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卧底侦查概念辨析卧底侦查是不同于普通侦查模式的一种侦查方式。一般的侦查是侦查主体自己去寻找并分析犯罪证据、收集犯罪线索从而破获案件。而卧底侦查则与诱捕有关,常常要利用秘密提供情报的其他人。因此,卧底侦查与侦查诱饵、线人等秘密侦查手段相似,但又不同于侦查诱饵和线人。侦查诱饵又称为“诱惑侦查”、“警察圈套”、“侦查陷阱”,它是指侦查机关为逮捕犯罪嫌疑人,以实施某种行业有利可图为诱饵,暗示或诱使其实施犯罪,待犯罪行为实施或犯罪结果发生后将其拘捕的特殊侦查手段。根据被诱惑者在被诱  相似文献   

2.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对涉及给付毒品等违禁品或者财物的犯罪活动.公安机关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可以依照规定实施控制下交付。”所谓“控制下交付”,是指在侦查机关的主管或监督下.允许非法或可疑物品、资金或者他们的替代品按照犯罪嫌疑人的意向继续流通,并据此查明此项犯罪和犯罪嫌疑人的特殊侦查手段。控制下交付最初是在毒品犯罪的侦查实践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作案手段、犯罪模式与“签名”特征都表征犯罪进行过程中某种形式样态,其内涵与外延均有差异:作案手段是指特定人或特定犯罪团伙所选择的犯罪的途径或方法;犯罪模式是以两个以上不特定的犯罪人或犯罪团伙的作案手段为基础而整理出的一套具有共通性的作案手段;“签名”特征是犯罪者因个人人格上的特质而强迫自己实施的一种“签名”式行为。明确区分三个概念的异同,有利于解决目前侦查实践中三者使用混淆的状态,准确把握三者各自的侦查价值,为侦查破案和犯罪预防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案件呈明显上升趋势,且犯罪手段多样化、智能化和隐形化,使侦查与反侦查的对抗日趋复杂、尖锐和激烈,对检察机关侦查人员办案素质和侦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认为,侦查员在钻研本职业务和现代技侦手段的同时,还应精修“五见”之功。一是要学会见缝插针。所谓“见缝插针”,是指在侦查过程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空间、证据等条件,不失时机地揭穿犯罪分子的谎言及骗术。此功“见缝”是前提,“插针”乃关键。要出击神速,善插快“针”。检察机关自侦案件的犯罪证据一般都在犯罪分子的…  相似文献   

5.
一、查办职务犯罪面临的问题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职务犯罪也呈现出新的态势,出现了新的情况,如犯罪手段智能化、技术化,犯罪更有隐蔽性、渗透性,中高级领导干部犯罪增多,犯罪金额增大,携款外逃人员增加等。这些现象的存在,对职务犯罪侦查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枝笔、一张嘴、两条腿”的传统办案模式已远远不适应侦查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杜鹃 《法庭内外》2021,(3):52-54
诱惑侦查是侦查人员或其安排的“特情”通过对侦查相对人使用诱惑手段,促使犯罪发生并当场破获犯罪的侦查手段。而其中“特情”是指侦查机关从社会人员中秘密选择用于协助侦查活动的特殊情报人员,与西方国家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所称的狭义上的“线人”近似,均用来指在警方的控制下为侦查活动提供线索或者协助警方开展侦查活动的公民。  相似文献   

7.
所谓诱惑侦查,是指侦查人员为了侦破某些特殊案件,对于潜在的追究对象进行某种程度的引诱,诱导其犯罪或者根据其犯罪倾向为其提供犯罪的机会和条件,然后在其进行犯罪时将其拘捕的一种特殊侦查行为。在我国,诱惑侦查常被称为警察圈套、陷阱侦查,有时又与特情侦查和秘密侦查发生着交叉重合关系。社会发展的多元化与刑事犯罪的复杂化导致应对犯罪方式的多样化,传统诉讼手段在面对一些具有高度隐蔽性、组织性的犯罪(如伪造货币、贩卖假币、网络犯罪、组织卖淫等“无被害人”犯罪)时,往往力不从心。因此,现代西方许多国家纷纷采取灵活的诉讼手段…  相似文献   

