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失去监督的权力有可能导致腐败."政务公开"解决了权力运作的透明度和紧密联系群众这两个根本问题,是遏制腐败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2.
政务公开与民主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权力的正义性在于权力自觉。当权力异比、腐败时,只有依靠民主监督来自救。民主监督的前提是政务公开。不公开,人民就没有知政、参政、议政的基础,就无以谈监督;没有公开性,就没有民主政治。政务公开是一种价值取向,是对封闭性权力运作的革命;应结合行政改革再造行政流程,通过新的制度安排创设民主监督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政务公开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念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 ,目前我国在政务公开的基本概念的界定上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 ,应当把村务公开、厂务公开、检务公开以及审判公开等不属于政务公开范畴内的概念与政务公开区别开来 ,这样不仅对分析政务公开有益 ,而且也有利于关于村民自治、政企分开的探讨 ;二是关于政务公开的认识上 ,我们的基本理念较为落后 ,应当尽快实现从政府权力型到民众权利型的基本理念的转变。我们必须付出很大的努力作好这些工作 ,这对于我国政务公开的深化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反腐败,根本的对策,应从腐败的源头———权力过于集中,而又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入手,限制权力,防止权力膨胀;规范权力,防止权力滥用;约束权力,防止权力异化;从而形成掌权者不能腐败,难以腐败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5.
反腐败的关键是强化监督制约机制王德新腐败的基本特征是权力的腐败,反腐败必须以权力相制衡,要从监督机制、监督制约机制上强化对权力的制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执政党的监督、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民主党派的监督、社会团体...  相似文献   

6.
我们应当使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走出一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党风廉政建设的新路子。各种腐败行为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是其共同的特征都是以权力为资本,以谋利为动机,对公共权力的滥用,即以权换钱,以钱买权,权钱交易。因此,要消除腐败,搞好党风,建立廉洁的政治,就要着[于从制度上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一是实行政务公开制度。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民主精神,提高了参政议政能力,在主观上增加了扩大政治生活、行政事务透明度的要求。公开性是实行监督的基本前提。如果人们对政务活动若明若暗,也就无法进行…  相似文献   

7.
整治腐败 重在以法治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难治 ,根本在于腐败与权力紧密相联。权力腐败是腐败的核心问题。以法治权是遏制腐败最有力的手段。它包括完善反腐败的立法 ,严厉惩处腐败行为的司法 ,以及对权力进行有效监督。同时 ,提高干部懂法、用法的能力 ,保证司法清廉是以法治权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现代民主政治建设?现代民主政治有三个基本制度,有三个最重要的特征。一是公众参与;二是政务公开;三是以权利制约权力与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结合,就是right制约  相似文献   

9.
对腐败主要着眼于反还是着眼于防?对人主要使其不想腐败还是使其不能腐败?对权力主要实行单向垂直监督还是实行多向纵横监督?这是要结合反腐败斗争的经验教训,必须深化研究的几个问题。一、反腐败与防腐败反腐败与防腐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广义上看,防腐败是反腐败...  相似文献   

10.
论腐败的实质及其根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腐败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是权力和腐败的关系问题。本文认为 ,腐败的实质是社会公共权力性质和职能的蜕变 ,权力是产生腐败的必要条件 ,缺乏制约的权力同人的自私自利性的结合则是产生腐败的充分条件。并从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产生腐败的体制根源。  相似文献   

11.
反腐败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是权力和腐败的关系问题。本文认为 ,腐败的实质是社会公共权力性质和职能的蜕变 ,权力是产生腐败的必要条件 ,缺乏制约的权力同人的自私自利性的结合则是产生腐败的充分条件。并从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产生腐败的体制根源。  相似文献   

12.
权力的腐败是当今世界一个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权力腐败产生的根源很多,但最关键的原因是制度腐败,官本位体制是产生腐败的制度性根源,反腐败应从腐败产生的源头抓起,从制度上,源头上防止权力异化,确保人民主权。  相似文献   

13.
政务公开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政务公开的理论基础及其必要性1.知情权:政务公开的理论基础政务,一般是指与国家权力运作相关的公共事务;“政务公开”则源于古希腊的政治法律思想。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最早论述了国家权力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的正义性这一“善德”,为此国家权力必须公开行使。政务公开作为一种观念肇始于西方思想启蒙运动时期,针对的是政府秘密政治横行、人民被政治所压迫的现实。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第15条规定:“社会有权要求全体公务人员报告其工作”,这种权利就是知情权(righttoknow)。1946年联合国大会第59号决议,知情权被宣布为基本人权…  相似文献   

14.
时事经纬     
反腐倡廉的核心:权力制约要消除腐败现象,必须建全权力监督制约机制。首先做到政务公开。凡搞特权、以权谋私者,都是以避开群众视线,政务不公开为前提的。只有公开,才能公正,要做到三点:一是重大问题要听取群众意见,二是建立“三公开”制度,即政策法规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工作结果公开,三是建立向职代会报告工作的制度。  相似文献   

15.
成本收益理论:腐败与反腐败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者在进行腐败前大都要对自己的行为所可能带来的收益与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比较和衡量,即考虑通过腐败究竟能取得什么样的收益和付出什么样的代价?这就是收益与成本的关系。对于每一个“理性的经济人”来说,只有当腐败收益大于腐败成本时,权力拥有者才会铤而走险并运用其手中的权力实施腐败行为;反腐败同样存在成本与效益的问题。腐败的成本收益和反腐败的成本收益,两者有所区别同时也相互依存,腐败者的收益往往包含于反腐败所能得到的收益中,而反腐败成本的提高往往为了提高腐败者的成本。因此想有效的控制或遏制腐败,就应当从提升腐败成本和降低腐败收益,甚至从减少反腐败成本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制度性建设。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完善权力制约监督机制,主要是健全监督网络,疏通监督渠道与加强权力制衡;进一步完善制权立法,实现权力监督法制化。遏制权力腐败,对权力形成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是现阶段反腐败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建立和推行招生政务公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的形势下,必须以制约和监督招生权力为着眼点,完善招生政务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界定权力腐败的概念并简要揭示其巨大社会危害性的基础上 ,反观了当前反腐败斗争措施的得失 ,着重从发动群众揭发 ,运用重典打击 ;全面提高干部素质 ;健全并强化权力制约机制等几方面论述了对权力腐败的标本兼治之策。  相似文献   

19.
权力腐败的运行规律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康 《理论前沿》2003,(9):12-14
腐败是权力社会中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而且已成为当今社会普遍的社会难题。从权力腐败的运行规律和特点出发研究权力腐败问题,对于标本兼治开展反腐败斗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腐败是权力的异化,从法律的角度来看,监控不力、惩治不严是权力腐败产生的主要原因。我国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一套反腐败法律监督机制,但在监督实践中仍存在着种种问题,主要为监督理念缺乏;监督形式的运行不够协调;监督对象不平衡;监督方法单一,缺乏监督力度;监督机构缺乏独立性等。反腐败法律监督机制的完善应当通过中外对比,合理借鉴,更新理念,创新机构,走法制化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