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二、三年来,秘鲁各界人士对本国经济形势普遍感到关切,并就什么是秘鲁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秘鲁总理兼经济、财政和贸易部长乌略亚认为,当前秘鲁经济的三大问题是:就业不足、通货膨胀和农业发展停滞。秘鲁企业家则认为,当前秘鲁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五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1990年7月,阿尔韦托·藤森就任秘鲁总统时,面临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经济连续数年高负增长、恶性通货膨胀愈演愈烈、财政赤字连连突破历史记录、进出口贸易萎缩、国际储备负2亿美元、货物奇缺、物价飞涨……,秘鲁正处在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的深渊。然而,出乎人们意料的是,终过一年半的调整,藤森政府已使每况愈下的秘鲁经济出现了引人注目的转机。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3.
秘鲁的经济调整,自阿兰·加西亚政府执政以来搞得有声有色。加西亚政府在这方面一些新的探索性实践,引起不少议论,褒贬不一;已成为世人瞩目的一个研究课题。对此,笔者不揣冒昧,略陈管见。秘鲁现政府执政时面临的经济形势1985年7月28日加西亚政府开始执政时,面临着两个严峻的局面:一是由于“光辉道路”游击队活动所造成的社会动乱;二是秘鲁的经济处于非常窘迫的困境。在1982年下半年爆发的拉丁美洲经济危机中,秘鲁是受到危机冲击较严重的国家之一。1983年,这个国家的国内  相似文献   

4.
骆马是南美洲珍贵动物,它在安第斯山区人民生活中起着很大作用。一公斤骆马毛售价四百美元,一张骆马皮的价格高达六百美元。但是在历史上,由于殖民主义者的任意捕杀和长期掠夺,此后又没有采取保护措施,骆马的数量日益减少。到十五年前,在秘鲁及其邻国,骆马已濒于绝种。  相似文献   

5.
秘鲁同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关系。两国关系史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古代双方之间的文化接触;秘鲁在殖民地时期同中国的贸易关系;十九世纪后半期大批华工移入秘鲁以及两国政府的首次建交。  相似文献   

6.
秘鲁的铁路建设始自19世纪的"鸟粪时代",1868年以前建设规模一直较小。但在此后,伴随着鸟粪经济的繁荣,秘鲁政府开始热衷于修建铁路,并不惜为此大举外债,导致对外资的严重依赖。以工程艰巨的中央铁路和南部铁路建设为标志,秘鲁迎来了铁路建设的高潮。但是1876年爆发的债务危机使秘鲁的铁路建设陷于瘫痪,在《格雷斯合同》签署后,秘鲁铁路沦为外资控制。19世纪的铁路建设在秘鲁现代化进程中留下了很多深刻教训,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相似文献   

7.
自2000年4月大选以来,秘鲁政局持续恶化。5月28日,已连续执政10年的日裔总统藤森第三次当选,引起秘鲁国内抗议声高涨,流血冲突不断;9月14日,藤森的心腹、总统顾问兼国家情报局局长蒙特西诺斯在大选期间向反对党议员行贿的录像被曝光,导致秘鲁政局急转直下,藤森被迫宣布2001年4月提前大选和解散情报局;11月19日,藤森  相似文献   

8.
贝朗德是秘鲁的总统、执政党人民行动党的创始人。“秘鲁即学说”(El PerúcomoDoctrina)是贝朗德给自己的政治理论或哲学思想所取的名称。1956年贝朗德提出这一学说,很快便获得了不少追随者;后来形成一个以贝朗德为领袖、以“秘鲁即学说”为  相似文献   

9.
1973年,秘鲁和美国考古学家在秘鲁首都利马以南五十七点五公里的帕洛马,发现了一处古代村庄的废墟。1981年4月挖掘证实,这个墟废已有七千七百年历史,是迄令美洲大陆所发现的最古老的村庄废墟。  相似文献   

10.
2l世纪头10年秘鲁贫困标准持续上升,贫困率不断下降,收入分配也得到了改善。这主要得益于秘鲁连续多年的经济增长以及卓有成效的扶贫发展政策。这10年间,秘鲁宏观经济稳定,GDP增速在拉美国家中位居前列,家庭收入和支出均显著增长。秘鲁利用较充足的财政资源扩大了社会保障支出,设计并实施注重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和能力的发展型减贫计划,使其有能力参与经济活动,分享经济增长,减少贫困的代际传递。秘鲁虽然取得了显著的减贫成就,但城乡以及种族间存在巨大差异,贫困问题日益集中在农村和土著人群中,因此在未来的减贫政策方面,秘鲁应侧重平衡地区发展,实现机会的平等,提升贫困人口生存能力,从而消除贫困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1879~1884年,智利与玻利维亚、秘鲁为争夺南太平洋沿岸阿塔卡马沙漠硝石产地而爆发战争,在历史上通常被称为"南美太平洋战争"。这场战争的结局对于智利、秘鲁、玻利维亚3个参战国的近现代历史产生了延续至今的深远影响:战胜国智利基本占据了可带来巨额财富的阿塔卡马地区,为战后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战败国秘鲁失去了南部大片资源丰富的国土,"鸟粪经济"繁荣从此终结并导致国内政局的长期动荡;战败国玻利维亚则失去了宝贵的出海口而成为内陆国,给玻利维亚的国家现代化进程带来了严重束缚和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末秘鲁军政府实行的土地改革,是南美洲有史以来最激进的土地改革之一,在秘鲁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一些国家的专家和学者对这次土改作过不少评论。笔者在研究秘鲁农村土地问题的基础上,1985年4月至7月,在秘鲁西部太平洋沿岸地区和中部安第斯山区农村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地考察。本文着重就此次土改的性质、土改中实行的政策,以及农村土地问题的发展趋势等问题略抒管见。  相似文献   

