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总体感觉是:在今天的中国,“本土派”企业家走向国际的意识和步伐,要远远大于“海归派”创业者“再本土化”的意识和步伐。但不管怎么说,在探索新经济的道路上,“海归派”与“本土派”企业家共有同样的天空,他们的努力都是新经济的基石,无所谓孰轻孰重。  相似文献   

2.
“海归派”青年企业家一向声名显赫,“海归派”企业一向被国人寄予厚望。然而,最近一段时间,“海归派”精英们显得有些落寞。同“本土派”企业家相比,他们的经营业绩不尽如人意:“搜弧”逊色于“新浪”、“网易”,“亿唐”的梦幻组合摇摇欲坠。于是,各种非议和疑难接踵而至:“海归派”的神气哪里去了?“海归派”企业的光环会消失吗?  相似文献   

3.
在新经济领域,"海归派"和"本土派"的差距已经是越来越小,很难判定谁比谁强.  相似文献   

4.
晓玲 《今日广西》2008,(19):41-41
有人说,李阳是中国教育产业里的比尔·盖茨,因为“李阳疯狂英语”让世界语言教学界为之疯狂:也有人说,李阳现象是一种哲学,他的哲学就是让哈佛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让“海归派”匪夷所思;中国著名策划大师王志纲先生则说他是一场革命,革命就是对传统的一种颠覆。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个很多人都想过但却没有深究过的主题.海外归国人员创业的故事,就像是头顶着梦幻般的明星光环,令人迷醉、神往.人们每每提及"海归派",总是用"携带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中国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桥梁"、"未来中国之栋梁"之类词语来形容、赞誉他们.但是,随着采访的深入,我慢慢地把浮在表面的一些东西剥离开去.我开始真正理解这群被称为"海归派"创业者的心理状态、行为方式以及创业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我的总体感觉是:在今天的中国,"本土派"企业家走向国际的意识和步伐,要远远大于"海归派"创业者"再本土化"的意识和步伐.其中的原因正是我们所要深究的.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哲学中有无本体论问题,我国学者是有不同意见的。举其有者,我们以张岱年先生为例。他在1981年再版的《中国哲学大纲》一书中,肯定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本根论”相当于西方的本体论。近年来,他又发表一系列文章对他的观点作进一步的论证发挥。举其无者,我们以张东荪先生为例。他在三十年代提出过“中国无本体哲学。”他还从言语构造方面对中西哲学的不同形态作过比较研究,其中也提到西文  相似文献   

7.
一是举办“企业战略转型与发展”企业家论坛。邀请国内著名区域经济研究与企业经营战略专家郑文正老师为企业家作报告。企业家们就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环境下如何实施企业战略转型、如何分析市场、了解企业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如何实施科学创新管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场交流热烈。  相似文献   

8.
静水流深,“海归派”不要老是起浪花必须承认,现在大家对“海归派”的期望值比以前降低了很多。我的感觉是,“海归派”有时使命感太强,好像中国的互联网事业全得靠他们才行。一些“海归派”从国外回来,感觉自己有个从高到低的落差。这个落差可能是信息落差,也可能是事业落差。于是,他们就像牧师布道一样,在中国指手划脚。有的人什么都没做起来,却已经写了一本书,大谈中国的电子商务应该怎样、怎样做。一些“海归派”不是踏踏实实地做生意,而是热衷于追求个人的功名。今天和克林顿合个影,明天和那个领导拍张照。生意做得不怎么样…  相似文献   

9.
如今,关于企业家、企业家精神及其理论的书籍越来越多,让青年人应接不暇,真有些“百家争鸣”的味道。现实中对“企业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理解:企业家是企业的所有者或最高经营者,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老板”。当下,如果是即将走出校园的大学生,该选择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如果是职业人,不满足现在公司,下一步要选择什么样类型的企业7面对当前中国食品业的乱像,我们需要什么类型的企业家来扭转“乾坤”?我们的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企业、企业家?这类问题,足以令人窒息。我们可从企业家的境界来分析企业家和他所在的企业特点,同时也来帮助职业人与企业家理清思路。根据我的理解,企业家有如下四种境界。  相似文献   

10.
温世仁先生突患重病,竟至永诀。我和他曾多次见面,相知甚深。他的骤然辞世,使我感到十分震惊和悲痛。 温先生是台湾科技产业界的杰出代表。凡是与他见面并有过交谈的人,都会对他的敦厚、博学、睿智留下深刻印象。他有非凡的人生履历,兼具企业家和学者的才质,是学者中的企业家,企业家中的学者。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就开创出事业的一片天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与交流》2004,(4):40-40
真正导致中国企业与国外同类企业差距拉大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中国的企业家或企业家领导班子精干术(商战技巧,捕捉机遇),拙于对各种“势”的研判,正是这种缺陷直接导致中国企业家战略架构力不强。  相似文献   

