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崇尚节俭、反对奢侈浪费。对奢靡产生的危害历代统治者也有一定认识,颁布过许多“禁奢令”。以令禁奢中国传统思想一直主张节俭、反对奢侈浪费,《尚书》说“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左传》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唐代诗人李商隐则从治国理政的高度进行总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相似文献   

2.
陈广昭 《党建》2013,(7):32-32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奢靡从来就与家国兴衰连在一起。“奢靡之始,危亡之渐。”正在全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力整治奢靡之风,当前,奢靡之风的主要表现是铺张浪费、挥霍无度,大兴土木、节庆泛滥,生活奢华,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譬如有的修建豪华楼堂馆所,吃喝玩乐一应俱全;有的热衷于造节办节,劳民伤财;有的热衷于个人享受,总嫌不够;有的作风不检点,甚至道德败坏。由此造成的影响和危害,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3.
“清贫”,在辞书里除了“贫寒”之解,尚有“贫苦而有志节”之释。革命先躯方志敏,在敌人的监狱里曾写了一篇醒世警人的著名文章《清贫》。文章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字里行间,充分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浩然正气。也是我们今天重塑政府和政府官员形象的最高精神境界和行为准则。“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曾国藩在他的《曾文正公全集》中反复强调了“俭开富源,奢起贫兆”、“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始作骄奢本,终为祸乱根”、“由俭…  相似文献   

4.
陈全 《当代党员》2013,(7):25-26
所谓奢靡,就是奢侈浪费,一般是指花费大量钱财和社会资源追求过分享受,即古人说的暴殄天物、害虐丞民。奢靡同正常消费和享受的区别在丁,一是大大超越当时普通社会成员的生话水平,二是无度地挥霍社会财物而不能物尽其用。“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大力提倡的社会风尚。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国际秩序深刻调整,提倡和践行勤俭节约就尤为重要和必需。  相似文献   

6.
井明 《党建》2013,(7):44-45
今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为坚持群众路线、改进工作作风的重要抓手,反复强调“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一决策,把厉行节约抵制奢靡之风提升到为官之德、为政之本的重要高度,不仅深孚民意,也必将促进党风政风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说古论今话勤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古论今话勤俭蔡德贵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尚书》中,就明确提出了勤俭建国、勤俭持家的思想。《大禹谟》篇指出,“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罔游于逸,罔淫于乐”。《君陈》篇说:“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周官》篇又说:“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儒家经...  相似文献   

8.
洪向华 《理论导报》2013,(2):14-14,17
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习近平同志的讲话和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紧密衔接,掷地有声,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共鸣。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回顾古今中外历史不难发现,"成由勤俭败由奢"是王朝兴衰更替、社会治乱变迁的普遍规律。中国历史上有几位特别出名的败家帝王。夏朝末代君主  相似文献   

9.
刘长容 《学习月刊》2010,(15):16-17
最近,读赖瑞和教授《唐代基层文官》一书时.偶然看到了韩愈“闭门读书史.窗户忽已凉”这两句韵味悠远的诗,心里很高兴,有种“踏破铁鞋无觅处”之感.觉得借用这两句诗来自况我的读书生活,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相似文献   

10.
罗日荣 《前线》2014,(3):118-118
曾国藩与王阳明、孔子并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完人,曾国藩一生立德、立功、立言,实现了士大夫“三不朽”的人生追求。古人历来讲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么,“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的曾国藩是如何治家的?曾国藩虽忙于政事,但对治家也很上心,“尽得一分算一分”。关于如何治家,在《曾国藩家书》中,我们看到这样一段文字:“第一,贵兄弟和睦”;“第二,贵体孝道”;“第三,要实行勤俭二字”。如此看来,曾国藩治家之道的核心在这四字诀——和、孝、勤俭。  相似文献   

11.
再说勤俭     
再说勤俭冯光宏中华民族崇尚勤俭,勤俭是普及最广传播最久的美德之一,大禹治水“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成为千古佳话。所谓勤俭,即勤劳与节俭。勤劳指人们对待劳动的态度和品质,作为道德规范,它要求人们热爱并积极劳动,勤奋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和丰富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把满满的“情”怀倾注于脚下这片热土,让人不由得为其真挚的爱民之心所感动;将满满的“实”诚书写于脚下这片热土,让人不由得为其沉稳的务实作风所折服;让满满的“干”劲驻留于脚下这片热土,让人不由得为其深厚的家国情怀所感染。这是我细读《知之深爱之切》一书的切身理解与真挚感受。一个“情”字,让人爱不释手、如获至宝;一个“实”字,让人弥留其中、回味无穷;一个“干”字,让人感同身受、刻骨铭心。  相似文献   

