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953年,赵士君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68军203师607团侦察股股长,奇袭“白虎团”之战,他虽然没有亲历战斗,却是实实在在的幕后英雄。志愿军68军203师正面之敌是李伪军首都师第一团“白虎团”,是李承晚的精锐部队之一,其团旗及各种车辆上都印有白虎图像。志愿军203师师部命令607团派出一个“化袭班”,趁金城反击战全线发起攻击时,化装成敌溃退的搜索队,插入“白虎团”团部,彻底捣毁敌指挥机关,配合插入敌军的尖刀营一举全歼“白虎团”。  相似文献   

2.
在我军历史上有一位资格老、理论素养好的儒将、他就是辅佐毛泽东指挥反“围剿”出奇兵、倡导抗日持久战,被誉为毛泽东身边的“军事高参”的郭化若将军。  相似文献   

3.
1947年5月16日,孟良崮战役敌整编74师被全歼,进犯鲁中之敌全线溃退.经过一个多月整顿,蒋介石又以32个旅于6月25日向我沂蒙山区进攻,一改长驱直入为稳打稳扎.在莱芜到蒙阴100多里的战线上,平摆了9个整编师25个旅.为粉碎敌人对山东的重点进攻,我军兵分三路,左路由我们4纵和1纵出击鲁南;右路以3纵、8纵、10纵挺进泰安、大汶口;中路以4个纵队正面节节阻击.这是华东战场上最为艰苦的一段——“七月分兵”.左路1、4纵队在叶飞和陶勇的指挥下向鲁南出击,战况发展到敌人合围了我军.叶飞在回忆录中说:“左路我军艰苦无比,险象百出,好不容易突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叶飞说:“鲁南突围,是我华野第1、4纵队的老同志难忘的往事,成为老同志们经常谈论的话  相似文献   

4.
正开国中将周赤萍,自1933年4月担任红军连指导员后,就与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结下不解之缘,先后任红1军团团政委,八路军1纵队1支队政委,山东纵队1旅政委,山东军区3师政委,东北民主联军7纵政委,东北野战军10纵政委,第四野战军47军政委,东北军区空军政委,福州军区政治委员等职。他文武兼备,是军中一代儒将,为军队政治工作做出过重要贡献,但"文革"中与林彪关系紧密,被  相似文献   

5.
吴志平  曾建荣 《湘潮》2013,(12):22-27
刘鼎新,湖南攸县人,1952年出生,1969年参加工作,1972年12月入伍。几十年来,他长期在军、师、团三级政治主官和军、师政治部主任岗位上工作,是一位军政素质超众的卓越带兵人。2011年湖南出版大型文集《湖南党建90年》,书中介绍了90位建国后入伍的湘籍将军,在介绍刘鼎新时,特别给他加了一句定位性的评语,认定“刘鼎新是一位名符其实的儒将。”刘鼎新这个儒将到底武得如何?儒得怎样?熟知他的海南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彭京宜有三句话讲得很经典,  相似文献   

6.
在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围剿”中,十万大军排成八百里的长蛇阵,由北向南,长驱直入,对红军分进合击。 在这个八百里长蛇阵的敌军中,处在中路的是张辉瓒第十八师。这个师和谭道源第五十师是南昌行营主任、第九路军总指挥鲁涤平的嫡系部队,又是这次“围剿”红军的主力军。张辉瓒初任第一纵队司令,后来鲁涤平又授意他为前敌指挥。  相似文献   

7.
李炳侯 《党史纵横》2014,(10):56-58
正1949年7月,第四野战军进入中南地区后发起宜沙战役,49军146师主攻荆州,147师主攻沙市。荆州、沙市被攻克后,49军从沙市渡过长江,经旱水两路进入湖南。145师攻克灃县,歼敌一个保安旅;146师收降安乡、沅江、益阳地方武装,歼敌1400人。益阳解放后,146师向安乡进发。安乡距益阳50公里,有敌100军的一个特务团2000多人,一个补充师5000多人,最高指挥官是敌一个副军长。攻击宁乡之敌,由146师436团担任。一营担任牵制西北方向高地之敌,策应团主力将外围之敌分割,防止敌龟缩城内。8  相似文献   

8.
1939年冬,新四军挺进纵队(原为江苏抗日义勇军)在泰兴一带袭击日伪后转移到扬中一带。一天,参谋长张震东突然接到了陈毅指挥捎给他的信:“震东同志,关于你和你纵卫生员高英同志的婚事,组织上同意你的申请”,张震东遵纪到高英,把组织上的意见告诉了她,高英羞答答地说:“陈毅指挥和粟裕副指挥工作那么繁忙,敌们不能再让组织和领导  相似文献   

9.
诸葛亮认为,只有量才任用,才能用人得当。他认为安排“天下之将”去担任“千夫之将”是大材小用:把只能担任“下宾”的人放到“上宾”的位置就会贻误大事。在弄清了人的德才水平高低之后,还要了解每个人的特长。如果用骑将去指挥步兵,或用步将去指挥骑兵,都不会有好的战绩。他在《将苑·机器》篇中,按品德高低、能力大小,把将官分为十夫之将、百夫之将、千夫之将、万夫之将、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诀,在云霄革命斗争中得到充分应用。1936年初,敌人兵分两路进攻革命根据地:一路是国民党七十五师和县保安队陈建雄部400多人进攻白石地区各村庄;一路是国民党八十师在粤军一五八师配合下,动员了云和诏三县壮丁队、保安队共1000多人,向乌山根据地发动全面进攻。敌人采取“驻剿”与“搜剿”并用的战术  相似文献   