12.
“价值转形问题”是国际经济学界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争论的一个焦点。胡代光先生在国内最早研究“价值转形问题”,他对百年来特别是当代西方学者对价值转形理论的研究作了实事求是、全面深刻和充分的介绍与评论,系统总结了西方学者对价值转形问题的争论,对价值转形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思路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价值转形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深刻的见解。胡先生对“价值转形问题”的研究,在国内具有开创性意义,为繁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美学和文艺理论中,意境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审美范畴。什么是意境?对于这个看似简单实则十分深奥的问题,自3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文艺学家和美学家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求,取得的成果是丰硕的。但是,对于意境的界说依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了使意境研究走向深入,使意境范畴的内涵得以正确揭示,不少学者从西方文论、美学中寻求与之对应的范畴进行比较研究。早在30年代,朱光潜先生将克罗齐的“形相”、康德的“意象”看作是与意境基本相当的两个概念。50年代中期,李泽厚先生认为中国的意境与西方的典型是平行相等的两个基本…  相似文献   

14.
一 个艺术家在艺术上成就的 早晚,常被人称之为“少年得道”或“大器晚成”。夜冰先生当属于后者。他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饱经战乱之苦。他走的是一条自学、自创、自强不息的艺术之路──生活是他的导师,人生是他创作的主题。 夜冰先生是地道的自学派和苦学派,他的艺术征程发端于弥漫着硝烟战火的抗日战争年代,解放后他自学完大学课程,系统地攻读了绘画理论,又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组织的进修班等进修学习,特别是他在青年时代因借调参加建国十周年北京十大建筑的陈列设计及绘画制作工作,有幸结识了中国当代的一些名家,诸如董希文、…  相似文献   

15.
“管理学之父”,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的彼特·德鲁克先生不久前去世了。德鲁克先生生前对中国人民满怀深情。他在20世纪80年代曾到中国访问,亲自为中国企业家设计课程。他培养的中国学子已成为中国新一代管理科学骨干。更不用说,他的书影响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代企业家。他在给北京光华德鲁克研究会的开幕词中写道:“管理者不能依赖进口,即便是引进也只是权宜之计,而且也不能大批引进。中国的管理者应该是自己培养的,他们深深扎根于中国的文化,熟悉并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只有中国的人才能建设中国,因此,快速培养并使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迅…  相似文献   

16.
山 西华龙霓虹广告装饰公司是 一家以设计、制作、安装各种大型霓虹灯广告牌及各式灯箱为主的专业公司,是中国霓虹灯协会会员单位。太原街头五光十色、灯火辉煌的夜晚,便有该公司浓墨重彩的一笔。 华龙公司总经理郝勇敢先生为提高霓虹灯制作技术倾注了很大的心血,市场意识超前,是一位典型的“技术派”。接受采访时他快人快语:“公司组建之初就视质量为企业生存、发展之根本,要想在未来的市场上站稳脚跟,就必须技术领先、设备领先。” 面对国内霓虹灯设计装饰水平、技术及人员素质与国际水平差距很大的状况,该公司克服重重困难斥巨资…  相似文献   

17.
我国著名学者于光远先生自从1996年发表《论普遍有闲的社会》以来,一直从事休闲问题的研究,并将“休闲”这个论题提到学科建设的高度;日本著名学者大前研一以“我的休闲生活”为题向世界著名企业家进言企业管理和个人事业的双修要义,其“休闲之中定输赢,长使对手泪满襟”已经成为世界职场高层的至理名言;在消费主义至上的美国,休闲研究炙手可热,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杰弗瑞·戈比教授撰写的(《你生命中的休闲》,成为美国学术界罕见的畅销书;在竞争激烈、充满了紧张感的时下中国,  相似文献   

18.
纳雪沙 《前沿》2012,(3):63-66
张岱年先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研究的开创者,他对价值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一时期他对价值的内涵、价值的层次、价值的标准、人的价值以及哲学价值观的核心等问题作了初步探索。20世纪八九十年代,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价值混乱,张先生提出“重新估定一切价值”,在对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观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他提出了“义利统一”“理欲统一”“德力俱足”的现代新型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沈静领导     
《新东方》2006,(6):47-47
美国学者小约瑟夫·巴达拉克的新著《沉静领导》,在2003年初登陆中国企业界。它在国外被命名为“第五级经理人”,而国内则把它命名为“沉静领导”。从上世纪80年代的艾科卡到90年代的韦尔奇,人们坚信:外向、张扬是优秀企业家的必备特征;  相似文献   

20.
“九七”后最有影响力的十位港人安子介安老现在稳然坐在首席港人的位子上。他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位列国家领导人。他是一位元老级企业家,又是一位文字学的学者,又曾任港英行政、立法两局议员。真正是集企业家、学者、原政界人士等衔头于一身。德高望重,在中国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