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视野     
村民自治的概念 何泽中在《法学评论(武汉)》2001年第1期撰文提出,村民自治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综合概念。一、村民自治是自治理念性概念。主要体现在自由理念、民主理念、权利理念三个方面。自由理念是权利理念的根据和基础,民主理念是权利理念的保证,权利理念是自由理念和民主理念在自治理念领域的具体化。二、村民自治是制度性概念。村民自治是一种基层制度概念,是农村基层政治制度、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农村社会管理制度、农民组织制度概念。三、村民自治是基层治理模式概念。其特点是国家对农村治理由直接转为间接;广大…  相似文献   

2.
张德笔 《创造》2003,(5):26-27
村民委员会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农村最广泛的实践形式之一,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举。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有利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好的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相似文献   

3.
最近,淅川县140名县级农民人大代表分头深入全县16个乡镇的80多个行政村,对村务公开工作进行检查。此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淅川县人大常委会认为,村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而县级农民人大代表来自基层,熟悉基层,最能反映农民的意愿和呼声,充分发挥农民代表在农村民主建设中的作用,是对政府工作监督的延  相似文献   

4.
一、充分认识实行村民自治的重大意义 ,切实增强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活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扩大农村基层民主 ,实行村民自治 ,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在农村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个民主制度 ,对于维护农村的稳定 ,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实行村民自治 ,有利于加强村委会建设 ,确保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基层的贯彻落实。村委会是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础 ,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是其他任何组织不可替代的村级组织…  相似文献   

5.
曹茂 《思想战线》2004,30(3):14-17
20世纪末,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开始了村民自治的实践,而云南是全国最后一个推行村民自治的省份。在实践中,村民自治对于维护农村社区治安,合理利用社区资源,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增强农民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村民自治工作在云南来说还是新事物,在工作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要实现真正的"村民自治",还需积极创造民主的政治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6.
杨跃辉 《创造》2002,(2):40-40
村民自治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广大农民的又一伟大创造,是我国农村社会进步的又一壮举,是顺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对亿万农民伟大创造的进一步肯定。江川县于1999年10月—12月在全县开展撤村建委工作,村民自治进入实施阶段。村民自治在农村推广后产生了强烈反响,有人称是“全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历史性工程”,有人称是实现了“庄稼人的夙愿”,还有人称是继新中国诞生后农民翻身得解放,从政治上成为国家的主人和土地改革使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农民当家做主之后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这条泥腿子踩出来的路,是奔向未来的…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不断完善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基本内容的村民自治制度,着力推进村级民主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政治保障。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为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种制度中民主选任机制、民主商议机制、村务公开机制和权力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8.
王雄平 《政策》2002,(12):42-43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在农村普遍推行。 今年,我省31162个行政村陆续进行了新一轮村委会换届选举,选出了村民满意的村委会领导班子。本文反映的武汉市村民换届选举的情况,是全省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9.
马学军 《政策》2004,(10):55-57
远安县辖6镇1乡、112个行政村,总人口19.5万人。近年来,我们按照中央、省、市的统一部署,积极推行村务公开,着力强化民主管理,大力开展村民自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干部廉洁自律,促进了全县农村三个文明建设。2001年,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村民自治模范县”称号;2003年,被国家民政部授  相似文献   

10.
唐秀玲  杨川 《传承》2006,(7):10-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不断完善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基本内容的村民自治制度,着力推进村级民主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政治保障.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为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种制度中民主选任机制、民主商议机制、村务公开机制和权力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1.
饶宏斌 《前沿》2003,(12):89-92
我国有 1 3亿人口 ,九亿人口在农村 ,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内容和基础 ,它是关系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我国农村的村民自治制度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 ,是我国公民直接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 ,形成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基本内容的村民自治制度。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这样的新形势新任务条件下 ,不断完善村民自治 ,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  相似文献   

12.
近20年来农村民主选举的实践,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和村民自治的进步,逐渐增强了村民和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民主法制意识,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农村民主选举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需要通过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全面落实村民自治制度,结合农村实际完善选举法规,加强培训、示范和引导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村民自治中的“贿选”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中的村民自治,是一种农民的自发创造和国家强制性制度变迁相结合的产物。在总结各地农村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1982年《宪法》与1998年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确立了村民自治的基本制度。从法学的角度分析,1982年《宪法》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质上确立了: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中公共权力的合法性的主要来源。从村民自治的实践来看,民主选举是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基础,没有合法有序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都将是空中楼阁。但是在目前的村民自治的民主选举实践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贿选”问题因其…  相似文献   

14.
刘友田  刘洪仁 《前沿》2006,(9):201-206
村民自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壮大村级经济,加强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村民自治在新形势下具有重大意义,但在当前实际运作中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需要大力加强对策研究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5.
地处鄂西北武当山南麓的谷城县,是海拔100o米左右的山区。山区的春天总要比平原来得迟缓,但村组织法掀起的民主春风却早早地吹绿了这山、这水、这人的心灵。就在1988年6月村组织法试行后的一个多月,谷城农民就迅速抓住了民主这把打开心灵智慧、致富大门的钥匙,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的指导下开展村民自治。1993年,初尝民主甜头的谷城县借村委会首次换届选举的东风,在全县399个村全面开展村民自治活动。已经觉醒的广大农民,把社会主义民主大旗举得更高,把村民自治的宗旨记得更牢,把民主意愿表达得更好。我们带着钦佩和敬意,听村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农村"两级村民自治"作为基层民主的一种新形式日益显现。本文以湖北省秭归县"村落自治"的实践探索为基础,分析了"两级村民自治"的形成过程及其动因。本文认为,"两级村民自治"作为村民自治的一种有效实现形式,是对当前行政村民主规模过大问题的有效调节,也是对村落这一小共同体的有效利用。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行政村和村落的双重行政化问题,同时应避免陷入对小型共同体的过度迷思。  相似文献   

17.
村民自治作为我国农村基层民主的主要形式,经过20多年的实践,不仅扩大了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还有效地维护了农村地区社会的稳定。同时,发展中的村民自治需要通过理顺关系、完善制度、提高参与意识,真正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相似文献   

18.
村民自治是中国农民继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之后的第三个伟大创造。 实行村民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有利于更好地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农村的各项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 村民自治作为我国广大农村的一项基本民主制度,其覆盖面正在不断扩大,目前全国60%以上的农村已经初步建立起村民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9.
张教和 《人民论坛》2011,(12):68-69
村民自治作为我国农村基层民主的主要形式,经过20多年的实践,不仅扩大了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还有效地维护了农村地区社会的稳定。同时,发展中的村民自治需要通过理顺关系、完善制度、提高参与意识,真正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相似文献   

20.
王海 《中国人大》2011,(10):54-54
为进一步加强徒村基层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完善农村村民自治制度,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5月11日,江苏省丰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县人大代表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贯彻执行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检查组指出:县政府及民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宣传力度。加强日常督导,对村民主任及村委成员加大培训力度,为村民自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各村民委员会要严格按照法律要求,不断健全完善自治章程和各项村规民约,以制治村,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自觉接受民主监督,并且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带领广大村民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