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区域经济从整体角度的协调发展已日益显示出必要性和迫切性。将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相融合,实行区域整体联动发展,已成为城市获得新的发展机遇、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如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及以京津唐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城市群,已构成全国的一级核心区,成为我国城市密度最高、经济最发达、活力最强劲的经济发  相似文献   

2.
民营企业在长三角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举足轻重长三角是我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与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并列为我国三大经济区域之一,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相似文献   

3.
建设武汉城市圈,是提升武汉经济实力、实现湖北走在中西部前列宏伟目标的战略举措.实施这一战略举措应当有重点、分步骤推进,而武黄鄂城市率先一体化具有突破口的作用和重要的示范意义.本文分析了武黄鄂城市率先一体化的基础和意义,并提出了武黄鄂城市率先一体化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珠江三角洲区域空间结构及其调控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0年代以来,由港澳珠江三角洲组成的大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1990年代率先开展了以协调与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群规划,并对区域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在总结珠江三角洲、大珠江三角洲、广东省及珠江三角洲等区域空间概念形成及发展制约的基础上,分析了大珠江三角洲的区域空间结构特点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充分利用大珠江三角洲的有利因素进行区域空间结构调控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小康》2016,(28)
正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守实体经济发展根基,以创新智造提升产业竞争力,以水韵特色擦亮生态品牌,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协调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民生事业发展和政府建设,全力打造"广佛创智之城、岭南水韵胜地",确保率先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三水,谓之淼城,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西北端,是中国四大古镇之一、广东省第三大城市——佛山市的五个行政辖区之一。这里因水而得名,西  相似文献   

6.
随着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业发展滞后的问题日益突出。一般而言,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的矛盾,并非只是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中带来的特殊结果,而是很多国家在经济发展进程中都曾出现过的普遍现象。解决的途径是要大力发展现代工业集中的城市经济,吸收农村劳动力,到一定阶段再集中精力发展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量减少,地理和社会环境差异较大,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这就决定了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中农业发展具有自身特殊性。一、农业劳动力过多与劳动力素质严重退化同时并存珠江三角洲在工…  相似文献   

7.
城市郊区作为城市与乡村的中间地带,在城乡统筹的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专家预测,城郊经济将是最有活力、最有希望的经济形态,是与城市经济、农村经济鼎立的第三经济增长带。当前,重庆市正大力实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发展城郊特色经济,有利于助推农户万元增收。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十年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小城镇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成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大特色。但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问题,本文以珠江三角洲小城镇发展为例,通过对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认识,探讨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及其对策。一、珠江三角洲小城镇发展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发展特点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充分利用毗邻港澳,华侨众多,商品经济发展历史悠久,生产条件比较好和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经济优势和政策优势,率先进行了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   

9.
徐晴 《台声》2004,(9):28-29
在中国未来开放进程中,约占中国经济总量1/5的环渤海区域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正在加速崛起。作为中目北方重要经济区域,环渤海地区对中国西部大开发、摄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拉动作用日趋凸现。而环渤海的经济中心城市——天津市,作为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人文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使之成为我国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就是在这样一个城市。台资企业抓住一个又一个机遇,日益活跃发展壮大起来。为天津市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未来开放进程中,约占中国经济总量1/5的环渤海区域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正在加速崛起。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经济区域,环渤海地区对中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拉动作用日趋凸现。 而环渤海的经济中心城市——天津市,作为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人文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使之成为我国来来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就是在这样一个城市,台资企业抓住一个又一个机遇,日益活跃发展壮大起来,为天津市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的建立及发展,环渤海经济圈正加速崛起。天津在城市快速扩展以及城市内容功能与空间关系的转变过程中,将津城定位于“环渤海经济中心城市、发达港口城市和北方重要金融中心”,天津的城市发展定位及发展战略,未来天津城市空间规划新格局及新城市中心的形成、城市中央金融区所构筑的国际化城市生活为人们所关注。  相似文献   

12.
郭远明 《半月谈》2005,(4):54-55
打开中国行政地图.你会发现江西省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紧紧相连,江西也是惟一一个与三个三角洲毗邻的省份。  相似文献   

