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春麟 《法学杂志》2014,(4):126-133
财产是财产罪的侵犯对象。我国传统观点认为,财产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公私财产。社会生活中,财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既包括动产,也包括不动产;既包括公共财产,也包括公民私人合法财产;既包括具体、现实的财产,也包括财产性利益。正确界定财产的概念,科学划分财产的种类,准确把握处理原则,对于保护公私财产、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关于在我国立法中确立公民环境权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摆在世人面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各国发展的重要战略。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如何在运用国家公权力对环境进行宏观管理的同时,更直接地赋予公民个体以环境权,使其具有维护自身环境利益的直接诉权基础和根据等等,这些矛盾和利益的协调有赖于国家立法的进一步完善。作为环境法理论基石的公民环境权是公民的一项应有的基本人权。为保障公民的环境利益,顺应世界人权发展的潮  相似文献   

3.
孔晓明  巩固 《法学论坛》2008,23(2):98-101
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本质是人的全面发展,其法制目标是人的环境利益平衡.以个人私益为出发点的公民环境权不能实现环境利益的平衡,环境利益平衡只能通过对公众环境利益的维护来加以实现.环境法对公众环境利益的维护主要依靠政府环境行政管理与责任制度和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我国<环境保护法>在此方面存在不足,应加以修改完善.  相似文献   

4.
论行政权的扩张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权扩张是以利益为导向,以国家公权力为支点,以内部规定为推行手段,将部门权力最大限度地进入公私法领域。其结果是损害宪法与法律的权威,侵害公民的私人权利,不利于法治国家的构建,因而有必要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5.
我国公民社会的产生与西方各国社会发展进程不同,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渐转型,建立了市场经济,推动了中国社会由单一性向多元性转化,为我国公民社会的成长奠定了基础,各种社会利益团体应运而生,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公民社会对我国社会的建设具有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公民社会的内涵和建设基础、我国公民社会发展的历程、现阶段我国公民社会的建设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指出促进我国公民社会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国家赔偿与民主法制建设李玉臻国家赔偿法巳经正式实施一年多,这对于保障公民权利,制裁违法行为,调整公私利益,制约行政权力,无疑将产生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将有利于密切党群、政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些积极的立法意图和良好的政治愿望,当然不...  相似文献   

7.
社会法在调整法律关系中既维护特定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着眼于全社会的整体利益的维护.而且,是以维护社会利益为根本特征,在维护社会利益的前提下平衡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与利益.它不同于以国家权力为本位的行政法,也有别于以个体权利为本位的民商法,是在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本位的前提下形成的、具有"公私混合法"的相对独立法域.由此,社会法上的责任与裁判都具有不同于其他法律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隐私作为隐私权范畴之一,“溢出”传统“私域”而向“公域”延伸.这种延伸使传统的私法保护模式陷入困境,同时也意味着公法介入保护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成为发展之必然.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横跨“公私”两大领域的这种“复合性”事实,使公私法“整合”保护模式成为“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法律保护发展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反就业歧视法治建设的重心在于构建行政实施机制。世界各国或地区反就业歧视法行政实施机制纷繁复杂、类型多样,既有基于私人利益的行政调解模式、行政裁决模式,又有基于社会公共利益的行政处罚模式、咨询促进模式,还有公私兼顾的行政执法加行政调解或行政裁决模式。我国反就业歧视法行政实施机制应当公私兼顾,采用行政主管机关加内设专业机构模式,通过行政执法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通过行政介入实现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我国反就业歧视法行政实施机制应加强公私合作,建立公私合作的行政裁决制度,设置行政责任,拓展公共利益的实现途径,公私合作共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0.
所有权社会化理论的流行有其社会和时代背景,但是,若不加甄别地对其加以肯定会酿成诸多恶果,诸如对私权的侵犯,对民众利益保护的不周.因此,对于此理论我们必须加以深刻反思,从而为维护私权莫定良性理论基础,进而建设法治的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11.
刘洪岩 《北方法学》2010,4(5):132-145
作为俄罗斯法治国家社会公民性型塑和公民权保障的重要表达形式以及俄罗斯公民与国家之间独特的直接对话方式的公民参与,正逐渐成为俄罗斯社会与国家二元互动关系中的平衡支点。公民参与的权利观在俄罗斯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早期的孕育和培养,并在俄罗斯现代社会公民参与的理论与实践中得以彰显。公民对国家治理的有序参与有力地推动了俄罗斯法治国家发展的进程和俄罗斯市民社会的发展与独立。公民参与正在成为俄罗斯维护公民权利及利益诉求、纠正公权力偏差、消除和预防违法行为以及预防腐败的一种有效方法和手段。在俄罗斯政府、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和谐互动过程中,公民不再是传统选择代议人的投票者以及公共服务与产品的消极消费者,正在逐渐成为自身利益表达、影响公共政策的有生力量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公共管理者的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12.
增进和维护公共利益是政府的职责,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为了使政府在实现公共利益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也为了防止政府滥用公共利益侵犯或限制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必要厘清公共利益的内涵,并正确定位政府与公共利益的关系.政府在界定公共利益时,要遵循相应的法律原则,建立规范透明的程序制度,保证公众的参与权与表达权.在做出征收等行政行为时,要进行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衡量,如果对公民权益造成损害不可避免,要选择对公民权益损害最小的方式进行.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不是对立的,在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的同时,也要强调对公民个人利益的保护,公民的信赖利益受到了损失,行政机关要对其损失给予合理补偿.  相似文献   

