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往今来,世间诸多烽火都是由领土之争点燃。中东地区几乎毗邻接壤的国家都有边界纠纷。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伊朗与阿拉伯国家、沙特与邻国是中东边界纠纷的三个核心。具体而言,有以色列与巴基斯坦、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和埃及的被占领土之争,两伊就阿拉伯河主权与一段陆地之争,伊拉克与科威特领土之争,伊朗与阿联酋就阿布·穆萨岛和大小通布岛之争,沙特与阿联酋就布赖米绿洲之争,沙特与也门就马里卜、焦夫、哈达拉毛等领土之争,沙特与卡塔尔就欧戴德地区之争,等等。边界争端是中东地区长期动乱不安的主要原因。自二战以来,中东…  相似文献   

2.
:国家即state,原本是封建意义上的词汇,在中世纪晚期逐步被君主国和共和国赋予了多重含义。马基雅维里认为,独立强盛、权力机制和法律秩序是马基雅维里国家观念的三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受到当时君主国家观念的影响,并同共和国的传统有所区分。马基雅维里的贡献在于将国家从权力归属和传统共和主义对至善的追求中独立出来。以权力和法律加以定义,遂演变成为现代意义的政治概念。  相似文献   

3.
1999年,中东许多国家经历了重大政治变故,包括大选、领导人变更等,使中东政治局势起伏跌宕,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一年来近半数中东国家发生的重大政治变故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君主国老王去世新王即位(约旦、巴林和摩洛哥),共和制和立宪国家进行总统或议会选举(叙利亚、阿尔及利亚、土耳其、以色列、科威特、埃及、突尼斯和也门等)。迄今为止,今年中东国家政局的诸多变化尚未引发巨大的政治动荡。因此可以说是“有惊无险”。如此普遍的政治变故无论对中东社会发展还是地区政治局势都将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它反映出中东政治变革之风,例如…  相似文献   

4.
2011年,中东北非阿拉伯国家发生的群众运动导致了埃及、突尼斯、利比亚等国政权的倒台,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沙特阿拉伯为代表的君主制政权则保持了相对稳定。基于以往研究提出的各种因素分析,提出动态多元平衡理论,并以此为分析框架,解释沙特王室治国理政的过程,说明其能保持稳定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黄灵 《瞭望》2002,(14)
为期两天的阿拉伯联盟第14届首脑会议3月28日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闭幕,22个阿拉伯国家的领导人或代表出席了这次大会。这是自去年关国“9·11”恐怖事件发生以来在中东地区举行的第一次首脑级会议;而在此前一个多月,沙特王储又提出有关解决巴以冲突的新建议并提交大会讨论,因此这次阿拉伯领导人的聚会备受外界关注。  相似文献   

6.
东京专电 日本首相海部俊树从9月28日至10月9日对美国、埃及、约旦、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和阿曼进行了访问。海部这次出访重点是中东五国,是日本首相12年来对这个地区的首次出访,也是海湾危机爆发以来西方七个工业化国家中第一位高级领导人对中东五国的访问。海部此次出访立足中东,面向全球,透露出日本外交随着国际局势的急剧变动以及自身经济实力的迅猛增强,将采取“不仅出钱,而且出人员、物资和智慧”的新方针。这是日本外交政策一个新的重要动向。  相似文献   

7.
9月12日,日本首相村山富市抵达沙特吉达开始了为期8天的访问沙特、埃及、叙利亚、以色列、约旦和巴勒斯坦自治地区中东之行.这也是日本内阁总理大臣首次出访叙利亚、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自治区.舆论认为,村山此行具有双重目的:一为加强同沙特等中东产油国的经贸合作,巩固石油供给线,确保本国能源安全;二为介入中东和平进程,加深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加快跻身政治大同行列.  相似文献   

8.
开罗专电 国务院总理李鹏将于7月上、中旬对埃及、约旦、伊朗、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和科威特进行正式访问,以进一步巩固、加强和发展中国同这些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李鹏总理的这次中东之行,是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关系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中国和阿拉伯各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关系和友谊。丝绸之路是中国同西亚各国以  相似文献   