13.
秘鲁阿普拉党的创始人阿亚·德拉托雷(1895~1979年),不仅是秘鲁,而且是拉丁美洲颇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政治理论家。他毕生撰写了二十多部专著和一百多篇政论文章。他的政治思想,集中反映了秘鲁和一些拉美国家民族资产阶级渴望改变秘鲁和拉美贫穷落后面貌、建成工业化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意志和愿望。阿亚在拉美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对外资必须既利用,又控制、限制和监督的思想,主张通过“反帝国家”与外资抗衡,通过“经济议会”把外资纳入国家经济计  相似文献   

14.
秘鲁是一个有古老文明的国家 ,有着丰富的文化和多样性生物资源。但是 ,今天的秘鲁人民并未因自己国家拥有丰富的资源而富裕起来 ,而大企业和大公司却在利用秘鲁的生物资源、原生资源和秘鲁人民世世代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知识大发横财。秘鲁政府已经做出决定 ,坚决制止任何对生物资源、基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的掠夺。秘鲁政府的任务是铲除贫困 ,建设更加人道和包容的社会。本文系秘鲁共和国第一夫人埃莲娜·卡尔普·德托莱多博士 (ElianeKarpdeToledo) 2 0 0 3年 1 0月 2 8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所作的关于生物多样性和秘鲁贫困的报告。  相似文献   

15.
墨西哥和秘鲁民族整合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西哥和秘鲁民族整合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韩琦墨西哥和秘鲁是拉丁美洲印第安人最多的国家,前者有600万,后者约832万①。但是,这两个国家的民族整合(一体化)却有着明显的差异,墨西哥的民族整合胜于秘鲁。这首先表现在人口和地理政治方面。到1970年,墨西哥...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初,秘鲁政府为了减轻沉重的债务负担、鼓励国内外投资者扩大对矿业和制造业的投资,对产业法进行了重大的修改。1982年6月修改后的第23407号产业法正式生效。该法废除了为国有企业保留某些经营领域的规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内外企业进行公平竞争创造了较为有利的条件。本文主要介绍1982年以后秘鲁关于跨国公司的立法。一、对股份公司经营公开化的要求秘鲁不仅在利马设有一家证券交易所,而且还建立了全国证券委员会,负责管理证券的发行和交易。秘鲁公司法规定,所有以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成立的公司,其股票均须在证券委员会注册登记,并有义务对下述情况向有关机构提交书面说明:公司给予创始  相似文献   

17.
50年代以前,秘鲁经济以第一产业部门(农业、畜牧业、渔业、矿业)为主。1957~1959年期间,由于国际市场对秘鲁主要出口矿产品铜的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外贸收入大幅度减少,农、牧、渔产品的出口又难以弥补损失,国民经济陷于困境。为扭转这一局面,进入60年代后,秘鲁历届政府十分注重发展工业,对产业结构进行了战略性的重大调整,力图使国民经济逐步走上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工业化道路。本文试就秘鲁60和70年代工业化过程对人民基本生活的影响,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秘鲁自然资源比较丰富 ,90年代以来的经济改革开放不断改善着贸易和投资环境 ,秘鲁成为具有吸引力的市场。1 0年来中秘经贸关系有了显著发展 ,两国政府的长远战略考虑为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开辟了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以来,秘鲁经历了持续高速经济增长,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债务和通胀水平低,宏观经济保持稳定.秘鲁的增长应追溯到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经济稳定和结构改革计划.21世纪以来的多数年份,国际市场对原材料需求强劲,世界经济环境有利于秘鲁这样的资源型产品出口国,秘鲁贸易条件显著改善,出口大幅增长,并成为拉美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然而,由于20世纪80年代秘鲁经济曾严重衰退,21世纪以来的经济增长主要仍属于恢复性增长.而且秘鲁经济对外依赖程度较高,目前全球经济仍充满不确定性,国际市场的巨大波动将影响其经济表现.不过,得益于经济繁荣期积累的财政稳定基金,秘鲁抵御外部冲击能力较强,未来一段时间内秘鲁经济增长将继续居于拉美地区前列.展望未来,要想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秘鲁必须提高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增加储蓄和投资.  相似文献   

20.
秘鲁早期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和工人运动领袖何塞·卡洛斯·马里亚特吉《关于秘鲁国情的七篇论文》(下称《七篇论文》)的中文译本(白凤森译,汤柏生校,商务印书馆1986年6月第一版),最近已跟广大读者见面。这是一件令人高兴和值得庆贺的事。《七篇论文》是马里亚特吉(1895—1930年)三十五年战斗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一部认识和研究秘鲁及拉丁美洲问题的经典作品。自问世以来已多次再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