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康德论崇高,认为有力与量的崇高,前者是力量或气魄的巨大,后者则是体积的巨大。朱光潜先生则把崇高一词直接译为“雄伟”。“崇高”和“雄伟”,在我国古典传统美学范畴中则被称之为雄浑美。雄浑美在审美体验中属于阳刚美。我们这里所说的毛泽东诗词的崇高美,在传统美学中亦可称之为雄浑美、阳刚美。 中国非凡的革命历史造就了非凡的领袖毛泽东,他具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磅礴气魄和笼罩寰宇的气势,他胸襟宽广,审美视野开阔,他的五十首诗词以壮美的情思、恢宏的气势,震撼着我们这个古老诗国的诗坛。  相似文献   

2.
汪莎 《求索》2013,(8):101-103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美学的奠基人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建构了他的美学体系。他对审美与艺术的剖析在西方关学思想史上具有重大且深远的影响,他通过审美判断和艺术中关的密切联系分析出美的本质问题。辨别判断之美与艺术之关运用审美判断进行区分并详细说明了四个切入点,因为它是分析艺术之美的基础。艺术之美的根本点是判断之美,也就是取决于审美判断并高于判断之关。它与通过审美判断而得出的判断之美都是以无功利、无概念的形式为基础,但是并不是所有事物通过审美判断都能成为艺术,因为艺术是审美过程的提炼.是以美为根本点的最终形式。  相似文献   

3.
分析教师工作的实际,可将教师分为以下几种不同的品位:一、一般教师。对所教学科知识有较为系统的把握,对整体知识有一般意义的了解;教学中有审美欣赏体验,但教学活动未能做到水乳交融。尽管课堂上偶尔也会出现精彩场面,但很少能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激励和震荡。若借用画论语言来喻其教学活动,则可称其为“画匠”。二、教学能手。对所教学科知识了然于胸,留心于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艺术问题,并已尝到甜头;能准确简洁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很乐意听他的课并会评日:真棒!若借用传统画论术语来评论,他的教学可称之为“能品”。三、学…  相似文献   

4.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是从属于助治的,但又反转来给于伟大的影响“于政治。”将文化艺术引入《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中,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口素,又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一、将微型小品引进课堂教学教师叶根据教材内容,联系社会和学牛实际,编成微型小品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既活跃课堂学习生活,使课堂教学丰富多采,又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富首。如:讲授如一《思想政治》“热爱科学”一开匡时,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我便根据教材内容,结合部…  相似文献   

5.
立美与创化     
马克思说:“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审美属性是艺术的根本特征,教学艺术也是一种追求美的活动,具有审美性。一堂赋有艺术勉力的好课,就像观赏一幅名画,心旷神治,流连忘返;就像欣赏一首名曲,余音在耳,袅袅不绝c听一堂优秀教师的讲课,知识会像涓涓流水,伴随着美妙的音律,流进你的心田,潜入你的记忆,给你一种浓郁的美的享受。在教学中,教师把自己内心的审美情感融进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用真实的富于感染力的情感表现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他们的兴奋、愉悦的感受;把教学作用的触角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实…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工作的审美设计,就是把美学的基本原则,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对其主要要素——思想政治工作者、语言、方法等进行美的设计和改造,使教育对象在美的熏陶和体验中,在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中接受或改变某种思想和行为,从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和有效性。 一、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审美设计——风度美 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一言一行,均在教育对象的审视和评价中。因此,塑造一个令人心悦诚服的良好形象,对教育主体至关重要。 人格美。即思想品格和道德修养之美。思想  相似文献   

7.
不要忽视美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读就是表情朗读,是学生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和获得审美享受的基本途径,它把无声自视觉文字化为有声的听觉语言,把储存的信红符号载体还原成一种真情实感。美读像一根申奇的指挥棒,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入于目,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在听知大程中,品味其情调,明确其情理,激扬其情不。现行初中政治课教材可读性极强,适宜美卖的材料比比皆是。如初一“近代中国的苦会’一课中,对颇具感情色彩的材料《百年屈手的岁月》就要用悲壮激情、深沉的语音和仿o在压抑中爆发般的情调来读,使学生受到情”的感染,深切懂得个人的尊…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备课主要是“吃透教材”。这个观点如果还能成立的话,那么,备课人应当是青年教师或没有思想政治课教学知识的人。备课的主要任务应当是什么?答案就是要研究学生,并且进一步研究怎样把教与学统一起来。最高级的备课形式是什么?应该说你只要想做当代教师,最高级的备课形式是教育教学的科学研究,不注重研究问题的教师是备不出什么好课的。头脑中没有教育科学研究思想的教师备出的课很难有什么重大价值。备课中的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教师要不要看重自己。你要想在教学阶梯上往上攀登,你就应当相信自己有力量。这力量不仅仅来自…  相似文献   

9.
尊师重教     
尊师重教黄冬有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尊师表现为突出教师的崇高职业和地位。重教表现为强调读书的神圣地位。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全社会尊敬教师的国家,教师的地位极为突出。被誉为亚圣的孟轲把师与君相提并论。他说:“天降下民,作...  相似文献   

10.
对学生来讲,兴趣是最重要的。可以说,兴 趣就是动力,兴趣就是智慧,兴趣就是效率。政 治知识较为抽象,如果课中适当加点文学色 彩,可以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学好政治的兴趣。 那么,怎样在课中加点文学色彩呢? 首先,教师必须具备较丰富的知识,有一 定的文学才华和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给学生 一滴水,自己至少要有一桶水。 其次,注意加法,要加得自然,加得得体, 加得适度,加得有益。下面浅谈几种加法——— 在德育渗透中加。德育是政治课的一项重 要任务,因而在德育中加点文学色彩…  相似文献   

