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各省、市、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根据一九八一年六月十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死刑案件核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现就几个具体问题通知如下:一、《决定》第一项提到:“在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三年内,对犯有杀人、抢劫、强奸、爆炸、放火、投毒、决水和破坏交通、电力等设备的罪行,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死刑的,或者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死刑,被告不上诉,经高级人民法院核准的,以及高级人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死刑案件均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为了适应与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刑事犯罪分子作斗争的需要,1983年9月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死刑案件除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以外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杀人、强奸、抢劫、爆炸以及其它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判处死刑的案件(以下简称部分死刑案件)核准权,最高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得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行使。同年9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根据上述规  相似文献   

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为了及时严惩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的罪大恶极的刑事犯罪分子,本院曾于一九八三年九月七日发出通知,根据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第十三条的规定,授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和解放军军事法院核准杀人、强奸、抢劫、爆炸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犯罪死刑案件。现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作了修订,修订后的刑法仍规定“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鉴于目前的治安…  相似文献   

4.
各省、市、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 根据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的决定,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第十三条规定:“死刑案件除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杀人、强奸、抢劫、爆炸以及其他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判处死刑的案件的核准权,最高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得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级人民法院行使。 依照上述法律规定,经本院审判委员会第一百七十七次会议讨论决定:在当前严厉打击刑事  相似文献   

5.
自一九八三年开展“严打”以来,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授权高级人民法院核准部分死刑案件。这对依法贯彻从重从快方针,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争取社会治安的根本好转,保障四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是完全必要的。随着部分死刑案件核准权的下放,部分死刑案件中的“上诉”和“复核”这两道工序概由高级人民法院承担。这在司法实践中会带来一个问题,即由中级人民法院作为一审判处的死缓案件,在检察院不抗诉的条件下,被告人上诉到高级人民法院,作为第二审的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中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处被告人死刑,被告人未提出上诉,检察院也未提出抗诉的案件,高级人民法院在复核时,发现原判决量刑过重,因而不同意判处死刑的,可以提审后用判决直接改判。这种由高级人民法院提审后用判决直接改判的案件,与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条规定的“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案件”的审判程序是否相同?根据刑事诉讼法和法院组织法的规定,对于判处死刑的案件,只有经最高人民法院或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死缓的案件经高级人民法院依照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第200条规定:“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的应当由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后,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高级人民法院不同意判处死刑的,可以提审或者发回重新审判。”“高级人民法院判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的判处死刑的二审案件,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相似文献   

8.
<正> 对死刑被告人上诉案件,高级人民法院既是二审法院,又是死刑核准法院时,应当如何完成死刑复核,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是合二而一论,这种观点认为,在被判处死刑的被告人提出上诉,高级人民法院又有权核准这类死刑案件的情况下,死刑复核程序与二审程序合并为同一程序,二审维持原判的裁定,也就是核准死刑的裁定,死刑复核程序不再需要独立进行了。第二是依法免除论。这种观点认为,死刑  相似文献   

9.
案件简讯     
《中国审判》2013,(1):9-9
正云南高院湄公河中国船员遇害案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2012年12月26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对湄公河中国船员遇害案进行二审宣判,即对糯康等6名上诉入(原审被告人)故意杀人、运输毒品、绑架、劫持船只案的上诉作出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对糯康、桑康·乍萨、依莱、扎西卡的死刑判决,维持并核准对扎波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判决,维持对...  相似文献   

10.
2020年2月14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公开开庭审理了孙文斌故意杀人上诉案并当庭宣判,依法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并对孙文斌的死刑判决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此前,2020年1月16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孙文斌犯故意杀人罪,判处其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一审宣判后,孙文斌不服,提出上诉。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 5月21日,重庆市司法局原局长文强等人涉黑案二审宣判,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依法驳回文强、周晓亚、黄代强、赵利明、陈涛5人的上诉,维持一审法院的判决。同时,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将对维持原判决判处被告人文强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的刑事裁定,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相似文献   

12.
沈阳“1.18”特大持枪爆炸杀人抢劫银行运钞车案的4名罪犯之一李彦斌,曾对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死刑不服,上诉至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那上诉书中对他在25岁人生旅途中感受到的高堂恩、连理恋、舐犊情写得委婉动人,并藉此恳求二审法官法外施仁,留其一条性命,以尽孝道、偕白头、倾父爱。  相似文献   