13.
与国家管理模式相契合的行政法,因过分夸大公私益紧张关系,过分强调行政优益性,过分聚焦行政行为,过分重视命令-服从,导致行政法逻辑的扭曲和行政法制化正当性的削弱。正在崛起的公共治理模式要求确立一种因认同而遵从的行政法治理逻辑。为此,第一要反思行政法的治理机理,通过维护公共理性来助成解决私人选择失灵问题,从收用行政、给付行政、秩序行政和合作行政四个方面统筹重塑公私交融的行政法利益基础。第二在"还原"行政法行动场域的基础上,依靠针对性的机制设计来塑造行政法主体角色。第三将认知和建构行政法的视角从行政行为拓展至交涉性行政关系,遵循比例原则,设定一个行政支配性/公民自主性组合关系的谱系。第四建构一套行政法商谈框架,运用360°商谈模式寻求行政法效力的普遍认同。本文认为,与此种治理逻辑相契合的行政法呈现为非对称性平衡,它集中体现为行政与公民双方在权能上的势均力敌。  相似文献   

14.
犯罪社会危害,就是指犯罪行为对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破坏。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犯罪行为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社会制度的危害,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社会秩序的破坏,对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及其他权利的侵害,对公私财物的  相似文献   

15.
论“个人信用权”——兼谈我国个人信用法制的构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商品经济时代 ,信用的法律涵义不同于传统道德与经济意义上的信义 ,而应成为自然人所享有的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利。信用权以个人信用和企业信用为主要表现形式 ,并以实现交易中的信用利益为内容。借鉴国外有关信用体制建设与维护的先进经验 ,从法律层面与具体的技术制度层面来建立我国个人信用法律体制 ,既是对公民人格权的保护 ,也是适应信用市场发展 ,引导和保护信用活动的正常进行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行政补偿制度是行政法领域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的行政补偿法律。现阶段,我国制定统一的《行政补偿法》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对行政补偿的原则、范围、方式、标准和程序等进行统一规定,有利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规范行政权力的行使,协调公私利益矛盾。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深入,诉讼已成为公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解决争议的重要手段。然而,借助诉讼这一合法形式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虚假诉讼现象也随之出现并日益活跃呈递增态势发展。2012年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第13条第一款规定:"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相似文献   

18.
传统与转型:坚守正义、守护良知和维护荣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律师是法律职业共同体中的一员,既要代表和维护委托人的利益,又要看重正义和司法公正。律师应当成为社会的一个阶层,构成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构成公民社会一个最成熟的层面,成为反对专制和建设民主的重要社会力量。新世纪初,中国律师随社会政治转型再次面临新的转型,律师将从传统职业角色中走出来.部分地转向社会公共事务和政治生活。律师职业转型应当适度保持传统本色,以实现社会正义为根本使命,以守护社会良知为职业本分,以维护共同体的荣誉为最高利益。  相似文献   

19.
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部分公民常常诉诸于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以实现自身利益。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形式和内容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对和谐社会建设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加快经济建设、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完善政治制度和提高广大民众政治素养等途径可以有效减少公民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行为,从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0.
刘宏强 《法人》2008,(10):62-64
什么是“代位政府诉讼” “代位政府诉讼”(qui tam action)是笔者对美国法律制度中普通公民基于《反欺骗政府法》(False Claims Act,FCA)为政府利益而提起诉讼的慨称,也有翻译为“公私共分罚款之诉”。达个名字来源干拉丁文“qui tam pro domino rege quam pro se ipso in hoc parte sequitur”,意为“代国王诉讼如同为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