书中“‘文革’中的周恩来”部分,以期向希望更多地了解周恩来、学习周恩来的读者提供一些材料。文内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2.
知惠 《瞭望》1989,(48)
今年春天,《周恩来传》(1898—1949)的出版,曾经在国内外引起注视。现在,《周恩来年谱》(1898—1949),作为传记的另一种形式,也将在今年问世。  相似文献   

3.
力平 《瞭望》1994,(39)
《开国总理周恩来》一书,已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此书的写作得到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李琦的指导.并由李琦同志审定.作为传记作品.此书最大的特点在于材料的丰富与准确.作者力平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空务委员,原周恩来研究组组长,曾主编《周恩来年谱》.此书充分利用包括档案材料在内的各种第一手资料,披露了许多过去未曾公开披露过的材料,澄清了有关周恩来的著作中的一些不实之词.本刊摘登书中有关周恩来的几段史实,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民主》2015,(5)
<正>13年前,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决定以马叙伦先生作为我的博士论文选题,由此与马老结下了特殊的缘分。现在,博士论文工作早已告一段落,《马叙伦与民国教育界》一书已于2010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后续的《马叙伦先生年谱长编》、《马叙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选集》下卷已经出版发行。周恩来同志是我们党和国家最有威望的领导人之一,这一卷选集反映了从建国到一九七五年间周恩来同志的思想、观点和活动。他在经济、外交、科学文化、知识分子问题、党的建设等方面,都有独到的精辟的思想。学习周恩来同志的这些光辉思想和精辟见解,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优良作风,时于当前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对于进一步搞好整党工作,是很有意义的。为了推动学习,我们先选发张载伦同志一篇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选集》,(下卷),已由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这本选集,收入了周恩来同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重要著作;记录了他在党、政府和军队的领导工作中,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解决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各种复杂问题的珍贵成果,完整地反映了他在建国后的全部工作历程。 《周恩来选集》 (下卷)收入的《一份应予保护的干部名单》,反映了“文化大革命”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中,周恩来为保护党内外干部、特别是为保护一大批党外朋友所作的不朽贡献。本文记述了周恩来围绕这张名单所进行的活动,从中可以看出,这张凝聚着周恩来心血与智慧的名单所包含的感人至深的内容。 本刊发表这篇文章,是对《周恩来选集》 (下卷)出版的庆祝,也是对周恩来同志的深切怀念。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后,我们出版了毛泽东同志的选集。近几年,又陆续出版了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以及董必武、瞿秋白、张闻天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选集或文选。这对于我们学习和研究作为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学习和研究党的历史,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无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刘少奇选集》上卷是1981年12月出版的。现在,《刘少奇选集》下卷又出版了。《刘选》下卷收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到1965年为止)刘少奇同志的重要论著,共38篇,  相似文献   

8.
在中共中央统战部直接关怀下,在各有关方面长期努力下,各民主党派中央通力合作,以孙晓华为主编的大型文献《中国民主党派史》,已于建国五十周年前夕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民主党派史》的出版,对于中国各民主党派,对于多党合作,对于统一战线工作。都是一件大事。这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大进展和成绩,是多党合作的积极成果,值得庆贺。  相似文献   

9.
十几年来,先后读过《回忆王稼祥》、《王稼祥选集》和《王稼祥研究论集》、《王稼祥传》,这后两本书是徐则浩研究员从事王稼祥研究的成果,前两本则是由他主持完成的。现在又看到新出版的《王稼祥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也是由他编著的,真感到倍加喜悦。为人写传者,尤其为历史人物写传者,往往要为传主编撰年谱。有人力所能及,有人力所不及。徐则浩是力所能及者。《王稼祥年谱》实现了他的一个夙愿。王稼祥的为人及其在历史上的贡献和地位更为清楚了,学术界又增  相似文献   

10.
正当全国各族人民认真学习和广泛深入地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下简称“自治法”),贯彻实施“自治法”,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候,我国各族人民敬爱的已故总理周恩来同志建国以来的部分著作,作为《周恩来选集》的下卷出版了。这是我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连同已经出版的上卷一起,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  相似文献   

