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精神和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展示了在社会本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有如下特点:一、指导思想的明确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防止和遏制腐朽思想和丑恶现象的滋生蔓延;如何在扩大开放,吸收外国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抵御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的图谋,这是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的(决议),为解决这些重大课题指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
3.
4.
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科学、教育、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概括地说,这一指导思想是根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根据建国…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是市环保局下属的专门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事业单位,多年来十分重视职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自1997年以来,曾先后2次被评为全国环保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先后6次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试析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文化环境李道中党的十四大提出:精神文明重在建设。为了更好地贯彻重在建设的方针,应当重视对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文化环境的研究。这样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足够的思想准备,正确制定精神文明建设实际工作中的指导方针。现阶段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
改革正在使社会生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在物质生活领域,还是在社会精神生活领域,都处于新旧交替的变动与发展的过渡状态之中。其动态程度越高,社会的非平衡性就越明显。这种变化,势必给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一大新的课题。其一,在社会的非平衡性条件下,人们思想观念变单纯为复杂,新与旧、正确与错误思想观念的彼此交替和相互影响。在这种交织状况下,人们常常不用一种思想和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相似文献   

8.
加大“窗口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力度本刊特约评论员按照十四届六中全会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就是要着重抓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这三个系列的创建活动。创建文明城市,重点是抓文明社区、文明街道建设。创建文明村镇,主要是从...  相似文献   

9.
10.
夏荣康  厉庭银 《群众》2007,(10):64-65
为了寻找加强"窗口"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适应经济建设不断发展的要求,仪征市在总结经验教训、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精神文  相似文献   

11.
探讨环境与道德的关系,从两者的结合上寻找突破口,是道德建设的一个新亮点.  相似文献   

12.
试论环境优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黄志秋十四届六中全会的《决议》在阐述精神文明建设目标时,提出了“实现以社会风气、公共秩序、生活环境为主要标志的显著提高”的要求。这一概括,使环境建设不再游离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之外,而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认...  相似文献   

13.
宣传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问题,正受到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重视。叶剑英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和革命道德风尚,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邓小平同志也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这些论述深刻阐明了  相似文献   

14.
15.
16.
精神文明的社会性与精神文明建设周克庸所谓“精神文明的社会性”,指的是这样两个命题:(一)精神文明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并为社会生活所决定;(二)精神文明是依靠社会生活而存在、发展并发挥作用的社会力量。深刻地认识这两个命题,并将这种认识贯穿到精神文明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17.
校园文化环境是指在校园内所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它是和学校的办学精神、培养目标、管理特色、文化传统、校园文体设施,以及校风校纪、学生的精神风貌等内容相联系的,是学校的物质文化形态和精神文化形态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18.
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中开创铁路行业新风盛光祖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基础性产业,是国家交通运输的骨干企业,具有联结城乡、点多线长、流动分散、地域分布广等特点,与广大群众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铁路的服务质量、行业风气的好坏,对整个社会风气、精神面貌、人际...  相似文献   

19.
文明一词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标志着人类的开化、进步和发展的状态。中国古代早就有“文明”一词,如《周易.乾挂》曰:“见龙在天,天下文明”。到了十九世纪,文明一词,开始被西方一些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用来明确表示一些先进民族在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社会生活所显现出来的总的特征,以区别另一些原始社会群体生活的野蛮状态。如美国的人类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就把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依次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文明标志着人类历史…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高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直接担负着培养跨世纪“四有”新人的重任。因此,高校要努力为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推动和加强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一、高校有人环境及其现状高校作为一种育人环境,它是由三大因素构成的:人——学校各级领导、教师、教辅人员及各类管理和服务人员;事——学校中各种活动、各类事情、事务,人们的各种行为;物质条件——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的物质条件和场所。这三大因素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