13.
《中国青年报》1999年5月18日刊登王乾荣的《读贬郭长见识》。文章说,近日读了一本名叫《反思郭沫若》的书,真长了不少见识。这书的编者说:“(书中)一些文章把郭沫若作为一个生活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7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加以考察,从而看到他身上所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剧。这种悲剧在每个知识分子身上的表现千差万别。郭沫若因为经历和地位的特殊,悲剧发生在他身上就有了一种典型意义。”该书一篇文章说,在政治领域,郭沫若“成为台前木偶”;在文学上,他“退化”成“文学弄臣”。“郭氏虽为1949年以后的‘第一文人’,实际上仍是‘倡优畜之’——班头,不过是  相似文献   

14.
慎读三“家”书毛志成这里说的“慎读”,有恭敬之意,即“认真地读”;也有不恭之意,即“有选择地读”。所谓三“家”,即“通家”、“专家”、“名家”。应当说,眼下中国是最需要通家的,因为这种家不仅通于学问本身,还通于时、通于世、通于国、通于民。读透其书,既...  相似文献   

15.
叶小文 《党建》2013,(7):31-3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充分肯定主流的同时必须看到,我们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四风”中,有一条是享乐主义。主义,通常指系统的理论和主张,享乐竞成“主义”?古希腊有个哲学派别的确主张过享乐主义。狄德罗说:“可鄙的犬儒主义者不遗余力地散布这种偏见,使之如此流行。”但这在中华民族历史中并不流行。“财、色于人,人之不舍,比如刀刃有蜜,小儿舔之,则有割舌之患”,此类告诫不绝于耳。但凡贪图安逸、耽于享乐者,常被贬为声色狗马之徒,见不得人,不成气候,遑论“主义”?  相似文献   

16.
宫维民同志: 每当与人交往时,经常会遇到那些为人父母者为能给子女留下些什么而忧愁,为人子女者也为长辈能给自己留下些什么而津津乐道的情况。您说做长辈的究竟应该给子孙留下些什么呢? 四平 老于 老于同志: 给自己的子孙留些什么,这是摆在每一个长辈面前的一个实际而又不可回避的问题。对此,生活中有不同的态度和做法。离休老干部、某军区司令员陈洛平同志临终时对三个子女说:“你们不要指望我有什么财产留给你们,只有日本鬼子和国民党留在我身上的三块弹片,以后分给你们一人一块留做纪念,看到它就应该艰苦奋斗,努力工作。”陈洛平给子女留下的不是物质财富,而是无价之宝,即艰苦奋斗、勤俭办事的精神,对我们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桐余 《共产党人》2013,(17):32-32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是我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作风,也是我党能够得到人民群众拥护,不断发展壮大所凭借最有力的“东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是割裂党的血脉、阻碍党与群众之间血肉联系的“魔咒”。在全党上下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求党员干部要脚踏实地扎根群众土壤,以务实、亲民、勤政、勤俭为有力武器,勇于向“四风”亮剑。  相似文献   

18.
据报载,新任辽宁省委书记闻世震上任伊始对吃喝奢靡之风给予了痛斥。他很动情地说,在有些场合,一看到菜一个接一个上,大盘子一摞多高,我就想起不靠救济现在仍吃不饱饭的贫困群众,面对盘中餐,不要说吃,瞅着心里就不是滋味。那边还有群众在受苦,这边大吃大喝,良心何在?这话说得很好,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9.
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勤俭建国家,永远是真言”。  相似文献   

20.
薛兰锁 《党课》2012,(16):69-71
读,是立身根本。也是从政根本。在农耕时代,读几年的书,可以管用一辈子。到了工业经济时代,读十几年的书,才能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只有终身学习才能用一辈子。古人说“立身于以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成为学习型人才,是年轻干部的必由之路。解决了学习的需要、学习的动力问题,一要注意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