11.
这课书,共三个框题:一是“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二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三是“把理想变为现实”。这三个框都有自己的难点,怎样在教学中处理这些难点呢?本文就专门谈谈这个问题。一、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这个框题,要求把什么是理想、理想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理想的作用三点着重讲清楚。根据教材,从理论上并不难讲清楚。但讲完以后,有些学生并不认为一个人必须树立一个崇高的理想,原因是中学生对理想的作用缺乏感性认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多给学生点感性材料,帮助他们懂得:一个人只有树立了崇高的理想,他才可能开始真正的人生,生活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有幸在山东理工大学与张店七中的学生配合,给全省骨干政治教师进修班的全体学员执教了一堂省级公开课。“这样活跃的、有思想的学生,这样热烈的课堂气氛,这样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着实让执教者和听课者过了一把瘾。”几乎所有听课教师和我这个执教人都有如此感受。这节公开课,可以说是一节向传统教学观念挑战的思想政治课,是一节与灵感握手的思想政治课。我导演的课题是《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课堂进行到20分钟时,一切都按我预先设计的授课方案进行。说实话,讲这样的课,我心里很坦然,自觉驾驭这样的课堂很顺手。当课堂进入一…  相似文献   

13.
当我离开办公室,想到天真烂漫的学生,就会有一种愉悦涌上心头;当我走进课堂,看到学生仰望的眼神,就会有一种感动向我走来;当我投入地讲课,看到学生聚精会地倾听,就会有一种颤动拨打胸膛;当我写完板书,看到学生工整清楚的笔记,就会有一种感慨热情洋溢,这就是教师对职业的爱,这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为了这份爱,我追求着、奉献着、探寻着。在思品课中开展审美教育,是指利用美学原理,选择美好素材,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展示、思考、赏析,以增强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从而培育学生美好情感,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现象。  相似文献   

14.
要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阅读兴趣,需要发挥政治教师的主导作用,方能产生兴趣并形成习惯。我在两年来的教学中,尝试着采用了一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1.导入新课,弓l人入胜。兴趣是形成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想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一种“想知道”的心情,在课始的导语中,就要精心设计出能吊起学生“胃口’地悬念来,以激发其阅读欲望,这样去阅读兴趣就是显得较为浓厚了。如在学习初二教材中“资本家是怎样发财致富的”这一内容时.在导语中我先引用了一个故事,讲的是英国大作家萧伯纳身体瘦弱,宴会上,一个胖富翁讥笑他:“…  相似文献   

15.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示。职工对美的崇尚和追求,无论对单位还是对其自身来说无疑都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我们要充分认识审美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特殊功能,把审美教育切实渗透、贯穿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使其发挥出应有的效力。  相似文献   

16.
庄子的哲学从根本上讲是反美学、反审美的。他的这一思想贯穿其整个哲学体系中。 要弄清楚庄子的反美学思想,我们应当首先确定“审美对象”这一概念的特征。因为任何审美活动都必须要有审美对象。不论是唯物主义美学还是唯心主义美学,不论它们在美的本质问题上的分歧有多大,在一点上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审美对象必须是有象的(包括实象和虚象),并且,审美对象必须是可以感知的。黑格尔说:“美是理念,即概念和体现概念的实在二者的直接的统一,但是这种统一须直接在感性的实在的显现中存在着,才是美的理念。(着重号为作者所加)不去考虑“美的理念”正确与否,我们注意到这个理念必须直接体现在可感知的“实在”中,才能成其为美的理念。这个作为审美对象的“实在”显然是有形象的,并且可以被人的感官所感知。朱光潜认为:“‘美感的经验’就是直觉的经验,直觉的对  相似文献   

17.
高层点击     
《人大论坛》2008,(12):M0002-M0002
胡锦涛11月11日下午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说,我们深切缅怀刘少奇同志,就是要学习他的优秀思想、崇高风范、高尚品德,激励和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奋力把老一辈革命家开辟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教师的一生可以做好一件事,那就是“磨课”。教师离不开的人群是学生,教师离不开的地方是课堂,教师离不开的工具是教材。教师的教学就是在与学生的不断磨合中、在课堂的尽情表演中、在教材的灵活变通中,适应着学生的需要、促进着学生 的发展,也提高着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当前的“课改”新背景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摸索出了几条“磨课”的功夫,现将陋见介绍如下。 功夫之一:把课“磨”得生活 化,能离学生“近”一些 学生是一个“平凡人”,就像“逗号”,置于生活,来来往往不停留。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因此,政治课应降低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苗族与侗族的审美意识进行比较,指出其相同之处在于崇尚群体美、女性美。不同之处在于苗族崇尚力,赞美崇高,侗族崇尚智慧,赞赏秀美;苗族崇尚冲突美,悲剧美,侗族则偏爱和谐美与喜剧。与此同时,文章还深人分析了形成苗族与侗族审美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正>中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的重要时期,思想政治课程作为进行思想引导的主阵地,在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与养成、理想信念的梳理与培养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课程资源整合已成为思政课改革的主要举措。1.深入挖掘高中思想政治课相关资源。资源整合,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外、校园内外、生活内外等各方面的教育教学资源。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既要充分发挥课堂主导作用,更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