13.
案件简讯     
《中国审判》2013,(7):9-9
<正>▲河北高院王书金故意杀人强奸上诉案开庭审理2013年6月25日,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在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再次审理了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王书金故意杀人强奸上诉案。2005年1月,河北省广平县人王书金被警方抓获,他供述曾强奸多名妇女并杀死四人,其中包括一起"嫌犯聂树斌已被执行死刑的石家庄西郊玉米地奸杀案"。2007年3月12日,邯郸中院作出一审判决,决定对王书金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王书金不服,上诉至河北省高级法院。其上诉理由主要是:原判认定的三起故意杀人、强奸犯罪事实属自首,应从轻处罚;所供述的在石家庄市西郊强奸、杀人,是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属重大立功,应从轻处罚。(肖俊林)  相似文献   

14.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规定:“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的,应当由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后,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高级人民法院不同意判处死刑的,可以提审或者发回重新审判。”“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的,和判处死刑的第二审案件,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刑法第五十条规定:“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相似文献   

15.
判决和裁定在发生法律效力后执行。以下三种判决和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一)已过法定期限没有上诉、抗诉的判决和裁定;(二)终审的判决和裁定;(三)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的判决和高级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缓期二年  相似文献   

16.
王晓磊 《政府法制》2010,(13):16-17
5月21日,备受关注的重庆市司法局原局长文强等人涉黑案二审宣判,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依法驳回文强、周晓亚、黄代强、赵利明、陈涛等5人的上诉,维持一审法院的判决。同时,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将对维持原判决判处被告人文强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的刑事裁定,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二审被维持原判的重庆市司法局原局长文强已走近人生末路。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89)粤法刑一文字第12号请示报告收悉。经研究,同意你院的意见,即:根据刑法第四十三条第二款关于“……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的规定,(一)对于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服,提出上诉,高级人民法院第二审时,改判为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应在判决书中写明“本判决为终审判决”;(二)对于中级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18.
法律福音     
《法律与生活》2010,(18):64-64
最高法,最高检:死刑犯上诉开审后不许撒诉 8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对死刑判决提出上诉的被告人在上诉期满后宣判前提出撤回上诉人民法院是否准许的批复》。该批复旨在最大限度地保障死刑犯的权益和确保死刑案件的审判质量,要求一审被判死刑的被告人上诉后,在二审开庭后宣判前又“反悔”要求撤诉,将不被允许,继续按上诉程序审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律师》2010,(10):74-74
为最大限度地保障死刑犯的权益和确保死刑案件的审判质量.一审被判死刑的被告人上诉后,在二审开庭后宣判前又“反悔”要求撤诉,将不被允许,继续按上诉程序审理。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对死刑判决提出上诉的被告人在上诉期满后宣判前提出撤回上诉人民法院是否准许的批复》,此批复的上述规定自2010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  相似文献   

20.
张洪榜一案是一审法院判决的死刑案件,经过二审法院复核,对可疑情节一一查证落实。定性不准,处理当然不妥。一审法院认定被告装疯作邪,报复杀人。不对!被告杀人伤人属于精神病状。一审法院判处被告死刑,立即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更是不对!我国刑法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的,不负刑事责任。从一审判处死刑到二审改判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前后如此悬殊,教训何在?关键在于一审法院对张洪榜作案前后的精神反常现象未作查证,轻率下判,险些铸成大错。当前,在人民法院对于杀人、强奸、抢劫、放火、投毒、爆炸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重大刑事犯当中,少数罪大恶极,依法确实非杀不可的,判处死刑是必要的。但是,认定的事实要扎实,适用法律要慎重,切勿草率,严防错杀。办案要忠实于事实真相,忠实于法律制度,忠实于人民利益,是我们必须坚决遵守的原则。就这一案来说,二审法院发现了案情中许多疑点,督促一审法院进一步查清了案情,搞准了“杀人”真相,依法撤销原判,从而避免了一起错杀案件。这一关,把得好,做到了高度认真负责,坚持实事求是,严格依法办事。这种严谨的办案精神,是值得大家学习和继续发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