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城市私有房屋买卖合同是双方当事人对城市私有房屋有偿转让的一种协议。但对这种合同的法律效力,有着不同的认识,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城市私有房屋买卖合同的有效成立,必须以办理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为条件,否则合同不能有效成立。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城市私有房屋买卖合同是要式合同,法律依据是,国务院公布的《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第6条规定:“城市私有房屋的所有人,须到房屋所在地房管机关办理所有权登记手续,经审查核实后,领取房屋所有权证;房屋所有权转移或房屋现状变更时,须到房屋所在地房管机关办理所有权转移或房屋现状变更手续。”因此认为城市私有房屋买卖不经产权转移过户登记手续,买卖合同不发生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2.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划拨土地上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甚有争论,出现无效论、未生效论与有效论的不同论调。对于无效论、未生效论所援引的《房地产法》及《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笔者以为值得商榷,不应成为认定无效或未生效的法律依据。司法实践中,应采取有效论处理纠纷更为妥当。  相似文献   

3.
在应然层面,区域合作协议对缔约主体具有拘束力。这种拘束力源于政府的诚实信用原则,其实定法依据是宪法上的法治国家条款、单行法条款和判例。区域合作协议也具有对缔约主体实现拘束的可能性,即被适用或被实施的可能性。实现拘束的机制是组织法机制和基于组织法的责任追究机制,动力在于公众的推动。涉及公众权利义务的区域合作协议,经立法程序或有利害关系的公众同意,对公众具有直接规制力。区域合作协议经组织机构实施,或通过行为法机制,对公众具有间接规制力。  相似文献   

4.
1998年国家实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单位在向职工出售住房时,与本单位职工签订了相应的房屋买卖或房屋置换合同。而出台于房改之前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房地产案件受理问题的通知》的这一司法解释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应予重新审视,人民法院应当与时俱进,正确认识房改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准确把握公房出卖的性质,正确看待单位与职工的民事法律地位及两者之间的关于房屋买卖的合同效力,将公房出售中的纠纷纳入司法调整的范围之内,及时化解矛盾,确定物权,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5.
刘倩 《法制与社会》2011,(29):114-115
和解协议作为刑事和解制度的基础,其中有公权力的参与,本质是效力待定的民事合同,刑事责任的追究与否的最终决定权在公权力方而不是协议当事人。实践中存在当事人、侦查机关等对和解协议认识不清的问题,本文从法理角度对其性质及效力予以分析并对司法机关在实践中如何掌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案情】 河北省登封市告成镇村民常迎昌在自己新买的摩托车被偷后,向当地派出所报了案。与此同时,自己也进行多方寻找。两个月后,他在一家修车铺发现了被偷的摩托车,便向派出所报了案。经派出所询问车主刘某,得知摩托车是刘某以500多元的价格从与失主同村的村民靳培然手中购买的,而此时,靳培然似乎已听到了风声,逃之夭夭。几天后,靳培然托人找到了常迎昌,承认摩托车是他偷的,并提出赔偿3000块,要常迎昌不要再告他。经过双方的多次说合,常迎昌决定收下对方提  相似文献   

7.
1995年以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实施,我国仲裁机构陆续重新组建,申请仲裁的争议案件日渐增多。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争议案件由于当事人之间缺乏有效的仲裁协议而不能通过仲裁解决。本文试就仲裁协议的法律效力作些论述,期望它对经济活动中的当事人多少有一些参考价值。仲裁协议是指经济活动中的当事人自愿把他们之间将来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争议提交某一仲裁机构解决的书面约定。它是合同的一种,具备一般合同所具有的法律特征。但它又具有一般合同所不具备的一些特征:第一,仲裁协议的目的是通过确定解决当事人之间争议…  相似文献   

8.
<正> 仲裁协议是双方当事人达成的将已经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一定法律关系的争议提交仲裁,并服从仲裁裁决约束的一种契约。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经济领域行政干预过多,当事人对于争议的处理方式缺乏选择权,因此,在仲裁制度中不可能全面实行协议仲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市场经济主体的独立地位已逐步为法律所确认,独立的经济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可以自  相似文献   

9.
作为独立的争议解决程序,当事人之间达成的调解协议是否具有约束力?司法实践中有看法认为可以反悔。本文从合同法的基本制度——“合同自由”的理解运用,结合英美合同法相关规则——“合意解决”、“待履行和解”及“替代合同”的比较研究,得出结论:合法有效的调解协议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并应可以通过司法裁判机关的确认得到强制执行,当事人并不能随意反悔。  相似文献   

10.
扶养遗赠协议的法律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的老人,特别是鳏寡孤独的老人,因身边缺乏子女照顾,生活发生困难,乃自愿与人订立协议,在生前或由对方供给生活、医疗费用,或由对方扶持照顾,死后则以自己的财产赠予对方。这种情况,是由于实际的需要。对双方有利无害,也可减少社会负担,且符合社会主义道德,在现实中也是大  相似文献   

