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在社会主义和谐音符下,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作为社会城市化建设中的一支主力军,其立足发展需要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而法律素质,是农民工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也是有待提高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而产生的新兴社会群体,也是中国社会的弱势群体,这与农民工权利意识的成长有一定的关联。农民工的权利意识的成长历程经历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两个重大的历史阶段。当前我国的农民工权利意识有很多特征,且在提升农民工权利意识方面有了一系列的对策。同时,加强农民工权利意识,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作为一个群体,在为城市的发展以及整个国家的各项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同时,其自身利益却遭受来自用人单位的侵害,遭受国家政策的不公正对待,所有这些都违背了自然正义,是不公平的。在当前形势下,探寻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障不仅关系农民工群体的切身利益,更关系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重大的法律及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4.
杜钊  刘婷 《法制与社会》2012,(25):38-39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需要有法律保障机制,只有坚持依法治国、坚持依法行政、建立完善的社会法律保障体系,形成全方位的法律保障格局才能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转型时期的社会环境下,各项制度处在完善的阶段,创业就显得尤为艰难,而对于弱势群体的农民工创业就更加困难,我国目前激励农民工创业的法律制度不是很健全。我国的税收优惠、金融支持政策、政府采购等都过多倾斜于大中型企业,对小型企业的税收优惠体系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本文重点从法律制度角度分析如何构建促进"农民工创业"的长效机制,提升地区就业水平,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为城镇带来新的经济活力和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6.
法律信仰是社会公众对法律秩序所内含的伦理价值的信仰,是人们对法律的忠诚、尊重、信赖并以之为最高的行为准则。社会公众的法律信仰对法治国家的形成、和谐社会的构建至关重要,文章分析了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培养社会公众法律信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论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农民工已经成为现今社会发展的重要生力军,然而在农民工日益增多的今天,侵害农民工合法劳动权益的情况却屡见不鲜,如何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本文在探讨当前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护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霍科 《法制与经济》2009,(20):13-14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农民工问题已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所谓农民工权益,是指农民工享有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等基本权利,及其依法获得的利益。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根本出发点,要以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劳动者的劳动权为核心。本文从我国法治建设的角度阐述了农民工问题,剖析了农民工权益受损的深层次原因,并根据自己的观点提出了一些维权措施。  相似文献   

9.
法律观是法律的灵魂,法律观的革命与变迁决定了法律的革命与变迁的方向。当代中国的法学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积极研究中国法学发展中的问题时提出应以人本法律观作为现代法治的基本理念,是贯穿法治始终的生命线,在新时期重构人本法律观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农民工问题已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所谓农民工权益,是指农民工享有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等基本权利,及其依法获得的利益。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根本出发点,要以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劳动者的劳动权为核心。本文从我国法治建设的角度阐述了农民工问题,剖析了农民工权益受损的深层次原因,并根据自己的观点提出了一些维权措施。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为改革开放做出了极大贡献,但没有享受其应得的公共政策。本文指出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客观上要求建立公正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2.
法律监督说理机制可概括为检察机关在开展业务工作中,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对具体案件、法律监督过程的处理结果所依据的理由进行分析、阐述及说明,让当事人和有关机关能够明白处理决定的原因和依据,从而为当事人和有关机关提供了一个与检察机关对话交流的平台,通过检察机关的释法论理和透彻阐述,使当事人和有关机关心悦诚服,有效减少因执法不公开、不透明,而造成的执法误解,引发的社会矛盾,最终达到促进社会和谐的一个良性执法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矛盾多发期,从法律制度层面对尊严权进行保护对于贯彻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现代心理科学对人尊严的科学理解基础上,对尊严权的法律内涵进行了界定,并从和谐社会建设的视角探讨了对尊严权进行法律保护的重要性,进而对尊严权法律制度构建进行了初步构建。  相似文献   

14.
刘方 《中国检察官》2008,(12):29-31
法律监督与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二者同样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客观要求。法律的正确实施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同和遵守,所以,构建和谐社会能够为实施法律监督创造必要的社会环境与条件;而现代社会的和谐与共振是建立在法治和正当秩序基础之上的。因此,加强法律监督同样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法制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速度的加快,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障问题成了亟待解决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农民工权益法律保障的现状入手,在针对农民工权益法律保障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民工权益法律保障的完善策略。对我国农民工权益法律保障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权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而保障弱势群体的人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当前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的人权问题日趋严峻,势必影响到社会的公正、稳定与和谐。因此,必须通过完善宪法、加强人权立法、确保执法与司法公正来逐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法律至上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晓青 《法学论坛》2007,22(3):24-28
法治是"中人"之治,它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和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只是底线水平,与和谐社会所要求的"君子"道德水平和所体现的对人的终极关怀是有距离的.法律至上的法治并不必然导致和谐社会,但它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当前农民工劳动权益遭受严重侵害,如就业壁垒、工资拖欠、社会保障虚无等。其原因既在于户籍制度,也在于立法执法,尤其是劳动立法存在很多不足。本文主要从完善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切实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等方面提出了立法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9.
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检察机关应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来强化法律监督,以更好地服务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对农民工的权益保护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由于多种原因,农民工成为劣势群体。他们的劳动权、健康权、政治权利、子女受教育权等权益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侵害,本文从制度保障、法律保障等角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