8.
《中国检察官》2010,(11):F0002-F0002
5月28日-29日,由中国检察官杂志社主办、山西省乡宁县人民检察院承办的“贿赂犯罪侦查谋略与技巧”研讨会在山西省乡宁县隆重召开。来自全国21个省市检察院的40余名代表围绕“贿赂犯罪的审讯技巧”、“贿赂犯罪侦查逻辑与特殊侦查措施的应用”、“贿赂犯罪证据的特点及审查与运用”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反贪污贿赂是正义祛除邪恶的斗争,也是智谋与狡诈的角逐;犯罪侦查是法律形式的政治斗争、对敌斗争,是深邃的智慧活动。“三十六计”荟萃了兵家韬略,取克敌制胜之精华,是用智用谋的经典,经历代而不衰。这正是侦查犯罪所需的,为侦查理论所推崇。这一点对于侦查贪污、贿赂等高智能犯罪尤为重要。深信随着反贪污贿赂斗争的深入开展和侦查技能的不断提高,“三十六计”将会在犯罪侦查中得到广泛运用。本文发掘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借鉴“三十六计”中“瞒天过海”的谋略,结合贪污、贿赂犯罪侦查的理论和实践,阐述了贪污、贿赂犯罪侦查…  相似文献   

10.
陈健 《科技与法律》2003,(1):115-116
“陷阱取证”是主要用于刑事案件的一种侦查方式 ,又称为“侦查陷阱”、“警察圈套”。在对一些特殊刑事案件的侦查中 ,如犯罪行为具有组织性、隐蔽性、甚至无被害人的情况下 ,包括贩毒、行贿、组织卖淫、伪造货币等案件 ,侦查人员为了获取犯罪嫌疑人犯罪的证据或线索、抓获犯罪嫌疑人而隐瞒身份 ,利诱或暗示被侦查对象实施犯罪行为的一种特殊侦查手段或方法。“陷阱取证”主要包括两种形式 :一是机会提供型取证 ,是指被侦查对象已有犯罪意图 ,侦查圈套只是使这种犯罪意图或倾向暴露出来或只是促使其实施具体的犯罪行为 ;二是犯意诱惑型取证…  相似文献   

11.
吴云 《中国律师》2008,(1):66-68
“诱惑侦查”一种特殊的侦查手段。在打击各种严重的社会犯罪尤其是涉毒犯罪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诱惑侦查起源于法国大革命前期.当时是为了镇压资产阶级革命。而诱惑侦查真正运用于刑事侦查领域却是在20世纪的美国。后来诱惑侦查逐渐被日、英、德等国所吸收并对其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前职务犯罪的手段越来越隐蔽,犯罪嫌疑人的反侦查能力越来越强,往往在实施犯罪后转移赃款赃物,订立攻守同盟,构筑牢固心理防线。面对这种情况,运用传统的“由供到证”的办案模式往往难以突破案件,只有转换思路,通过查获赃款赃物等手段获取犯罪证据,才能“由证到供”,最终突破案件。  相似文献   

13.
走私武器弹药是一类严重的犯罪行为,其犯罪主体、作案渠道、行为手段、社会危害、侦查难点均存在着特殊性,必须予以高度关注。为有效打击走私武器弹药的犯罪行为,需要综合运用控制下交付、技术侦查、网络侦查、侦查协作等多种侦查手段。对此类犯罪的预防,需要从加强海关监管、市场监管、网络监管、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完善情报信息交流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贿赂犯罪的证据特点及证据适用规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培育、发展和形成过程中,贿赂犯罪出现了新情况和新特点。尽管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以及对经济犯罪分子打击力度的进一步加强,贿赂犯罪活动受到一定遏制,但同时,犯罪分子作案手段日趋隐蔽,反侦查、反审讯的经验亦愈加丰富,加之犯罪分子收受财物过程中证据的“一对一”特点,致使这类犯罪呈现出立案难、查证难、定罪难的新态势。针对犯罪手段的新变化,如果仍然坚持传统的犯罪理论、保守的分析方法、落后的侦查手段,将难以达到预防犯罪、惩罚犯罪以及消灭犯罪的目的。因此,探讨贿赂犯罪证据的特点,研究和借…  相似文献   