11.
<正>192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的庄田,是我军为数不多的儒将。他一生历经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建设5个不同时期,既指挥参加过许多著名的战役战斗,特别是为琼崖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和发展以及解放大西南做出了重大贡献,也先后3次担任我军军校教官,为人民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呕心沥血。  相似文献   

12.
故事发生在著名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艰苦战斗岁月里。1947年3月,东北民主联军总部获悉敌人分头冒进,出现了有利战机,决定发动第三次下江南战役。8日24时,东总电令:“我军拟歼灭德惠以东分散之敌,命二纵5师立即出发,到达靠山屯南之朝阳川、万兴铺一带聚集,明日下午继续东进,配合一纵等部队围歼大房身地区新一军。”  相似文献   

13.
冷面王必成1946年冬 ,大雪。王必成之六纵与张灵甫之七十四师战于涟水城。初战 ,胜 ;继战 ,败。六纵伤亡5000余人 ,退出涟水。七十四师为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 ,号称蒋介石之王牌御林军。当时 ,王必成将军回望涟水 ,郁郁无言 ,心中暗忖 :非报此仇不可 ,并陈请华野副司令员粟裕 :“若打七十四师 ,决不要忘了六纵。”粟裕当即答复 :“打七十四师 ,一定少不了六纵。”将军亦释然。次年4月 ,王必成将军率六纵于敌重兵追击下退至山东羊流店以南 ,此时三面受敌 ,退耶?进耶?情势紧迫。其时 ,我华野部队已调集5个纵队初步完成对孟良崮七十…  相似文献   

14.
朱晓明 《党史博采》2014,(2):50-54,58
国民党军名将、五大主力之一整编第11师师长胡琏将军在解放战争时期,曾是我中野、华野的强硬对手,他十分用心研究我军的战法和部队情况,认为刘邓之3纵战力强,为精锐部队,有“老虎纵队”之称。因此,3纵主力第7旅(即11军31师)也就有了“中野虎师”的美誉。  相似文献   

15.
叶剑英元帅学识渊博,之武兼备,智勇双全,是一位难得的“儒将”。他的诗词生动反映了这位儒将卓越的诗才。  相似文献   

16.
诸葛亮认为,只有量才任用,才能用人得当。他认为安排“天下之将”去担任“千夫之将”是大材小用;把只能担任“下宾”的人放到“上宾”的位置就会贻误大事。在弄清了人的德才水平高低之后,还要了解每个人的特长。如果用骑将去指挥步兵,或用步将去指挥骑兵,都不会有好的战绩。他在《将苑·机器》篇中,按品德高低、能力大小,把将官分为十夫之将、百夫之将、千夫之将、万夫之将、十万人之将和天下之将等六个等级。把幕僚人员分为“上宾”、“中宾”和“下宾”三等。在《将苑·将材》篇中,他按照道德水平,把将领分为仁将、义将、礼将和…  相似文献   

17.
未曾见面协同抗战 1937年9月,日军大举进攻山西,阎锡山紧急吁请蒋介石派兵增援。10月2日,蒋介石命卫立煌率军驰援晋北,任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进驻军事重镇忻口,布阵抗敌。当时,中国军队在长达五六十里的忻口阵地先后投入99个团,统由卫立煌指挥,其中包括晋绥军、中央军、川军和八路军。卫立煌命令第二战区所属八路军三个师“对增援之敌负责阻击,对退却之敌相机歼灭”。  相似文献   

18.
<正>韩先楚是我军著名战将,他足智多谋,作风硬朗,骁勇善战,勇于创新,一生打了许多硬仗、恶仗,特别是进入解放战争时期,时任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的韩先楚曾成功地指挥过鞍海战斗、新开岭战斗、奇袭威远堡战斗、四保临江战斗等,打得国民党军狼狈不堪,胆颤心惊,“旋风司令”威名远扬。1948年9月,辽沈战役爆发,韩先楚指挥三纵等部队打响了辽沈战役第一枪,仅用6个小时就攻克义县城,全歼国民党守军、美式装备的暂编二十师1.2万人,打开了通往锦州的门户,为接下来锦州攻坚战——关门打狗战略的实现,以及整个辽沈战役的顺利进行和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1947年5月13日黄昏,华东野战军主帅陈毅、粟裕指挥部队迅速出击,将孤军冒进的张灵甫和敌整编第74师包围在了孟良崮地区。当时战场的基本形势是:华野包围了孟良崮地区的敌74师,敌却以另外10个整编师(军)对华野实施反包围。敌援军近者不足10公里,远者也仅1至2日行程。华野虽然暂时占据主动,但稍有失误就可能全军陷入被动。这时候,  相似文献   

20.
在抗美援朝著名的第二次战役中,我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113师进行了彪炳军史的大穿插迂回战斗,14小时强行军140多里,先敌抢占三所里等要点,及时封堵逃敌退路,粉碎了敌人在空炮火力掩护下持续数天之久的疯狂突围,有力地配合了我军正面全歼南逃之敌主力。此役38军一战成名,彭德怀司令员给予38军“万岁军”的高度褒奖。本文回忆者即曾经担任113师副师长的原38军军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刘海清将军。在纪念抗美援朝战争60周年之际,特将刘海清将军生前回忆作以整理,以纪念那些为共和国浴血奋战的革命前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