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妙讽联弟     
《湘潮》1994,(1)
妙联讽弟欧阳秋曝(1893~1931),湖南隆回人。大革命时期担任过宝庆县督学和县农协执行委员长。他在六兄弟中排行第五,时人尊称为"牧五爷"。其弟欧阳昶是个锱铢必较的奸商,1925年冬在家乡办了个商店,店号"逢源裕"。开业那天,宾朋满座,欲请墨客写一...  相似文献   

2.
今年四月三十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青年最亲密的导师任弼时同志八十周年诞辰。八十年前,他出生在湘阴县塾塘乡唐家桥新屋(今属汨罗县弼时乡)的一个贫苦教师家庭。他在家乡读完初小,继赴长沙求学。一九二○年,十六岁的弼时同志在上海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随往苏联学习。一九二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四年回国  相似文献   

3.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视察时的讲话(摘要)(一九六五年七月五日)周恩来你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人来自五湖四海,哪里人都有。你们现在好像一个"小非洲",慢慢就成了一个"大非洲"。你们还要多吸收一些兄弟民族,可以先搞一些民族生产队。你们的材料我看过了,没机会跟...  相似文献   

4.
天空蔚蓝,阳光灿烂整个夏天我的城市都在修路。是的,在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上还有不少淤塞的血脉。打通它。一定要打通它。无愧于你背后的这面旗帜尊敬的市长同志果断的手势,挥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在拆迁和摧毁中创造和建设。我歌唱这沸腾的工地我欢呼这美丽的废墟为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一群流汗吃苦的男人太阳的铜液,镀亮了这些钢铁的脊梁。我叫不出姓名的兄弟一片盛开在阳光下的向日葵。每一次路经时我都会被你们感动我乡里乡亲的父兄叔侄就让我这样深情地称呼你们吧。的确,这是暂时的这是幸福中的烦恼。任尘土飞扬…  相似文献   

5.
又到回家过年时。在北方,遥望我的家乡贵州—那片充满了生机活力的层峦峻岭,那片把我抚养成人的“富饶的贫困”的土地,心中充满了思念。想回家过年!到车站、码头、机场一看,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川流不息0哪管“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哪管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从人群中,找个农民工兄弟打听,辛苦一年,为何把钱花在路上?他会毫不犹豫告诉你,家有妻儿老母、兄弟姐妹,还有祖宗坟墓、家乡水土,“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相似文献   

6.
变味的“家乡观念”袁园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家乡观念"已作为"关系学"的一门主要"学科",被许多地方、许多人充分利用了起来,"家乡观念"的经济效益也日趋可观。然而.当我们细细地品析一下某些人常常流于表、溢于行的那种"家乡观...  相似文献   

7.
变味的“家乡观念”袁园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家乡观念"已作为"关系学"的一门主要"学科",被许多地方、许多人充分利用了起来,"家乡观念"的经济效益也日趋可观。然而.当我们细细地品析一下某些人常常流于表、溢于行的那种"家乡观...  相似文献   

8.
李波  王欣 《当代贵州》2011,(12):50-51
日前,毕节学院的综合楼会议室,记者与35名学子进行了半小时的对话。 "我毕业后愿意做一名基层的采矿工人"、"我愿意办一个艺术培训学校,让孩子不要输在艺术的起跑线上”、“我来自新疆,我愿意将毕节作为第二故乡”、“我愿意留在毕节,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这些都是学生们充满激情和自信的真情表达。  相似文献   

9.
我叫陈沫,是北京大学的学生。提起北大,最容易让人想起的就是"五四运动",那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至今都让人难忘。"爱国"是北大的传统,更是北京这座城市与生俱来的气质。我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十几年的时间,身边的变化实在太大了!远的不说,就说我的老家高碑店村吧。高碑店村在东长安街延长线上,要说地理位置那是没得挑。  相似文献   

10.
正五四运动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是民族复兴的历史起点。它不仅促进了中国各地民众的觉醒,而且推动了广大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五四运动后,在北京求学的江西赣南籍知识青年,把自己所接触到的先进理论带到家乡,为改变家乡的面貌,为早期中共地方组织在赣南地区的建立和发展,为赣南苏维埃  相似文献   

