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恩格斯以唯物史观为基石,以宗教解放与人类解放为着力点,以早期基督教历史的研究为契入点,从时代的经济社会关系出发,将宗教变迁与社会历史变迁紧密结合起来,探讨宗教与社会历史条件之间的深刻内在关联,分析宗教作为社会群体现世利益表达方式的形成机制。恩格斯的宗教研究与分析立场,为我们研究和看待中国的宗教问题和宗教现象、看待中国宗教与国家社会之间的关系、促进宗教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和社会认同有机体的整合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2.
《论犹太人问题》论述了封建主义和基督教国家中的人的生存,封建社会的瓦解与宗教解放、政治解放,以及人的解放等问题。这些论述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社会主义应该建立在一种科学的历史观的基础之上;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社会和谐”;实现人的价值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要求,但需要历史地分析。  相似文献   

3.
崔亚洲 《公安研究》2007,151(5):72-74
公安边防部队在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处突反恐工作,主要是针对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等严重危害国家利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活动。新疆公安边防总队长期处于打击“三股势力”的最前沿,应针对“三股势力”犯罪的活动特点,掌握十个方面的基本原则,科学组织战斗行动,坚决、彻底铲除“三股势力”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4.
卢刚 《长白学刊》2009,(4):80-85
法律信仰是我国法治国家进程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伯尔曼的“法律必须被信仰”的结论是在西方法律与宗教相互融通的框架下展开的。他在《法律与宗教》中,最终关切的是失去了法律的宗教日益失去其社会的影响,从而引起人们内心、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崩溃。而观照我国当下的法律信仰问题,在法律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缺乏法治传统与宗教传统的国家,过于强调法律信仰的作用,可能让我们忽视了真正的问题。一个国家的法治并不一定需要以民众的法律信仰为前提。  相似文献   

5.
正确认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提出,是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宗教问题的实践中取得的一项重要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一、“相适应”的提出  新中国建立时,我国各宗教在政治上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抉择。爱国与爱教有没有矛盾,两者能不能相统一 ?当时在我国天主教和基督教中就此展开了激烈讨论,其实质就是宗教要不要、能不能适应新中国、服务新中国。我国宗教制度实行重大改革后,在实践层面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打下了基础。之后由于我们党在处理宗教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基督教界“神学思想建设”的提出与实施 ,是中国教会“三自爱国运动”深入发展和宗教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体现 ;基督教神学思想的不断调整与发展是宗教适应社会和自身存在与发展的规律性反映 ;关注“神学思想建设” ,必须努力做好“提高认识”和“积极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7.
基督教与天主教的区别在我们的社会现实生活当中,基督教与天主教似乎就是一回事,因为在国际上基督教与天主教统称都是“基督教”、“耶稣教”。从教会历史上看,基督教与天主教原本就是一种宗教,后来经过发展、宗教改革后,分化为两个教派;从信仰上看,基督教的信仰与...  相似文献   

8.
伊斯兰教是既讲来世更着重讲现世的宗教。先知“穆罕默德所创建的伊斯兰教是以麦加的社会现实为出发点的,他在麦加的社会环境中孕育和发展的宗教思想,是中小氏族反对统治氏族和贵族意向在宗教上的升华。他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借助于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传统资料,大刀阔斧地改革部落宗教,建立了阿拉伯人的一神教体系”。所以,伊斯兰教从一开始就是适应环境,改革古老宗教而建立起来的宗教。当它经过一千三百年的发展,到了十九世纪时,它的哈里发所在的奥斯曼帝国“在许多地方落后,其原因之一,就在于宗教干扰了国家事务。一些落后分子,反对新事物,常常以宗教为借口”,阻挠改革,使奥斯曼帝国濒于崩溃。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我国实行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然而国外的宗教势力并不甘心就此退出中国,同时一些西方国家也一直把民族宗教问题作为遏制或颠覆社会主义国家和他们不喜欢的国家的重要手段。他们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手段之一就是通过宗教渗透以达到其目的。  相似文献   