9.
第十九次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首脑会议于3月29日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降下帷幕。会议最引人注目的一个焦点,无疑就是通过了有关重新启动“阿拉伯和平倡议”的决议。这是阿拉伯国家以整体的名义向以色列再次发出和平信息。它向全世界宣告,饱受半个多世纪战争、暴力和冲突之苦的阿拉伯国家和人民,坚持和平的战略选择,渴望中东实现全面、公正的和平。会议为此决定采取具体措施,加强与联合国秘书长、安理会成员国、中东问题有关四方委员会(美国、俄罗斯、欧盟、联合国)以及中东和平有关方面的联系,以促使“阿拉伯和平倡议”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10.
沙特作为美国在中东的长期盟友与美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有着几十年非同一般的关系。在当前中东局势持续动荡的情况下,“基地”组织拿沙特开刀,不是第一次,恐怕也不是最后一次。  相似文献   

11.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理查德·艾伦在强调中东的重要性时说:“对于美国的利益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地区比中东更重要。” 这话在一定意义上讲不无道理。但是美国政府在中东推行的政策是否同中东对美国的重要性相适应,却是另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中东目前的热点是也门局势、伊拉克和叙利亚问题,但巴以问题还是中东未来潜在热点。埃及在塞西当选总统后能否实现政局稳定、海湾国家政体是否被冲击甚至被更换门庭、伊拉克库尔德区的分裂图谋能否得逞等,依然被国际社会所关注。1.也门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以沙特为首的联军对也门的轰炸  相似文献   

13.
王波 《瞭望》2007,(14)
不久前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召开的海合会外长会议再次向世界重申,海湾国家将开发自己的核计划。消息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有人担心,在已经动荡不安的中东将可能掀起一轮核竞赛。海湾石油国家决意发展核能,主要出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的原因,但主要还是为维护自身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美国国务卿赖斯1月中旬对中东地区进行了今年的第一轮闪电访问。短短四天时间里,赖斯先后访问以色列、巴勒斯坦、埃及、约旦、沙特和科威特等国家,并在科威特同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以及埃及和约旦八国外长举行了联席会议。赖斯的此次中东之行恰在美国公布对伊拉克政策调整几天之后,因此颇令世人关注。  相似文献   

15.
许梅 《瞭望》1991,(26)
7月2日至14日,李鹏总理将先后访问埃及、约旦、伊朗、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和科威特。这是海湾战争之后中国高级领导人首次出访中东,必将对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和加强中国与中东国家和人民的友好合作关  相似文献   

16.
克林顿政府上台之际,正是令人捉摸不定的中东政治气候再次阴云密布之时。以色列于去年底驱逐了415名巴勒斯坦人,致使中东和平进程陷于停顿,原定于2月份在华盛顿召开第九轮阿以双边和谈的计划告吹。如何重新启动停滞不前的中东和平车轮,这是克林顿政府在中东所面临的第一个严峻的挑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开始了他上台后的第一次中东之行,同时也是他的第一次对外访问。克里斯托弗从2月18日至25日先后访问了埃及、约旦、叙利亚、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黎巴嫩和以色列。按他的话说,他此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情况”,表明美国准备为中东和平“尽力而为”,同时也为了“估价各方是否也准备尽力而为”。但各有  相似文献   

17.
全球要闻     
《瞭望》1998,(18)
全球要闻(4月20日—26日)布莱尔中东之行有成效本届欧盟轮值主席国英国首相布莱尔4月17日至21日先后访问了埃及、沙特阿拉伯、约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这是欧盟为缩小巴以分歧、推动中东和平进程所作出的又一次重要外交努力。3月中旬,英外交大臣库克访问了...  相似文献   

18.
开罗专电 沙特阿拉伯国王法赫德3月1日在一项命令中宣布建立一个协商委员会,并敦促国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法赫德还命令6个月组成协商委员会并开始工作。此间的阿拉伯事务专家认为,这是沙特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将对沙特民主化进程起促进作用,也将对海湾君主立宪和家族统治国家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重点、难点也在于依法行政。因此,能否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严格依法行政,将从总体上决定我国能否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目前情况看,我国行政机关在依法行政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本文仅就影响我国依法行政的原因作一初步探讨。其一,我国历史上缺乏民主法制传统,人们法制观念淡漠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皇帝口含天宪,言出法随。法律实际上就是君主的命令,为了君主的利益,根据君主的意志由君主自己制定或批准的。它只要求人民遵守和服从,君主自己则不受约…  相似文献   

20.
积累政治遗产和孤立伊朗美国总统布什1月8日离开华盏顿,前往以色列、巴勒斯坦、科威特、巴林、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和埃及访问,拉开了布什2008年频繁外交活动的序幕。白宫发言人说,布什总统这次长达9天的中东之行,目的是为巩固安纳波利斯中东和会的成果,继续推进巴以和平进程。分析人士认为,布什此次中东之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