11.
我的家乡在青海省乐都县,是一个远离县城、极为偏远、大山深处的民族乡,我高中之前的学业是在这里完成的。上高中时我第一次走出了大山,感到县城太美了,有那么多的东西吸引着我。在我的记忆中,家乡风景如诗如画,  相似文献   

12.
余秋雨 《党建》2014,(1):55-57
●中华文化的"生存底线",一直盘桓在我心中。●是天地,给了我们生存基座,因此也给了我们文化基座。●中华文化拥有三条最大的天地之线,那也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经纬。——余秋雨唐山大地震发生时,我正潜逃到家乡的一座山上研读中华文化经典。因地震,我联想到了祖先遇到天灾时创建的"补天"、"填海"、"追日"、"奔月"等等神话,一下子摸到中华文化的"生存底线"。从此,中华文化的"生存底线",一直盘桓在我心中。后来,我也以通行的学术方式研究了世界上14个国家在哲学、美学、艺术学上的种种成就并写成了好几本书,但很快就转回到了我的学术原点:只从文化人类学、  相似文献   

13.
金色十月     
离开农村老家已九个年头了,但我总不时想念家乡的人,总爱打听家乡的新鲜事儿。前几天,孩提时的伙伴来到我住在城里的家,满面春风地对我说:“你想不到吧?家乡公路修通了,我是坐首次班车来看望你们的!”  相似文献   

14.
毛胜 《湘潮》2014,(4):16-19
1904年4月30日,任弼时出生在湖南省湘阴县塾塘乡(今泪罗市)唐家桥的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任裕道,一生以教书为业,先后在家乡开办“时中馆”、“求志学堂”等学校。在父亲的指导下,年幼时任弼时就开始接受描红、习字、诵诗、绘画的启蒙教育。从1911年秋正式进入湖南省公立作民两等小学堂,到1924年7月离开莫斯科东方大学,这十几年时间是任弼时的学生时代,也是他在求知道路上逐渐成长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5.
陶铸三次回祁阳雷驰风陶铸生前对家乡祁阳怀有深厚的感情。五六十年代,他曾三次回到祁阳探望亲人,考察工作。即使在"文革"被迫害之际,仍念念不忘故乡,写下了脸炙人口的诗篇:"东风吹暖碧潇湘,闻道浯溪水亦香。最忆故园秋色男,满山枫叶艳惊霜、""我愿卜宅漓湘,...  相似文献   

16.
李大钊撤保轶事同海燕有一年暑假,李大钊和夫人赵纫兰回家乡乐亭县看望岳父,内弟赵晓峰恭敬地对李大钊说:"三姐夫,给我在外边找个事干吧!"李大钊认为晓峰读了几年书,年纪又轻,应该到外边见见世面,点头应允。李大钊回北平后不久,晓峰接到回信,见信上写道:"你...  相似文献   

17.
1991年12月,我从家乡江苏丹阳市应征入伍。从一名列兵一步步成长为一名团职干部,这20年来,在大家眼中我一直是一名"幸运儿"。因为许多机遇常常不经意间光顾我,似乎每一步都走得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18.
我原是某企业的处级干部1999年8月主动申请内退回到家乡承包100多亩土地,带领兄弟姊妹搞种植、养殖和旅游开发,走上了农村创业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19.
笔者长期在方志敏烈士的家乡江西省弋阳县从事编史修志工作。有机会经常出入担任家乡县志、地方党史顾问的方志敏烈士的堂弟方志纯同志的家,自然与方老夫人朱旦华同志渐渐地熟悉起来。我随许多老同志也称她"朱大姐",觉得自然亲切。与朱大姐初次见面大概是在1988年春夏之际。那时,方老已从"中顾委"委员的位置上退下来身体不算很好。我们跨进入院门后,看见朱大姐已立客厅门口迎候我们。  相似文献   

20.
朋友     
宋石男 《廉政瞭望》2012,(10):48-48
1991年5月,我参加“纪念五四运动72周年”演讲比赛,准备一亮相就大声呼喊:“72年前的今天,五四运动怒潮排空”,激情溅得一礼堂都是。其实我自己写的开头是“今天风和日丽。我来缅怀五四先驱”,老爸说压不住堂子,就给改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