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像泰国这样的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它的经济制度美其名曰自由经济,其实是被一些大资产阶级、大实业家所统治的经济制度,各行各业全都属于某些集团大人物的势力范围。他们控制了泰国的经济命脉,其中特别是五大家族几乎可以说控制了泰国经济的70%。五大家族稍微动一动,在经济上对泰国人民都有影响,即使历届政府也要受到震动。因此可以说,五大家族就是泰国经济方面的影子内阁。这五大家族是:(1)梭蓬帕尼家族(陈氏家族)、(2)叻达那叻家族(李氏家族)、(3)德差派汶家族(郑  相似文献   

2.
在考虑东南亚华人企业家的最近发展情况时,我们将着重考虑在这方面最可比的三个国家(即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中的最大私人企业。它们的主要联合大企业的名称和特点将在本文的附录中列出。既然它们是该地区最大、财力最雄厚的华人企业,它们显然就不能代  相似文献   

3.
危机后的泰国跨国公司:趋势和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试图调查泰国的跨国企业在危机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本文通过论述泰国对外投资的三个不同阶段来设定其背景:早期发展阶段(1977-1988年)、迅速增长阶段(1989-1997年)和危机后减缓阶段(1998年至今)。然后,本文指出泰国跨国公司在危机后的四种不同变化趋势:减缓、重复危机前的状况、改革和调整、重新崭露头角。第一种趋势涉及泰国跨国公司的减少或退出国际活动,第二种趋势则似乎是顽固地重复危机前的急躁和机会主义的国际扩展。第三种趋势表明,泰国跨国公司更加着重于国际扩展战略,而第四种趋势表明,新一类泰国跨国公司在危机后获得了增长…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以来泰国华人商业银行的变化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国华人商业银行始建于二战前后,半个世纪以来历经政府更迭、经济兴衰,在较封闭的国内金融体制下快速发展,成为推动泰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以这些泰华商业银行为核心的泰华金融王国也是泰华企业集团中最耀眼的一环。然而,在199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下,泰华金融王国受到重创,危机洗礼的三年来泰国金融体制和金融环境经历了深刻的变革,也使得原有泰国商业银行格局发生历史性的转变,本文主要将探讨泰华商业银行在这一时期的沉浮以及对它们变革、趋向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美国《投资者》杂志1983年6月号把泰国盘谷银行董事长陈弼臣(泰名臣·梭蓬帕尼)列为当今世界12名首富的银行家之一,他也是1982年泰国纳税最多的200名纳税人之一。1980年一家美国机构对泰国36名首富家族的财产进行调查,陈弼臣家族名列榜首。陈弼臣家族拥有股份的公司有160家,其中在泰国的130家,在香港的20家,其余分布在其他地区。陈氏家族控制着22家大公司,如在亚洲工商银行占有30.7%的股份、在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内地以外,大部分华人企业还是家族企业。虽然高科技产业现在很多不是家族企业了,但很多家族企业内部分工,也涉及网络方面。 家族企业“富不及三代”不仅是中国的说法,爱尔兰、法兰西都有表述这个意思的谚语。然而,“富不及三代”在现代管理制度下已经是过去时了,因为现在有专业管理人才,有股份制,外在的力量减少了它发生。欧美的家族企业目前最大的特点就是家族慢慢从管理层淡出,扮演投资者角色,而很多聘来的专业管理人才进入高层。而且,中、西方对“家”有不同的文化定义,在经营上也会有不同。现在很多华人家族企业两代…  相似文献   

7.
在深入分析泰国1997年货币危机的特征、发生机理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最近几年越南的经济形势,认为当前越南的经济困境具备泰国危机综合征的典型特征。未来越南经济形势具有不确定性,能否最终避免重蹈越南覆辙,取决于越南政府能否有效控制通胀、有序调整资产价格和改善贸易收支。  相似文献   

8.
李兴 《东南亚》2002,(1):16-20
东南亚国家华人中小企业众多 ,相对华人大企业来讲它们影响较小 ,但它们却在华人经济和当地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其对市场反应的灵活性和有效的控制性 ,经济繁荣时期 ,它们表现出很强的活力 ;经济低迷时 ,却难以抗拒风险。金融危机中 ,印尼 90 %以上的华人惨淡经营的中小企业被金融危机和随之而来的社会骚乱破坏 ;泰国、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的国际化程度较低的华人企业也遭到了较为严厉的经济整肃。很多人把华人中小企业低抗风险能力归咎于传统的家族经营管理模式。本文从产权与控制权及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关系方面 ,对华人中小企业经营…  相似文献   

9.
由于泰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和泰族对外来民族的融合性,在泰国特定社会经济结构的背景下,泰化华人就在泰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特别是战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以家族持有和经营的形态形成相当数量的企业集团。这些华人企业集团对泰国经济发展起着相当大的影响作用。它们是泰国华人经济活动的主体。这个经济主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研究课题。虽说如此,但此课题却有一些相当棘手的问题,首先是资料问题。有关泰化华人企业集团的信息资料甚少,况且,资料本身还有不全面、不精确和不及时的缺点。其次,作为东南亚企业集团的一个共…  相似文献   

10.
复苏之路:泰国的银行家、企业和国有化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言 1997年底,盘谷银行创始人陈友汉(Chatri Sophonpanich)为泰国商界领导人举行欢迎会。他们不是作为今日之商界巨头,而是以“昔日百万富翁”的身份受到了热诚欢迎(见《国家多元传媒》1998年)。六个月前,陈友汉的银行是东南亚最大的私人商业银行,它的客户是中泰商界精英。 本文主要讨论1997年6月金融危机而结束了泰国长达十年的繁荣局面之后,泰国大企业集团的发展轨迹。关于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影响,笔者将其放于考察资产阶级的发展与重组这部分内容里加以讨论。这将便利于我们看到这一重新构建的阶级的本质及其发展轨迹。 本文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商业银行,因为正是它们才是实际上战后整个时期泰国企业结构的发展顶峰。经济繁荣与金融危机都是影响泰国资本主义未来发展的重要事件,但就对泰国  相似文献   