11.
《瞭望》1990,(37)
《周恩来外交文选》出版 外交部和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合作编辑的《周恩来外交文选》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8月27日起在全国各地发行。 鼓励华侨和港澳同胞投资的新规定 国务院总理李鹏8月19日签署国务院第64号令,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著作选集和专集的出版,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建国前出版过5个系统的《毛泽东选集》版本和若干毛泽东著作专集。1944年,晋察冀根据地的晋察冀日报主编邓拓主持编出的,《毛泽东选集》,是一个流传最早、最广的版本,共5卷。建国前各个系统的《毛泽东选集》,都没有经过毛泽东本人审定。二、建国初至1980年 195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由毛泽东直接主持,开始正式编辑新的《毛泽东选集》。1951年10月至1960年9月出版发行了正式本《毛泽东选集》第1~第4卷。这四卷都是毛泽东建国前的著作,并经过毛泽东本人精心修  相似文献   

13.
一九四九年初,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已成定局,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任务提到了党的议事日程。周恩来受党中央委托,具体领导筹备新政协的工作,同民主人士、各界代表共商建国大计。 平津战役刚结束,一九四九年一月三十一日夜,周恩来打电话给住在平山县李家庄的统战部秘书长齐燕铭和秘书处长周子健等,要他们立即到西  相似文献   

14.
《党政论坛》2009,(18):14-15
一部建国纲领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新中国的建国大纲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就是一份具有国家宪法地位和作用的文件。当年,《共同纲领》的起草是筹备建国过程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周恩来亲自领导的新政协筹备会第三小组承担了起草《共同纲领》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工会工作新路子,建立工会工作新格局和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在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建国50周年,由我院教师编著的《面向21世纪工会工作读本》已于近日推出。全书分知识篇、业务篇、法治篇三大部分,约20万字。该书内容丰富,论述了面向21世纪工会的工作基点、重点、热点和难点——面向21世纪工会工作的新格局、邓小平工运理论的特点和内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自述立志篇●曹应旺编者按:周恩来是极富个人魅力的一代伟人。中央文献研究室曹应旺同志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撷取周恩来对自己在人生各方面的叙述,编纂成《周恩来经历记述》一书,有很强的史料性和可读性。本刊分两期摘发“立志”和“交友”两部分,作为对周恩来...  相似文献   

17.
《瞭望》1984,(2)
周恩来同志和美国记者李勃曼的谈话记录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李勃曼是《纽约时报》当时驻南京的记者。一九四六年八——九月,周恩来同志应他之约,谈了个人的经历及其他一些问题。谈话是分三次进行的。本刊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刊登这次谈话中有关周恩来同志个人经历的部分,改题为《周恩来同李勃曼谈个人经历》,作为对周恩来同志逝世八周年的纪念。  相似文献   

18.
戴煌 《各界》2008,(4):1
多年前读到一篇文章,很有感触.   据这篇文章的作者说,他谈到北京王府井大街中华书局1991年8月出版的<孙中山年谱长编>和其他部分相关史料记载:1912年4月1日,孙中山先生为促成南北统一,毅然辞去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让位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并于当月20日乘船去福建考察.当船抵马尾时,他看到欢迎他的人群和水面上的大小船只都闪动着"欢迎孙大总统"和"孙大总统万岁"的大小纸旗和布条.……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的人格风范,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她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人们淡忘,更不会失去研究的价值。相反,这个课题将越来越显示出独特的健力,吸引国人不断地探究,从中得到新的启迪和力量。吕志、范英同志撰著。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周恩来的人格风范》一书,就可视作上述看法的见证。周恩来总理逝世已经二十年有余。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中国和世界,研究周恩来生平的著述林林总总,以汗牛充栋形容也不为过。尽管如此,对这位伟人的研究,恐怕也只能说是开了个头。从这个意义上说,《周恩来的人格风范》一书把对周恩来的初始研究着实地推…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建国伊始,百废待兴,但周恩来总理在日理万机的同时,一直在考虑一件大事:为在战争年代牺牲的革命先烈们选一处永久安息的地方;又能作为教育后代的场所,现任高级领导干部和知名人士一旦病故也有一个合适的安葬处。为此,他将在北京郊区挑选革命公墓地址这一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