10.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在思想意识上存在着基本矛盾。为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对内要正确理解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认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团结教内外群众;对外要抵制外来渗透和干涉,发挥宗教中的积极因素为维护社会和谐和安定团结服务。  相似文献   

11.
应勇 《今日浙江》2006,(23):38-3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也为人民法院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民法院责任重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要实现这个总要求,人民法院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和谐社会一定是法治社会,因为法治是和谐地实现自由和民主的保证。在当代中国,经济的市场化与政治、社会的民主…  相似文献   

12.
美国政教分离制度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是一个崇尚宗教的国家。早在1831年法国文学家托克维尔访问美国的时候,这位文学巨匠就曾发现“基督教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像在美国那样,对人们的精神思想,具有更大的影响力量。”根据纽约城市大学1990年开展的一次最大规模。最全面的宗教鉴定调查结果,在美国社会约有 92.5%的美国成年人信仰某种宗教。且美国国内的宗教种类繁多,其中基督教是美国国内最大的宗教,约86.2%的美国成年人都属于基督教徒①;另外还有犹太教、伊斯兰教、一神教、佛教、印度教以及印第安人宗教等等。虽然美国基督教人口占绝大…  相似文献   

13.
民主与法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房宁1.P2论政协工作的十大关系………………………………任玉岭1.P7加强地区协商民主力推社会和谐发展………………周天勇1.P102007年中国法治前瞻…………………………………刘武俊1.P13信仰危机与贪官之道……………………………………邵道生2.P8完善利益表达机制促进和谐社会构建………………………………………郑楚光周佳念杨志罡2.P10社会要稳定信访需畅通………………………………任玉岭2.P12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与“公共利益”…………马岭2.P14法治的悖论与语境…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社会依法为治的社会状态。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社会主义法治以人民利益为本位社会主义法治以人民利益为本位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国家“不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并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的一个基本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以前通常使用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只有一字之差。准确理解和把握“法治”和“法制”这两个词,是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精神的基础,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一、“法治”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在中国的新发展“法治”被党的十五大确立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16.
<正>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内容选自统编教材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八课第三框“法治社会”。第三单元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核心,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探究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与成就,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明确建设法治中国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的系统工程,进而阐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四项基本要求即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第八课第三框“法治社会”是在第八课前两框“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释心继 《世纪行》2014,(1):27-27
<正>妥善处理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促进宗教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挥宗教有关和谐共处的优良传统,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必将有助于整个社会健康有序和谐发展。因此,努力参与构建和谐社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是我们宗教界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的光荣任务和应尽职责。湖北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荆楚大地历史灿烂、文物荟萃,五大宗教齐全,佛教协会、道教协会、伊斯兰教协会、天主教爱国会、基督教两会机构完整,拥有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宪川 《新东方》2006,(9):28-30
实现社会和谐是古往今来人们不断追求的理想境界,也是人们向往的美好生活状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的和谐社会。它应当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得其所和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健全的社会,是稳定有序的社会,是社会资源兼容共生的社会,是社会结构合理的社会,是行为规范的社会,是社会运筹得当的社会。概括起来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六个方面全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及特征,也体现了构建…  相似文献   

19.
● 三股极端势力已成为政治极端势力操纵的工具。● 专家预测:“民族冲突最有可能成为21世纪的政治问题。”● 少数民族的权利往往与建立独立国家的权利混为一谈,如果抱定这种态度,那么在世界上就可能出现几千个经济上薄弱的主体。近一个时期以来,民族分裂势力、国际恐怖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打着所谓“民族独立”和“宗教自由”的招牌,在中亚频繁从事恐怖活动,对本地区及有关国家的安全与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对这些极端势力及其活动必须予以严厉打击,否则后患无穷。一民族分裂势力、国际恐怖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在两极对抗崩塌、世界…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历史上所谓的民间宗教与正统宗教的冲突,涉及到“个人与社会”、“宗教与权力”的辩证关系。运用禅宗的缘起式思维方式,有助于形成多元的、和谐发展的社会与宗教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