15.
元静 《天津检察》2006,(6):48-49
当前,我国反贪案件的侦查模式基本上属于“由供到证”的侦查模式。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犯罪线索、通过讯问犯罪嫌疑人获取更充分信息后,再以嫌疑人口供为基础搜集其他的证据。如果收集的其他证据与犯罪嫌疑人的口供有所出人,就继续讯问。如此循环往复,整个反贪侦查程序基本上都是被动地围绕嫌疑人口供进行。这种“挤牙膏”的侦查模式极大地制约了反贪部门的侦查成本和效率。笔者认为,为适应反贪侦查的严峻形势,提高侦查效率,采用秘密侦查不失为一种切合实际的选择。秘密侦查是指经过严格的批准程序,在严密的指挥和监控下,秘密使用跟踪、设伏、录音监听、摄像、伪装潜入等合法的手段,掌握侦查对象的动向,控制其活动,从而发现和揭露犯罪的一种侦查方法。秘密侦查对于反贪污贿赂案件的破获具有巨大的效应:  相似文献   

16.
俞永梅 《法学杂志》2003,24(1):36-37
秘密监听、录像权是指采用秘密手段获取与犯罪有关的言词及相关行为的一种技术侦查手段。 1 996年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未将秘密监听、录像作为法定侦查手段加以规定。但是 ,1 993年通过的《国家安全法》明确规定 :“国家安全机关因侦查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需要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 ,经过严格的批准程序 ,可以采用技术侦察措施”。 1 995年通过的《人民警察法》也规定 :“公安机关因侦查犯罪的需要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 ,经严格的批准程序 ,可以采取技术侦察措施。”而检察机关在查办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时 ,却没有有关的法律规定可以采…  相似文献   

17.
杨扬  刘海辉 《政法学刊》2009,26(4):83-85
通过现场勘查,就是要查清事件的性质,即研究和了解犯罪分子作案情况、作案动机和手段;研究和了解犯罪分子本人的特点和特征;发现和提取犯罪分子作案遗留的痕迹、物证;为侦查破案提供各方面的犯罪信息。侦查人员依靠这些犯罪信息,“再现犯罪”,确定侦查范围,制定侦查计划,采取侦查措施,进行侦查破案。  相似文献   

18.
张明 《法制与社会》2013,(29):116-117
随着社会的发展.刑事犯罪亦日趋复杂化。一些具有高度隐蔽性、组织性的犯罪,已经对传统的“回应型侦查”侦查行为提出了挑战。为更有效的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与之相时应的“主动性侦查”措施越来越被侦查机关广泛的采取。但为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住宅权、名誉权等重要公民基本权利,遏制非法的搜查、诱发犯罪等活动,必须对主动性侦查的程序进行严格的规制。  相似文献   

19.
研究犯罪特点提高侦查水平福建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郑义正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认真研究分析贪污贿赂等经济犯罪变化发展的特点,掌握犯罪的基本规律,及时总结侦查经验,不断提高发现犯罪和综合运用各种侦查手段证实犯罪的能力,对于深化查办大案...  相似文献   

20.
“诱惑侦查”新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诱惑侦查作为一种正式的侦查手段,始于大革命前的法国。当时的统治者路易十四为了维护其统治,将诱惑侦查作为一项捕捉革命党人的特殊政策,用于镇压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而诱惑侦查作为专业术语则源于美国。美国早在1930年前就对此展开了充分研究,并形成了为诸多国家得以效仿的学说和判例。近几年来,为了破获常规侦查手段无法侦破的“隐蔽性无被害人案件”、“有组织犯罪”以及其他新型犯罪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