13.
珠江三角洲是中国业已形成的经济发展动力。此外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带也将发展起来,并将在未来的年月里,加速中国经济的起飞。从长远看,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还将开创东亚地区(包括台湾)的新纪元,重新塑造本地区的地缘政治平衡。 在1980年代,珠江三角洲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过去10年里,其平均经济增长率每年超过13%。在某些城市,如深圳,10多年来其年增长速度超过50%。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面积为57平方公里,略大于法国,或占中国总陆地面积的5.6%。珠江三角洲大体上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南方四省的相邻地带。从1978年至1992年,该地区吸引国外直接投资计578亿美元,约占中国外资总量的53%。珠江三角洲的人口为1.47亿,占全国人口的12.6%。其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国的15%。 温故知新,珠江三角洲地区取得诸多成就的基本原因有二条:  相似文献   

14.
建立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问题刍议关振良,劳顺球15年前珠江三角洲率先引进了竞争机制,各市县彼此间开展了激烈的竞争。竞争的结果,一方面使珠江三角洲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城乡开始融为一体,初具规模的城市带逐步形成。另一方面,优质的广货逐步占领了国内市场,如顺德...  相似文献   

15.
从地图看广东,粤东粤西,形似一 只大鹏展翅翩飞的两翼。 就经济发展水平而言,粤东粤西,是处在广东珠江三角洲、东西两翼、粤北山区三个经济阶梯的中间带,正在加速开放发展,以发达的珠江三角洲经济链带动,步步跟进,缩短距离。 粤东区域,涵盖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四市,粤西地区,则包括湛江、茂名、阳江和云浮四市。 值得一提的是,汕头、湛江两个城市,作为东西两翼的中心城市和出海大港,其地位和作用非同一般。它们位居东西两条出海大通道的咽喉和交通枢纽,引导和辐射粤东粤西两翼区域的商贸与外向经济。 而如珠盘散落的东西…  相似文献   

16.
珠三角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江三角洲是指地处广东省中南部的珠江下游 ,全区总面积为54559平方千米 ,该地区由于面临南海 ,毗邻港澳 ,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历史上一直是我国的“鱼米之乡”。改革开放以来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人民充分抓住发展机遇 ,使该地区经济每年以平均20 .8%的速度增长 ,为全国平均增速的2倍多 ,成为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引起世界瞩目。目前 ,珠江三角洲不仅成为广东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 ,而且是我国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珠三角的农业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现代农业的基础设施、生产技术和手段、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7.
林宇 《前沿》2003,(4):41-43
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 ,融入世界经济合作的大家庭 ,对于经济处于转型阶段的广东、香港和澳门三地来说 ,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转变三地之间传统的合作思路 ,拓宽三地之间的合作领域 ,在WTO框架下探讨新的粤港澳合作模式 ,对于香港、澳门摆脱经济困境 ;加强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合作 ;将大珠江三角洲建设为未来二十年内亚太地区最具有经济活力的地区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粤港澳传统合作模式的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以来 ,粤港澳三地已经形成了互补互利、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经济合作关系。八十年代香港、澳门制造业北移 ,将珠江三角洲作…  相似文献   

18.
区域合作是加速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我国通过开展区域合作实现快速发展的区域不乏其例。像苏南、浙北的诸多城市和地区 ,就是通过参加长江三角洲的区域合作 ,实现了经济的持续、高速、健康发展 ;珠江三角洲的各城市、地区 ,更是在区域合作的推动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萍乡是江西的一个市 ,位居江西省的最西部 ,又属华东地区 ,也是华东地区的最西部。受行政隶属关系的制约和计划经济的影响 ,过去它一直是按照“面东经济”的要求 (即面向东方 ,以服务省内建设和策应华东发展为目标 )来匡范自己的经济发展战略。这种格局一直到目前都…  相似文献   

19.
唇齿相依粤港澳──访广东港澳经济研究会会长李华杰教授杨昆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广东与毗邻的港澳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对此,广东港澳经济研究会会长李华杰教授深有感受。李教授认为:“港澳地区从历史上、地缘上是大珠江三角洲的一部分,珠江三角洲...  相似文献   

20.
创新区域治理机制 推动都市圈一体化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志锋 《学习与实践》2005,(3):17-20,45
“多层次分割”:我国都市圈现状城市以其强大的聚集辐射效应和资源优化配置功能,成为经济增长和国家、地区繁荣的发动机。城市的实力代表着国家的实力,城市的竞争力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和地区的未来。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城市间的竞争正在由单个城市间的竞争转变为以核心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区域间的竞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1978年至2000年城市化水平由17.92%上升到36.09%,年均增长率是改革前29年的3倍。已基本形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翼三大城市密集区。这三大地区不仅是我国城市最密集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