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乡村经济治理历经百年发展,先后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曲折发展时期、战略性转折时期以及新时代全面发展时期,创造了一条适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经济治理之路.100年来乡村经济治理的历史演进,为下一时期创新乡村经济治理方式提供了重要启示,即坚持以民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坚持对治理方式、治理手段的创新,坚持以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经济治理.  相似文献   

2.
3.
反贫困治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经历了“解决土地问题”“保障基本生活”“缓解整体贫困”“精准扶贫到精准脱贫”四个阶段,成功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贫困之路。从反贫困治理经验来看,主要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保障、制度保障和激发人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的内在动力。面向未来,主要从建立可持续的农村减贫长效机制、构建现代化国家相对贫困治理体系、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把解决农村绝对贫困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任务,致力于农村人口尽快脱贫致富。在历经70多年的扶贫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道路,并积累了治理农村绝对贫困的宝贵经验。中国共产党在治理农村绝对贫困中形成的基本特征、主要经验对2020年后治理农村相对贫困提供了有益启示: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有机统一;必须坚持宏观战略与微观策略的紧密结合;必须坚持政府、社会与市场的多维推进;必须科学协调处理脱贫与返贫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求实》2021,(2)
基于历史科学的诠释思路,实现对中国共产党农村治贫百年探索的政治经济学解读与“四维透视”,即对其“历史—空间”“革命—建设”“动员—制度”以及“社会经济事实—共同体形态”的辩证透视。中国共产党立足于时代使命,深入剖析农村经济事实的基本面貌与变革趋向,科学谋划农村治贫的政策策略,并不失时机地推动农村治贫政策的战略迁移。中国共产党探索出贯穿生产方式全过程的治贫格局,构建了全方位的治贫协同机制,形成了“党建+”的立体化农村治贫生态。我国的农村治贫道路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矫正资本逻辑下的农村贫困循环,超越了资本主义贫困治理的制度瓶颈;为发展中国家的农村治贫贡献中国智慧,推进了全球减贫进程;铺就消除“三大差别”的现实道路,推进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6.
7.
一百多年来,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正确认识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和任务,对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等实践进行了各具特色的价值引领,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指引了正确的方向、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开辟了新的征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谋划了光明前景。梳理和认识党在不同历史阶段进行价值引领的发展历程,总结和分析党实现价值引领的基本经验,对于在新时代卓有成效地全面开展价值引领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加强精神建设的历史进程基本经验与战略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伟大的事业需要并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中国共产党在90年来的辉煌历程中,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斗,艰苦创业,艰辛探索,开创了人类历史亘古未有的事业,也铸就了伟大的政党精神。深入揭示中国共产党精神的形成规律,科学阐发中国共产党90年来加强精神建设的历史进程、实践逻辑与战略前瞻,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9.
移风易俗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主张,是党的一项历史性任务。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群众坚持不懈地对妇女、婚育、社会生活、思想道德等方面的陈规陋习进行移风易俗活动。中国共产党移风易俗伟大实践,不仅成功地改变了人民群众的落后甚至愚昧的风俗,而且形成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相适应的新风俗、新风尚,重新构建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确立了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0.
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国际传播工作经历了萌芽形成、探索与曲折、恢复与发展及开拓创新四个历史阶段,形成了旗帜鲜明的中国特色。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国际传播的基本经验,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社会制度的内在特质、坚持传播战略的合理运用、坚持国际交往的导向作用,才能向世界国家及政党展现中国打开国门、主动交流的开放姿态,提升国际形象、掌握国际话语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期,必须提出顺应时代大势、顺应中国发展愿景、服务新时代条件的策略性建议,使党的国际传播事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认真总结这些宝贵经验,对于更好地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建设史可以概括为建设两个伟大工程.在创建两个伟大工程的历史过程中,我们党创造了成功的经验,这些经验可以集中概括为,一是在党的建设中做到坚持与发展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统一,保持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的正确方向;二是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是建立在总结经验基础上的.因而能够科学认识党的建设的规律;三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够为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找到不竭的动力;四是中国共产党以不断发展的党内民主集中全党智慧,能够真正在探索和创新中做到实事求是;五是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指导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在重大问题上按照科学性和全面性原则办事,防止了错误倾向和偏差;六是中国共产党具有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善于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优秀成果和外国政党治国理政的有益经验,能够不断丰富、拓展党建理论和实践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的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社会管理体制也由单位制、街居制发展为社区制。同时,党和政府在社区治理的理论、政策和实践三个层面,不断改革、优化和完善。从社区服务、社区建设到当前的社区治理,全国各地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立足本土的探索和创新,各地的社区治理创新实践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文章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区治理的历史发展脉络,基于对各地社区治理创新涌现出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归纳社区治理取得的巨大成效,提炼出社区治理的基本经验。据此认为,社区治理将呈现四种发展趋势:法治化、专业化、社会化和智慧化。  相似文献   

14.
宁夏扶贫开发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历了“三西”专项建设、扶贫攻坚和综合扶贫开发三个阶段,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和贫困发生率都有了大幅下降。回顾和总结扶贫开发工作的历程,有助于更好地推进宁夏的扶贫开发事业。  相似文献   

15.
16.
在中共党史中,思想史是灵魂。党的思想史应当是科学思想发展和价值观演进相互结合的历史。中共在价值本位论上,经历了从以人民为本位到以工农为本位的变迁、再到以人民为本位的复归、进而实现向以人为本的转进。在价值内涵论上,有着相应的变化和发展。进入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中共曾经按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倡导为公、兴国、团结、勤俭;而到了以人为本的当代,中共的价值内涵进展到强调公平正义,倡导精神上的爱国主义、经济上的共同富裕、政治上的人民民主、社会上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从创建伊始就以建设“布尔什维克化”的政党为主要目标。在百余年历程中,由于各历史时期的任务、定位和条件不同,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建设目标探索经历了“学习中开创”“曲折中发展”“恢复中转向”“强化中突破”四个阶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坚强领导核心”的建设之路。系统梳理党的建设目标的发展脉络,有助于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本质属性、明确党的事业发展、坚持自我革命中进一步明晰新时代党的建设目标,以系统性、多角度推进党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8.
1957年的反右斗争,是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从当时到现在,中国共产党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判在四个不同历史时期都有所不同,经历了一个从完全肯定到维持结论、部分摘帽、个别平反,再到完全肯定,最后到坚持原则、修正错误的逐步发展的过程.回顾并梳理这一历史过程,对于深化对反右斗争史乃至思想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民主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探索党内民主发展的新问题,开拓党内民主发展的新路,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民主建设进行经验总结,对于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本文系统考察了中国共产党对苏联经济模式的认识过程,即"以俄为师":对苏联经济模式的学习;"以苏为鉴":对苏联经济模式的反思;"反修防修":对苏联经济模式的维护;"走自己的路":对苏联经济模式的扬弃。中国共产党认识苏联经济模式的曲折艰辛表明,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坚定不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历史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