11.
对亚洲金融危机的走势现在国际机构和专家们众说不一。有的说,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走出谷底,现正缓慢复苏。有的说,亚洲金融危机尚处于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也有的说,亚洲金融危机即将到达谷底,开始走上经济复苏之路。我个人认为,尽管亚洲金融危机已出现若干趋稳的迹象,但要走出危机尚需时日,经济复苏将是十分艰难和缓慢的。98年东亚发展中国家(不包括中国)的经济平均增长率将下降3.5%。受危机冲击最严重的国家(印尼、泰国、韩国、马  相似文献   

12.
王彬 《东南亚纵横》2010,(10):14-19
一直以来,东南亚华商,尤其是东南亚5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的华商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蔓延,东南亚华商企业几经波折,自20世纪末起频繁发生的各种危机,为东南亚华商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在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以银行业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东南亚华商的经营状况进行实证分析,总结了影响华人银行发展的宏观因素,并对华商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3.
1998年7月泰国货币开始大幅度贬值,从而引发了一场被称为是“90年代继海湾战争、苏联解体、北约东扩后的又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在东南亚各国经济中占三分之一比重①的华人经济在危机中受到强烈冲击,专家估计在很长时间内华人企业会沉寂下来。本文拟从三方面来阐述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华侨华人的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一、危机与华人经济在危机最严重时,仅香港一地主要华人股票、证券上市公司的市值“缩水”程度超过25%,损失愈3000亿美元②。不同的地区华企受影响的程度不一,印尼和泰国的华企所受影响最大,马…  相似文献   

14.
准确地解释亚洲危机产生的原因对设计最适合的反应和阻止未来类似的危机在亚洲或其他地方出现是很重要的。这场经济危机使泰国、韩国和印度尼西亚的经济损失惨重,并对亚洲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前景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有关这次危机的主要表现在世界上发生过相同危机的其他国家中也有出现过,而不仅仅局限于亚洲。特别令人记忆  相似文献   

15.
1985年,东盟各国一起陷入经济衰退之中。1985年它们的经济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分别为:新加坡-1.8%(1984年为8.2%)、马来西亚2.8%(1984年为7.6%)、印度尼西亚2.9%(1984年为5.8%)、泰国4.0%(1984年为6.2%);菲律宾由于有债务危机,经济持续衰退,1985年它的经济增长率为-3.7%(1984年为—4.5%,是自东盟成立(约20年前)以来经济情况最坏的一年(参看亚洲开发银行1985年年度报告书)。  相似文献   

16.
前言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过了8年时间,泰国经济已十分良好。对泰国的汽车及电气电子等领域的外国直接投资(FDI)不断增加,这反映了泰国稳定的政局和始终一贯的经济管理,以及从积圾促进自由贸易协定(FTA)的姿态所看到的对扩大对外经济关系的期待。过去20年期间,在泰国的外国直接投资累计额中,日本约占了40%,是最大的投资国。日本在金融危机后仍继续将泰国作为核心生产基地,现在有超过1200家的日资企业雇用了约40万名泰国人,积极地进行着企业活动。  相似文献   

17.
一、独立前殖民地产业结构的性质与特征东盟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在其政治独立以前均受西方殖民者的长期统治或支配。西方殖民者在其帝国主义阶段把这些国家的经济塑造成为它们工业制品销售市场、资本投资场所、原料供应地和廉价劳动力供应地,使它们发展成为具有畸形发展的单一种植制殖民地经济结构。这些国家的殖民地经济结构在社会经济体制方面的特征(这是殖民地经济结构的最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利用日本文部省海外调查费在马来西亚(1989年)和泰国(1990年)所进行的实地调查,以及出席在当地举办的“国际研讨会”,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外国企业与当地经济的联系问题。从国家工业化的观点来看,工  相似文献   

19.
一、危机后的经济发展趋势   1996年泰国经济已经开始出现衰退迹象 :(1)出口贸易增长率出现了 1 9%的负增长 ;(2 )经济增长率从 1995年的 8 9%下降到 5 9% ;(3)财政收支盈余额和国际经常收支盈余额缩小 ;(4)不良债权增大 ,金融市场趋向不稳定 ;(5 )下半年泰铢开始出现贬值。1997年 7月泰国爆发货币、金融危机。 1997年下半年泰铢大幅度贬值 ,股市价格暴跌 ,1997年泰国经济第一次出现了 2 5年以来的负增长 (- 1 8% )。自 1997年下半年起到 1998年上半年泰国政府采取了整顿金融体制和紧缩财政金融的政策 ,以稳定货币、金融市场。泰国政府于…  相似文献   

20.
泰国的货币危机历经几个月的跌宕起伏后,终于爆发了。这次泰国货币危机反映的问题之多,涉及范围之广,都是少有的,不仅在泰国国内引起强烈的震撼,而且波及东亚许多国家及地区。经历了10年高速经济发展后,这次泰国货币危机反应出经济结构调整的矛盾及金融体系长期隐藏的弊端,应引起有着相似经济增长模式的东亚国家的高度重视。一、货币危机始末泰国货币危机在1996年就显示出端倪:该年泰国经济增长率降到10年的最低点,仅为6.7%,比1995年低2个百分点。一直作为经济增长发动器的出口贸易急剧滑落,1992—1995年均出口增长高达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