11.
涉外仲裁协议的法律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以下简称《仲裁法》)已于1995年9月1日生效,该法第三章对仲裁条款作了专门规定;我国于1986年12月2日加入的《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公约》(以下简称《纽约公约》)也对仲裁协议作了明确规定。本文拟结合上述法律规定,对“涉外仲裁协议的效力与准据法”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以期寻找当前涉外仲裁工作中几个重要问题的解决办法①。一、涉外仲裁协议概述涉外仲裁协议,是指在涉外经济活动中,双方当事人对他们将来可能发生或业已发生的争议交付仲裁解决的一种书面协议。根据各国有关的仲裁法规和国际公约…  相似文献   

12.
1986年7月10日,王某经朋友夏氏介绍与刘某相识,后王、刘口头协商决定将目前王某居住的一间私房卖给刘居住。在夏氏的参加下,双方议妥价格为6000元,并言明房款分两次付清,每次3000元,王某协助刘某办理房屋过户手续。同年9月11日和11月7日,刘某按协议约定两次将购房款6000元交给王某,款付清后,王某将房屋腾出交由刘某居住,并将房屋所有权证书和自己的私章交给刘某,以自己工作忙为由让刘某自己去办理房屋过户登记手续,刘某发现房屋所有权证书载明房屋所有权人是王某的二伯父,便向王某提出异议,王某即向刘某讲明了其二伯父的赠与…  相似文献   

13.
1986年7月10日,王某经朋友夏氏介绍与刘某认识,后王、刘口头协商决定将目前王某居住的一间私房卖给刘居住。在夏氏的参加下,双方议妥价格为6000元,并言明房款分两次付清,每次3000元,王某协助刘某办理房屋过户手续。同年9月11日和11月7日,刘某按协议约定两次将购房款6000元交给王某,款付清后,王某将房屋腾出交由刘某居住,并将房屋所有权证书和自己的私章交给刘某,以自己工作忙为由让刘某自己去办理房屋过户登记手续,刘发现房屋所有权证书载明房屋所有权人是王某的二伯父,便向王某提出异议,王即向刘某讲明了其二伯父的赠与意向。1986年11月18  相似文献   

14.
人民调解协议是否应该具有法律效力?这是司法实践申面临的实际问题,笔者以为,人民调解协议没有法律效力。如果脱离我国人民调解工作的实际情况,硬性改变人民调解协议性质,不仅在理论上站不住脚,而且无益于司法实践。具体理由如下:首先,如果人民调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则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法律地位要改变。因为任何社会组织所享受的权利、承担的义务,都与它的法律地位相一致,从事调解工作的主体是人民调解委员会,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是在基层人民政府和人民法院指导下,用说服教育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本专栏自组织“司法助理员裁决权效力”探讨以来,全国各地司法助理员对这一问题都有了较为明确一致的意见,关于裁决权的具体规定已得到司法部的重视。为了把讨论引向深入,本期组织两篇“对人民调解协议效力”的讨论文章,以期加深对人民调解制度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6.
医疗纠纷和解协议法律效力审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上讲医疗纠纷非诉讼解决方式包括仲裁、调解、和解等方式,笔者在本文中只对医疗纠纷和解协议在实践中的法律效力加以探讨,使医疗纠纷和解遵守法律规定,以确保协议的生效和执行。  相似文献   

17.
延期还款协议的法律效力浅析高占臣贷款合同履行期满后,借、贷双方未经担保人同意,相互达成延期还款协议,在未超过贷款纠纷的追诉时效、债务人延期期后仍不能履行债务时,贷款人是否仍有权请求保证人连带承担原担期间的担保责任,对此,有肯定说和否定说两种观点。笔者...  相似文献   

18.
魏月霞 《法制与社会》2013,(25):266-267
夫妻忠诚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婚姻的契约性、婚姻的伦理性和道德的法律化为承认夫妻忠诚协议的法律效力提供了理论基础。目前,我国关于夫妻忠诚协议的法律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导致司法适用不统一,影响了法治的统一和司法公正,亟需从立法上对夫妻忠诚协议法律效力作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9.
免费电子邮箱ISP提供服务的无偿性并不能排除邮箱用户享有与普通消费者同样的权利,虽然用户的权利可能不会得到像普通消费者一样完全的救济。在对服务协议的效力进行解释时,要兼顾交易的效率和对电子邮箱用户的保护。在确定纠纷管辖权和适用法律时,传统合同法上的相应原则仍然有其生命力,但应结合电子合同及网络空间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完善。  相似文献   

20.
(一) 仲裁就是双方当事人自愿把争议交第三者居间公断,并执行其裁决的一种制度。据说早在古罗马时期就已被采用,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国际贸易的发展,不仅用仲裁解决国内纠纷,也用于解决国际经贸和海事纠纷。本世纪以来,国际商事仲裁更得到各国的普遍承认和广泛应用,并相继通过立法确认仲裁制度。国际上还通过了1923年《仲裁条款议定书》和1958年《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